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摘要] 在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驅動下,服務外包行業發展迅猛,“營改增”后,服務外包產業稅收優惠政策持續發揮效力。本文以南京市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為例,探究現行服務外包業稅收政策、稅收優惠實施的落地效果,同時分析服務外包業的發展現狀,指出產業升級面臨的困難,提出改進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方向和路徑,以進一步完善支撐服務外包行業運行的政策環境與財稅體系。
[關鍵詞] 營改增 服務外包行業 稅收優惠 行業升級
[中圖分類號] F30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7)01-0080-04
為適應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近期國務院發文,將服務外包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服務外包行業將成為我國參與國際貿易、產業分工的重要組成。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快速發展與政府扶持政策密不可分,稅收政策的引導作用尤為重要。
一、服務外包稅收優惠政策及實施效應分析
(一)營改增后對服務外包業的增值稅扶持
自2010年7月起,國家對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企業,從事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營改增”試點開始后,有關營業稅的優惠政策又被平移到了增值稅政策中。2016年營改增全面實施后,財稅[2016]36號文件中規定了服務外包行業的零稅率服務項目,包括離岸服務外包業務、信息系統服務等,這一政策降低了服務貿易的成本,提升了國際競爭力,實現了與國際通行稅制的接軌,增強了中國企業參與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
(二)對服務外包產業的所得稅扶持政策
小型微利企業占我國企業比重在80%以上,也是服務外包企業可享受的所得稅優惠的主要形式。除了所得稅政策外,軟件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優惠政策,而南京市服務外包企業中,從事信息技術外包的企業占70%以上,其中多數企業具備軟件企業資格。
對服務外包企業給予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優惠主要是15%稅率優惠,而四次調整的主要內容是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條件的變化,包括三個方面的調整內容:一是對技術先進型服務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由70%降到50%;二是離岸外包收入由不低于50%降至不低于35%;三是取消了企業取得有關國際資質認證的要求。
(三)現行服務外包產業稅收優惠政策效應分析
從以上政策文件規定內容來看,國家對服務外包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遠較其他行業更為寬松,如政策享受條件不斷放寬,管理層次下放市級,給予地方較大自主權等,這些對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如南京市外包企業2008年不足300戶、外包執行額5.1億美元,發展到2015年已近2000戶、外包執行額130億美元。但與服務外包產業規模日益壯大的現象不相稱的是,2009年以來,與服務外包企業對接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優惠數據卻顯得極為“羞澀”,稅收優惠政策惠及面很低,其引導激勵作用明顯不足。
截至2014年底,南京市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只有30戶,僅占南京服務外包企業戶數的1.64%。2014年度全市也僅有11戶企業申報享受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減免2195.63萬元,另有8戶企業申報其他優惠減免所得稅1221.42萬元。尤為“尷尬”的是:雖經南京市主管部門多方努力,2015年也僅有1戶企業獲得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
從近年來南京市外包產業發展及稅收優惠執行情況看,造成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優惠政策效應不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優惠政策門檻高。享受優惠的限定條件設計與我國外包企業發展的現狀相去甚遠,達到門檻的企業偏少。此前國家已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條件中技術先進型服務收入占總收入比例從70%降低到50%,離岸外包業務收入比例降至35%。但從南京及蘇州、無錫實際來看,服務外包企業離岸業務比重僅占25%,即使承接離岸外包業務也多為境內轉包方式,承接一手單合同占比偏低。按市商務局2014年調查,全市離岸外包業務收入比例在35%以上的企業數占比不足5%。政策覆蓋率低,實際執行效果不佳也就難以避免。
2. 政策有效期短,導向功能不明顯。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優惠,第一次試點政策執行期2.5年,第二次在示范城市執行期5年,第三次又延期5年。雖然按慣例,這一期限仍有可能延長,但短期優惠和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印度發展軟件外包初期,就對服務外包業務進行了5免5減半長達10年的稅收優惠,隨后通過特區政策再給予10年的稅收優惠;以色列對其自由出口加工區的離岸外包活動甚至給予最長可達40年的免稅待遇。印度、以色列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領先全球,長期穩定的稅收政策扶持功不可沒。
3. 優惠政策同斥性明顯。按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2015年8月份的《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國際競爭力調研分析》披露,我國服務外包的離岸業務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外包(ITO)領域;其中軟件研發及外包業務為56.8%,信息技術研發服務外包業務為27%,二者占服務外包的離岸業務的83.8%。南京市外包企業中,ITO企業也在70%以上。此類企業多數都具備軟件企業資格,可以申請享受軟件企業“兩免三減半”所得稅優惠,部分企業還具備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可以享受15%稅率優惠。相比較而言,門檻高且不確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的招牌吸引力并不大。
4. 直接優惠方式受制于企業經營成果,降低了受惠面。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優惠稅率屬于直接優惠方式,是針對企業的經營結果的減免稅。但部分已認定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尚處于創辦初期,經營規模小,研發投入大,周期較長,企業虧損面較大。如南京市2010~2011年,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虧損面在50%以上。到2014年,虧損或因彌補虧損而未享受15%稅率優惠的企業也達37%。
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國際經濟的復蘇緩慢,國內商務成本的不斷攀升,服務外包產業的增速開始下滑,外包企業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
(一)服務外包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由于人工工資、房屋價格持續上升等因素,中國在成本上已經沒有競爭優勢,產業轉移已經成為中國近幾年無法回避的問題。5年間,中國的人工成本平均每年上升10%到15%,很多發包商已經轉向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選擇服務外包企業,對國內的外包產業產生巨大的沖擊。
(二)專業人才供給短缺
人才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要素,對整個產業的升級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v觀國內服務外包行業,真正具有高端研發、創新能力的人才比例并不高,特別是精通專業外包技術又精通多國語言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奇缺。反觀服務外包第一大國印度,在從業人員當中,研究生以上專業人才占50%以上。未來幾年,人才缺口將成為服務外包發展的挑戰之一。
(三)多數服務外包企業利潤率低
很多外包企業處于外包業務鏈的下端,缺少核心技術,話語權、議價權不夠,利潤低薄。據江蘇省商務廳《2014江蘇服務貿易發展研究報告》,江蘇省大多數服務外包企業承擔的業務是以分段軟件開發、軟硬件測試、數據錄入等基礎信息技術外包(ITO)為主,而從事大的系統解決方案和大型系統集成等高附加值的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業務(KPO)比重偏小。而按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2015年8月份的《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國際競爭力調研分析》問卷調查結果,60%的服務外包企業利潤率在10%以下。
三、優化服務外包稅收政策的若干建議
從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現狀、趨勢,及前期稅收優惠政策實施效應來看,現行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仍存在完善空間。在用好用足現有政策,發揮政策綜合效應的同時,政策設計層面,應考慮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針對問題,從擴大政策惠及面降低負擔、提高研發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有利人才培養與引進等方面,有的放矢地提供稅收政策扶持。
(一)完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擴大受惠面
1. 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優惠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優惠范圍,對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給予長期、穩定的15%低稅率優惠。在現行《企業所得稅法》框架下,新增長期行業優惠有立法局限,可行的辦法是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優惠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優惠范圍。修改“高技術服務業”領域,將ITO、BPO、KPO三類外包服務范圍并入高技術服務業領域。同時根據外包服務產業特點,設置相應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發費用標準等認定條件。
如此,一方面可以化解不斷降低離岸比例仍不能有效提高外包企業受惠面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可解決單方面扶持離岸外包而“忽略”在岸外包的不公正問題。同時,用“高技術服務”的高新優惠取代“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優惠”更體現了對“技術先進”的要求,促使服務外包產業向產業價值鏈高端延伸發展。
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優惠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優惠范疇,不再強調離岸收入比例要求,可讓更多外包企業享受低稅率優惠。更重要的是,稅收優惠擴大到在岸服務外包范疇,不僅有利于整合資源,降低潛在發包企業的成本;也有利于服務外包企業通過在岸外包業務,積累經驗,提高技術成熟度;更有利于國內服務外包企業間形成相對合作的內部行業鏈。改變中國過去十幾年外包行業分散嚴重局面,更快地促進大型承包商形成,增強企業承接大額合同的能力,增強與印度、拉美等大型外包供應商的國際競爭力。
2. 用所得減免方式延續對離岸外包業務的稅收扶持。對符合條件的離岸外包業務所得,可以參照技術轉讓所得優惠方式進行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采用此種間接優惠的方式,將惠及所有離岸外包企業,和離岸外包業務增值稅零稅率優惠一并產生更可觀的政策促進效應。
3. 打破現行的示范城市區域限制?!兑庖姟芬衙鞔_將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數量從21個有序增加到31個。此舉雖有利于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聚集效應和國際競爭力,但卻對其他地區服務外包企業顯失公平,既有悖于新所得稅法公平原則,也不利于服務外包企業向勞動力成本較低的二、三線城市發展業務,降低成本。
4. 明確技術先進的相關要求,促進企業加強研發力度,增強國際競爭力與話語權。從南京近5年的數據來看,外包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呈逐年增長態勢,但與高新企業和軟件企業明確的研發投入要求相比,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缺少量化的研發指標。
(二)恢復對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等所得減免優惠政策
2008年施行的《企業所得法》中,取消了原稅法中對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技術承包等技術性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的規定,僅保留技術轉讓所得減免優惠政策。但按科技部《2013年全國技術市場統計分析》,我國2013年度7469.13億元的技術合同成交額中,技術開發與技術服務作為技術交易的主要形式,簽訂合同數與金額均占全國80%以上。在繼續對技術開發與技術服務交易實施增值稅減免的基礎上,再恢復對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等所得減免優惠政策,無疑將對技術外包市場帶來強刺激作用。
(三)完善有利于促進外包企業人才培養與引進的優惠政策
人才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要素。但如前文所述,外包產業存在的人才問題是一方面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在人才培養上卻明顯投入不足?,F行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稅收政策中,也缺少針對人才的扶持政策。建議一是參照國家鼓勵軟件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對經認定的服務外包企業實際發生的職工培訓費用,可按實際發生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二是允許達到技術先進服務要求的服務外包企業按2.5%比例計提職工教育經費并在稅前扣除。即在保底扣除2.5%比例基礎上,對超出部分據實扣除。如此不僅可保證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等經費需求,也會極大增強職工教育費用扣除政策對企業的吸引力。三是將目前高新企業的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政策適用于外包企業。
(四)提升外包企業財務核算與稅收政策應用水平
在放寬政策限制的同時,促進服務外包經濟發展和政策落實,也需要各級主管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服務舉措。要大力推進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工作。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外包相關稅收政策宣傳和引導工作。重點做好尚未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軟件企業、重點軟件企業等資質證書的各類軟件開發、服務企業的政策輔導和宣傳工作,提高服務外包稅收優惠政策的影響力,引導這些企業積極申請辦理技術先進型企業,以擴大服務外包稅收優惠政策的覆蓋面。督促輔導外包企業完善財務核算水平,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職工培訓費用稅前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及研發人員股權激勵等優惠政策應用水平。在有效降低外包成本和稅負的同時,大力培養和吸引服務外包高端人才,提高核心技術,增強國際、國內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進.北京現代服務業研究[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9:3-10.
[2]譚仲池.現代服務業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4-7.
[3]汪應洛.服務外包概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4]盧鋒.服務外包的經濟學分析:產品內分工視角[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肖全章.促進我國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J].經濟問題,2011(6):106-109.
[6]安體富.劉翔.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國際比較與借鑒[J].學習與實踐,2011(2):5-11.
[7]劉清亮.營改增政策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影響及完善政策導向的思考與建議[J].交通財會,2013(8).
[8]葛英偉,張楠%.營改增對哈爾濱市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對外經貿,2013(8).
[9]黃洪.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企業稅負的影響[J].商業會計,2012(10).
[10]陸琳.營改增政策對企業經濟的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8).
[11]孫孟娟.營改增對服務業企業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