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瑩,張華英
(東北農業大學, 哈爾濱 150030)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研究
趙玉瑩,張華英
(東北農業大學, 哈爾濱 150030)
大學生品德問題的主要因素在于大學生自身的心理,強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當前我國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德育工作向前推進的關鍵。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并對其德育教育的各項功能進行分析和研究。
大學生;心理健康;德育教育;功能
隨著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我國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很多大學生的道德水準出現了下滑現象,這一現象也引起了廣大教育領域的高度關注。從心理層面引發的德育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帶來的一個最明顯的問題就是自身的意志薄弱,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并解決,沒有處理突發事情的能力。第二,理想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矛盾使大學生的心理出現了失衡,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能做什么。大學生的心理一旦失衡,會使自身的價值取向出現偏離,逐漸向功利化方向挺進,這對于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2.1 德育規律
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是以當前先進的教育理念共同創建師生關系的,我們在這一教學中要充分注重學生的自身價值,并以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共同協作來促進德育工作。在德育規律發展上,首先在內化層面上體現的較為明顯。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的意志、情感及心理層面的各項因素。其實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教學中愛國主義、道德認知、文明行為等思想道德層面的東西是相同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過改善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態來讓其始終有一種主動接受教育的狀態。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況穩定與否會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關系。
第二個層面則體現在外化層面上。學生的思想問題都是通過心理教育的方法來解決的。除了心理教育方法以外,輔導員的引導教育、校園宣傳以及一些課外實踐活動等也是開展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德育人員一定要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懂得德育的工作原理,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教育工作。
2.2 德育職能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其作用機理還體現在德育職能上。這一職能主要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在基礎職能上的體現。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落實德育教育的基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就是德育教育的輔助。任何一種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以人的意志、認知等心理因素為基礎而建立的。如果人自身的心理過程以及人格不健全,是不能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只有學生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才可以接受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第二,在價值職能上的體現,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影響也比較大,各大高校在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時,其目標就是為了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這一觀念形成的關鍵則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基礎上。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能從可觀的角度來評價自己的相關行為,并對這些行為負責。第三,在調節職能上的體現。德育工作者要保證所傳授的德育知識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在德育教育方法上,德育教師要不斷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根據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映來不斷改變教育教學方式,從而探尋出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發展的教學方法,消除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抵觸心理,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第四,體現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導向職能。在導向職能上,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逐漸引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后續心理發展奠定思想基礎。這樣一來,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以及德育實踐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視角,因此,要求德育工作人員一定要認真掌握心理學相關知識,并以大學生的實際心理活動為標準,在德育工作中重視大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了解大學生的真實想法,以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來不斷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不斷尊重德育工作者的人格修養,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的相關行為,從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1 心理交流
目前,我國高校的德育工作開展的比較順利,現階段的高校德育工作更加注重學生思想層面的交流,在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所以,德育工作者一定要以平等為前提,運用相關的輔導原則,在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基礎上,將價值觀念等德育內容進行分解教學。讓學生真正找到改進自己德育情感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3.2 心理活動
對于心理活動而言,只有當人與外界的客觀現實發生作用時,才會自覺的產生心理活動,所以,德育教師在提升學生德育知識的時候,要以學生的實際心理活動為前提,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對德育知識的掌握。
3.3 心理干預
德育工作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在德育教師的指導下,保證大學生可以自主進行道德實踐活動,對道德認知有更為深刻的理解,提升大學生自身的修養。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大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要求,以社會的發展需求為基礎,德育工作人員還要根據社會的發展不斷改變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德育工作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我們主要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方法對德育教育進行了適當的引導,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進程,還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水平,這也是對我國德育工作的一個全新嘗試。希望此次分析和探討可以為我國的德育教育發展提供有效的幫助,更好的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1] 閆纓.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指針[C]//德育論叢(第一輯),2011.
[2] 謝巧生. 大學生群體中理想信念“沙化”現象探析[C]//福建省高校輔導員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壇優秀論文匯編,2008.
[3] 劉穎. 讓大學生遠離邪教[C]//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 防范抵御邪教 促進社會和諧——中國反邪教協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2007.
[4] 劉萍.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C]//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教育——德育論叢(第二輯),2012.
[5] 劉殿臣. 加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C]//德育論叢(第一輯),2011.
[6] 馬靜,劉玉標. 反思與建構:多元文化視域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探析[C]//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第二輯),2012.
[7] 靳久良,須衛,焦鳳松. 大學生自殺的預警及危機干預機制研究[C]//“完善安全防控體系構建和諧校園”學術研討會文集,2005.
Study on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ZHAO Yu-ying, ZHANG Hua-ying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The main factor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problems lies in the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ecome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poi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It is also the key to advancing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functions of mor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2017-04-20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高校學生工作課題項目;申報2017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東北農業大學2017年共青團研究課題項目(編號001); 2016年東北農業大學就業創業專項研究基金項目(CY201607)
趙玉瑩(1990-),女,碩士,教師。
張華英(1978-)女,碩士,講師。
G641
A
1674-8646(2017)11-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