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珍
【摘要】課堂資源除了預設生成性資源外,還有動態生成資源.動態生成資源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形成的資源,巧借課堂生成性資源,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了幾點有效捕捉與利用課堂生成性資源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初中數學;資源;矛盾;合作
教師在教學時,可能會發生一些突發性的事件,例如,學生的奇思妙想,教師的口誤、筆誤,學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資源,通過巧妙借用這些生成性資源,能夠使課堂更加具有活力,更加高效而靈動.作為一名數學教育工作者,我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面對課堂突發問題,急中生智,使數學課堂“神采飛揚”.
一、捕捉亮點,生成資源
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在這一過程中,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意外的通道,教師應當善于察覺與捕捉這些通道,挖掘有價值的信息,拓展教學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的一次函數時,我通過講解典型例題讓學生們強化對于一次函數的應用.例如,直線y=kx+3與x軸的交點是(1,0),則k的值是多少.分析這道題我們知道點(1,0)是函數y=kx+3的一對x與y的值,x=1時y=0,只需將x與y的值代入函數的解析式中,可以得到一個以k為未知數的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即為k的值,最終求得k=-3.講完后,我對學生們說:“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下次遇到這種題型會不會做呢?”這時候我聽到有學生小聲嘀咕了一句:“如果直線與x軸的交點只是給了一個范圍呢?”于是我請那名學生給大家解釋一下他的提問,“如果題目中與x軸的交點沒有直接給出,而是給了一段范圍比如在點(1,0)和(2,0)之間,那么k的值是不是也有一個范圍?”我聽到學生的回答后對大家說:“這個提問很好,如果這道題的條件變化成這樣一個范圍,那么該怎么求解呢?”我提出新的問題后,學生們進行思考與討論,最終得出了正確的答案,然后我再加以指導:“對于這道題,直線與x軸的交點坐標中y=0,x的值是個范圍:1≤x≤2,則k的值應當也是個范圍.因此k我們只需分別將(1,0)和(2,0)分別代入函數的解析式中,得到了兩個k值-3和-32,那么k的取值范圍就是-3≤k≤-32.”
在上述教學中,學生的提問雖然偏離了原來的教案,而且不是常見的題型,但是這種發散思維能夠培養學生們靈活地應用一次函數,使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和鍛煉,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利用錯誤,制造矛盾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誰就將錯過最高效的學習時刻.”學生的錯誤也是教學的重要資源,通過利用錯誤,制造矛盾,有利于引導學生們不斷探究、深入,提高學習效率.
比如在進行三角形內角和這部分的教學時,我讓學生們探討五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大,這時候課堂上出現了兩種聲音,一部分學生們認為五邊形的內角和是540度,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是720度.這時我并不會直接告訴學生們正確答案到底是哪個,而是利用學生們的錯誤答案,制造矛盾,然后展開討論.我首先讓認為答案是720度的學生主動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有學生說是因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四邊形是360度,是二倍的關系,所以猜測五邊形是360×2=720(度),雖然這一答案是錯誤的,但是我不直接指出,而是讓認為是540度的學生說說計算方法.有的學生也是猜測得出540度的答案,認為多邊形每加一邊,內角和多180度.有的學生將五邊形劃分成了三個三角形,通過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得出答案為540度,當然這是規范的正確解法,同樣的我也不直接指明為正解.我讓學生們再進行思考和討論,探討哪名學生的解法是正確的,到底五邊形內角和為多少度.最終學生們經過思考,一致認為劃分為三個三角形的是正確的計算方法,答案為540度.
在上述過程中,我僅僅起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體性,利用錯誤制造矛盾,讓學生們探索出正確的計算方法和最終答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正視窘迫,坦然合作
在教學中,我們還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優秀的學生學習能力很強,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出乎我們的意料,教師當下沒有清晰的解題思路,如果直接講的話會含糊其詞,模棱兩可.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教師應當正式窘迫,坦然告訴學生自己也沒有清晰的思路,然后與學生一同合作探討解題方法.
比如,在學習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后,我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了總結與復習,最后讓學生們自由提問,說一說哪些地方還不是很清楚,或哪些類型的題不會.在最后提問的環節中,有學生問了我這樣一道題,如果|x|+x+y=10,|y|+x-y=12,那么x+y等于多少.對于這道題,我突然窘迫地發現自己忘記了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因此我選擇對大家坦誠地說道“這道題目我看完之后突然發現自己并不知道準確的解題思路是什么,現在我們一起做一下這道題”,然后我開始與學生們合作探討,運用各種方法求解.首先我們想通過加減變形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把x或者y消元,發現這種思路行不通后,我與學生們應用分類討論的方法開始求解,分為x>0,y>0和x<0,y>0和x>0,y<0和x<0,y<0這四種情況進行討論,最終求得了答案.因為我的疏忽和錯誤,在總結時忽略了這類題型的講解,因此我在解完這道題后,對這類題型的做法與解題技巧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因為我的疏忽,使我在課堂上遇到了窘迫的困境,這時候我選擇正視窘迫,與學生一起交流探討,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捕捉亮點、利用錯誤、正視窘迫都是教師在課堂上動態生成教學資源的方法.為實現更有效的教學,教師應當用動態、變化的眼光看待課堂教學,機智應對課堂中的各種突發狀況,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丹群.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資源的有效利用[J].新課程研究,2008(09):88-89.
[2]胡美貴.機智善變,應對突發問題——生成資源在數學課堂的捕捉與利用[J].江西教育,2008(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