【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所有的行業都發生了變化。會計行業也是如此,在新形勢下,會計行業已經充斥了各式各樣的互聯網信息,傳統的會計工作以及無法在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高職院校作為會計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在“互聯網+”大背景下對會計專業教學進行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教學工作進行探析,根據互聯網時代下會計專業發展的特點,以及傳統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會計教學工作提出新的教學思路,從而有效的迎合社會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互聯網+;云會計時代;會計技能;教學思路
“互聯網+”概念的提出,預示著社會經濟新形態的到來,高職院校作為社會人才培養的核心機構,其對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互聯網+”的新時代下,各個行業的發展狀態都發生了變換,在會計行業中也是如此,高職院校作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機構,其對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尤為重要。本文就對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對會計專業的教學工作的改革進行分析,針對會計行業發展的特點以及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其教學新思路進行有效的探索。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筆者認為對其會計教學工作的研究探討,可以更好的迎合社會發展對會計人員的需求,其研究工作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院校會計教學與“互聯網+”
“互聯網+”時代下,會計行業的發展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以往的會計業務方式也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運營需求。現在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自身的會計業務重心放在了管理與云會計的業務應用上,這也就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正處于一個改革的發展階段,所以筆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下,切實貫徹“互聯網+”精神,并對高職院校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改革,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塑造良好的院校形象,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實踐性應用人才。所以這么來看,對互聯網思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且運用有效的手段對教學工作進行改革,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二、“互聯網+”時代下會計專業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培養目標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不符
高職院校作為對實踐性應用人才培養的核心機構,其一直以來遵循了學生一畢業的就可以上崗工作的培養宗旨,這就需要學生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外,還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并且要真正的了解崗位需求。但是從目前來看,高職院校培養出的會計人才并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其中一項重要問題就是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與企業的會計崗位需求差距較大,學校在進行教學課程設計時,并沒有對社會的發展以及企業的實際需求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所以也就導致對教學工作無法進行正確的定位。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對會計中的云會計業務越來越重視,但是高職院校并沒有針對該情況,對教學工作進行相應的調整,還是主要以傳統的會計業務技能培養為主。另外,由于會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企業的一些機密信息,所以幾乎沒有企業愿意去與高職院校進行較為深層次的合作,所以這就導致了會計教學中的校企合作,趨向于形式化的方向發展,學生并不能真正從企業中學到崗位所需知識,從而無法實現自身會計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缺乏互聯網思維
雖然現狀互聯網技術已經覆蓋到了各個行業中來,但是大多數人對其都沒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從“互聯網+”的概念來看,一方面要求對互聯網思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另一方面要熟練掌握一些廣泛使用的互聯網技術。在會計教學工作的改革中,對互聯網思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從目前會計教學工作實際情況來看,高職院校中的一些青年教師比較喜歡去跟同學交流一些新型的互聯網技術,并且自身也是不斷在對這些技術進行學習,并將其充分的運用到教學工作中來。但是青年教師只是一少部分,大多數的教師由于自身的觀念以及對新事物學習能力的問題,其不愿意去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互聯網技術運用的教學工作中來,這也就對高職院校的會計工作改革的發展造成了影響,使得教學工作重心還是以傳統會計業務為主,無法滿足現在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三)新型教學手段技術匱乏
從目前會計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教學中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還是較少,其主要是因為院校中的領導缺乏相關的意義,從而對該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較小,導致技術以及硬件設施的缺乏,對教師開展新興技術的教學工作帶來困難。雖然互聯網技術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略有體現,但是高職院校作為實踐性人才的培養院校,在實訓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充分的應用,就會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雖然我國在前幾年已經建立了相關的會計專業教學資源庫,但是高職院校對該資源庫的應用程度還較小,并不能有效的實現互聯網信息的交互,所以在互聯網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方面,還需要同行業教育工作者不斷的去探索。
三、“互聯網+”時代下會計教學新思路分析
(一)制定與“互聯網+”相契合的人才培養目標
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經濟業態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企業也正處于一個正在轉型的階段,所以高職院校為培養出可以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人才需求,應該制定出一個與互聯網發展相互契合的教學目標。新型的會計專業以及不單單要求其可以熟練的做賬,還要對整個業務流程有一個實時的跟蹤,這就需要對互聯網技術有一個熟練的應用,所以這些新形勢的業務對傳統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要充分了解企業單位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并結合“互聯網+”技術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并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其培養目標不斷的進行調整,保證其培養的人才可以充分的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二)積極引導教師轉型
教師是教學工作改革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高職院校的相關領導人員要注重對教師轉型的引導。由于院校中大多數教師在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高職院校要積極主動的幫助教師進行轉型,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更多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教學工作中來,從而有效的提升會計專業教學工作的改革效果。在幫助教師進行教學轉型時,要積極的對教師的互聯網思維進行引導,通過不斷的引導,來讓教師從傳統的教學思維轉換為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多元化教學手段,并以學生的興趣以及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創業活動,來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另外還要編寫一些涵蓋互聯網會計教材,從而更加有效的提升會計教學工作的改革效果,通過成功引導教師改革來為日后改革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加大對互聯網技術手段的運用力度
對于互聯網技術手段的運用,需要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出來,來對教學工作進行相應的創新。對互聯網技術手段的充分利用首先需要對互聯網技術進行一個全面的整合。本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在Moodle的平臺依托下來對MOOC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將其中優質的學習資源整合出來,讓學生進行高質量的獨立學習,并且在獨立學生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從而引導學生向著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會計方向發展,實現教學模式的有效轉變,將MOOC等一系列的互聯網技術手段充分的應用到教學工作中來。
結束語
本文對“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技能教學改革工作進行詳細的分析,針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企業會計崗位實際的發展需求,提出了對教學工作改革的新思路。希望可以通過文中的分析對同行業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從而有效的提升會計教學工作改革效果。
作者簡介:蔣麗華(1977-),女(漢族),湖南省衡南縣。大學本科,講師,會計師,主要從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李寶生.對“互聯網+會計”的幾點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5(15)
[2]戴柏華.適應新常態 融合促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下的會計改革與發展[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08)
[3]趙男男,單昭祥.由“互聯網+會計”談會計信息化發展之路[J].特區經濟.2015(09)
[4]楊繼杰,張林.互聯網+會計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8)
[5]張紅琴.“互聯網+”對我國會計教育的挑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10)
[6]李孟玫,毛國育.“互聯網+”視域下會計情景模擬實驗教學的探究[J].價值工程.2015(35)
[7]王慧.“互聯網+”與大會計時代專業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5)
[8]張林,丁鑫,谷豐.“互聯網+”時代會計改革與發展——中國會計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觀點綜述[J].會計研究.2015(08)
[9]陳祥民.互聯網+時代傳統會計行業如何突圍[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