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岳孝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職業教育存在不足的分析,提出了加強職業教育需要加強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銜接上的連續性等幾點建議,說明了職業教育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論點,職業教育永遠在路上。
【關鍵詞】職業教育 基礎教育 銜接 連續性
我國職業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進入了蓬勃發展的快車道,如今職業教育已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人們長期對職業教育存在許多偏見,使得我國職業教育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影響了職業教育為經濟發展的有效性。
一、職業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銜接上連續性不強
我國中學生在接受職業教育之前,其基礎教育的各個階段并沒有真正的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只是在表象上表現為學歷教育下的各個階段的一種知識上的銜接。
(二)職業教育在全社會還未能形成統一共識,在學校教育中尚未占據重要地位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中國老百姓頭腦中 “學而優則士”的觀念根深蒂固,許多人認為職業教育低于普通教育。把普通教育看成是正規教育,而把職業教育看成非正規教育。反映在學習層面上表現為思想怠慢、理論學習隨性、專業學習隨意;反映在思想上表現為自我中心突出,團體意識缺失、互助精神缺乏。加之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調整,進一步加劇了學校和社會以中考和高考為重點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對于實施以提高職業技能和科學文化為核心的職業教育,至今仍未形成普遍的共識。
(三)職業院校在職業教育體系中教學上還存在諸多不足
表現在教學目標上為缺乏整體定位。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輕視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養成;尤其缺乏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育。
表現在教學內容上為沒有優化整合。課程內容“繁、難、偏、舊”的狀況仍然存在,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封閉難以反映現代科技發展、社會發展的新內容;脫離現代社會和學生實際。
表現在教學方法上為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課堂教學仍然堅持灌輸知識的方法。一些教師不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啟發思考,忽視幫助學生了解科學知識的生成過程和掌握發現科學知識的方法,更不注意培養學生探求科學的愿望與興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不少職業院校普遍地存在著“重原理、輕實驗”、“重視課堂書本知識傳授、忽視科技實踐活動”的傾向,很少做實驗或不做實驗,只在黑板上“講實驗”。整個教學過程只立足于如何幫助學生去應考,于是很難通過教學向學生展示科學技術知識在社會生活的功用與價值。
二、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注重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內部各階段的連續性
在職業教育的思想指導下,要求在基礎教育階段必須做到真正的關注學生,讓學生能夠不斷地正確認識自己,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夠加深對人生和出路的認知,而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則要注意和每個學生的人生和出路相聯系。因此,在基礎教育各個階段的課程設置,必須明顯地體現出了與職業教育內在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如在學習上,對小學生要求他們:初步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思考方法;培養他們自主地、創造性地探尋、解決問題的態度。而對中學生則要求他們:熟練掌握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和技能;培養他們積極的、創造性地思考問題、系統化的解決問題,探求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未來;通過參觀學習、調查研究、模型制作、社會生產等實踐活動進行學習。在職業教育的起步階段,從學習課程的要求上也要體現出其連貫性和系統性。規定小學階段僅僅是“有夢想”、“有憧憬”,對勞動有興趣和熱情,尊重勞動;而規定中學生則要求學生要形成與興趣相關的勞動觀和職業觀,初步擬定出進入社會的出路選擇及未來選擇。
(二)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提高職業教育在全民教育中的地位
中國目前在世界知識經濟格局中的所處位置,與今天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大國地位是不相適應的。未來中國的發展需要培養大批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專門人才,培養和造就數以億計的能夠掌握一定科技文化知識,具有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實踐應用能力的勞動者。這就要求從國家的層面來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全面提高職業教育在全民教育中的地位。
(三)提高職業院校的主動適應性
在與社會產業界的合作上,努力加強職業教育同產業界的密切合作,形成職業教育固有的制度,做到教育、科研和生產的有效結合,增強職業教育的活力。
在職業教育的內涵上,要適時、合理調整職業教育的內部結構層次,以配合產業結構變化的需求。
在職業教育的經費上,除了爭取國家教育經費的經費投入外,多渠道籌措經費來源,以解決必要的設備和設施,促進職業教育質量的提高。
在職業教師的培養上,要多方面多層次培養合格的職業教師,做到培養方式上的多樣性,充實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新進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石偉平.中國職業教旨發展報告2011[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姜大源.當代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研究[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