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甜
【摘要】目前,大多數電子商務企業和網絡公司更多聚焦于服務城市市場。隨著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國家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視及扶持,農村電子商務市場必將擁有越來越多的商機,其巨大的發展潛力也將被激活。本文首先對江西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以及江西各縣區農村電子商務的開展狀況進行分析,其次對江西電子商務建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最后就如何開展電子商務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 江西省 互聯網
一、江西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為加快電子商務的扶貧步伐,江西江西省農村將建立網店服務體系、網貨供應監管體系以及網絡物流體系、人才培訓體系等。網店服務體系包括,完善縣電商服務中心、鄉服務站和村服務點功能及配套設施,為貧困地區網店開設和運營提供策劃、培訓、IT外包、美工等專業服務;網貨供應監管體系包括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產業化經營,帶動貧困戶從事網貨生產加工,建立完善的供應體系。加強農特產品網貨監管,制定農特產品生產加工標準等,從源頭保證網貨供應質量等。
網絡物流體系方面包括,將支持快遞物流企業在貧困鄉村設立服務網點,鼓勵發展面向鄉村的“草根物流”。通過物流補貼、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扶持物流企業在貧困鄉鎮建立符合電商發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門店,在貧困村建立快遞服務點,開展集中收購、集中配送,到2017年實現物流快遞鄉鎮基本覆蓋、功能覆蓋到村。
為壯大網店規模,江西將采取教育培訓、資源投入、市場對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務等方式方法,幫助貧困戶開辦網店,銷售農產品。對暫不具備開辦網店條件的貧困村,鼓勵鄉鎮干部、大學生村官、未就業大學生和貧困村在校大學生以及致富能人,在鄉鎮服務站、縣服務中心或電商扶貧產業園開設扶貧網店,代銷農特產品。
二、江西各縣區電子商務展開狀況分析
修水縣、永修縣、鄱陽縣、九江縣、金溪縣、崇義縣、都昌縣等縣被列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一年來,各示范縣結合實際探索出了農村電商發展新路子。環縣全力打造公共服務、企業培育、能人創業、學生就業、信貸服務、培訓孵化“六大平臺”,農村電商發展邁上新臺階;崇義縣強化服務功能,探索“互聯網+電商+旅游”的新模式,實現了餐飲、旅游、文化與電子商務有效對接;金溪縣著力打造適宜網上銷售的品牌產品,九江縣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發展電商,永修縣創造“電商+郵政”模式,鄱陽縣探索出了“網店”帶貧、“就業”帶貧、“平臺”帶貧、“信息”帶貧和“工程”帶貧五種電商扶貧新渠道,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三、江西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一)農村信息化建設
農村信息化建設是開展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江西省農村信息化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村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 9.8 部/百人,行政村通電話率達到 98.2%。開通互聯網業務的鄉鎮數為 1246 個,鄉鎮互聯網覆蓋率達到 99.6%,開通互聯網業務的行政村占40%。100%的省級農業部門、97%的地(市)級農業部門、80%以上的縣級農業部門、67%的鄉鎮建立了農村信息化管理或服務機構,為農村信息化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同時,農村信息化工作隊伍不斷壯大,目前直接面向廣大農民群眾提供信息服務的農村信息員隊伍已達 25 萬余人。
(二)渠道便利,交易成本低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消費需求呈現多樣化特征,網絡銷售應運而生。特色農產品銷售者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網站或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信息發布、廣告宣傳、網上支付等銷售活動,從而實現銷售渠道多元化,有利于特色農產品的銷售。研究表明,采用網絡發布消息和銷售商品,并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且由于供求雙方信息透明、實時和高度互動,使得農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信息搜索、議價、交易等各個方面的成本顯著降低。開展網絡營銷,使買方和賣方都有了既定的目標,改變了盲目跑市場的情況,節約了成本,擴大經營規模。
四、江西省如何開展我國農村的電子商務
第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電子商務屬于網絡活動,農村需要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用戶的網絡環境,為農業電子商務奠定良好的基礎。建立網絡機構。電子商務的展開必須具有健全的網絡配套設施。
第二,加強文化教育及引導,進行電子商務應用培訓。同時多引進農村電子商務成功實例,讓農民感受到效果,了解未來農村的發展趨勢。
第三,充分借鑒國內外最新技術,立足于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的實際需要,增強我國在農村電子商務領域的科技實力和技術競爭力。
第四,優化物流配送。一方面初期的時候應該盡量避開不宜運輸的農產品;另一方面與農村的相關部門共同探討,規劃運輸路線,縮短配送距離,同時向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早的發達地區學習,結合自身情況找到一條適合本地的發展道路。
第五,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的法律體系。面對信息產業的發展,政府制定和健全有利于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法律,加大在農村的教育投入、農村電子商務的投資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比如,政府要積極出臺鼓勵發展電子商務的優惠政策,同時也要制定一些行業的標準,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我國已經頒布了《電子簽名法》、《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合同法》中增加的“數據電文”條款是專門為適應電子商務活動而設立的。
參考文獻:
[1]周海琴,張才明.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關鍵要素分析[J]. 中國信息界,2012,01.
[2]李玲芳,徐思遠,洪占卿. 農村電子商務:問題與對策[J].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3,05.
[3]汪向東. 農村經濟社會轉型的新模式——以沙集電子商務為例[J]. 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3,02.
[4]劉維.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初探[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