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偉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1-000-01
摘 要 隨著現代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工作負擔不斷加強,由高度緊張帶來的心理壓力已不斷突出,職工的心理素質以及心理狀況日益受到重視,企業關注職業壓力治理是現代企業堅持“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切入點。對電網企業來說,職業壓力凸現的種種問題也應成為新形勢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 思想政治 心理素質 職業壓力
一、職工心理壓力的現狀
什么是職業壓力?職業壓力是指職業環境中威脅性刺激持續作用而引起個體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為活動改變的一種緊張狀態。
據一些研究機構調查,目前企業職工的職業的壓力呈上升趨勢,職工普遍感到工作中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僅在美國,每年因職工壓力過大造成企業經濟損失高達3050億美元,超過500家大公司稅后利潤的5倍!而在中國,據業內人士估計,職業壓力帶給企業的損失每年至少在億元人民幣以上。主要源于心不在焉、創造力下降而導致的生產力縮減。職業壓力本身并非是一件壞事,要害是要有一個度。因為適度的工作壓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虛和郁悶,令人振奮,給人以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與此相反,過度的工作壓力,則給人帶來苦惱,使人產生生理、心理以及行為失調反應,甚至在日常活動中產生焦慮、心悸、神經衰弱、消化不良、沮喪、注重力不集中、自我評價過低、工作效率差等現象。
二、職工心理壓力的產生原因和表現形式
職工心理壓力的形成主要有治理因素、人際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如不加以科學倡導和正確引導,不僅會影響到個人的心態,造成個人事業成功的陰影,而且對整個企業的治理效益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其主要表現形式:
(一)面對改革的壓力。怕被競爭淘汰、怕收入水平降低,這種壓力極易影響工作狀態和思想情緒。
(二)安全生產的壓力。電網企業的安全治理是一切治理的重中之重,在生產一線,安全責任是職工最大的責任。職工的心理素質在安全上體現的最敏感、最明顯。怕出事故、怕打斷企業的安全記錄、怕因事故影響企業聲譽等壓力而影響工作精力和注重力,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誘發事故的原因。
(三)工作緊張的壓力。在一些部門和崗位,工作緊張的現象非常突出,往往需要加班加點。工作緊張輕易造成心理緊張、情緒失控,而在這種狀態下越輕易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
(四)人際關系緊張的壓力。部分職工由于某種原因,與同事或領導發生了矛盾和沖突,造成某種緊張的關系,從而產生了壓力。
以上職業壓力產生的原因,也不是絕對的。這和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對現代社會快節奏的適應能力等有很大關系。這就需要我們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時針對職業壓力出現的種種問題加以研究,將職工心理壓力的調適與緩解納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三、企業政治思想工作者緩解職工的心理壓力主要措施
過去我們對職工的心理壓力問題關心太少,往往偏重于政治和業務素質的教育,而忽略對職工心理素質和抗壓、自控能力的培養,使得很多問題沒有及時發現。據有關資料統計,近些年職工因為心理壓力問題而導致的工作失誤甚至犯罪的情況增多,這才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作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應通過組織援助的方法緩解職工壓力。可考慮以下幾個措施。
(一)優化企業治理水平,減緩治理心理壓力。政治思想工作者應充分了解企業職工的心理需要,加強研究,通過一定的治理機制加以合理滿足,讓職工感受到企業對職工的關心和愛護,從心理上親近企業,減少畏懼感和心理逆反,形成企業內部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寬松的工作環境,從思想上放松自己,避免治理心理壓力的形成。
(二)加強職工心理素質的培養和練習,增強職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我認為,解決職工心理壓力根本途徑是培養職工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增強職工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如何做到這些最直接的做法是通過加強心理知識的普及和宣傳,讓職工了解心理發生變化的規律以及心理的調適方法,在碰到心理壓力時就能恰當地進行自我調適,通過情緒轉移、自我宣泄、改變熟悉、尋求支持等方式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加強自我放松,提高承受能力。
(三)建立心理引導機構,定期進行心理疏導。心理的科學引導,對心理的健康發展是必須的。職工心理壓力的形成,有的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得到緩解,有的卻由于自身熟悉的局限,難以解決問題。心理引導機構的引入就能及時根據職工的心理狀況加以適當的心理疏導,以減少心理焦慮的發生。企業還可建立心理咨詢室、開辟心理熱線、開設心理信箱等方式加強職工的心理引導。
(四)建立雙向溝通,認真傾聽職工的心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要貼近職工生活。首先,要用高度的熱忱,從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去關心職工群眾,不能忽略有利于職工的“小事”。其次,政治思想工作者必須通過有效的溝通來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為他們創造寬松的心理環境。第三,要抓好企業重大決策的思想溝通工作。在這期間,政治思想工作者和職工要開展廣泛地談心活動,要讓職工群眾明白企業的績效目標與自己分擔的責任目標是一致的,只有完成好個人的目標,才能保證企業整體目標的實現。讓廣大職工知道,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同個人的生存與發展是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