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榮
【摘 要】筆者在研究目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幾個方面對新課標要求下的高中地理課程與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大綱進行了對比與分析,并對改變教師教育思想和課堂教學方式提出了見解。
【關鍵詞】新課標 教學 高中地理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70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強力地沖擊著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知識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高中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需要。轉變高中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迫在眉睫。高中地理課程屬于必修課程,在學生的整個高中生涯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高中地理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屬于人文性和科學性相融合的學科,與歷史和政治等傳統文科不同,地理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思維性,具備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高中生卻并不喜歡地理學科,地理成為了教師和學生共同面臨的難題。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做出積極的改變。
一、教師要加強對新教材的分析
新課改中,高中地理教材變動非常大,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雖然對課程觀念和教學理念的轉變有所關注,但往往忽視了從新的地理角度看問題。新史觀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學的與時俱進,也不利于學生高考地理考試的發揮。縱觀近年來各地高考地理試題都融入了多角度綜合類的題目,如從經濟、政治、文化、環境、地理位置等方面評價某種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等。而用不同的側面來評價地理現象正是學生的短板,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大量的訓練。
二、準確領會新課標精髓
我國早在二十世紀初就已經提出了新課程改革,主要是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學習習慣,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但是,在筆者的實際教學調查中卻發現,眾多高中地理教師對新課程的精髓領悟不到位,甚至有少數教師并不認可新課程標準中提倡的教學觀念,認為新課程理念是不符合現代高中教學的。雖然大部分教師已經認可新課程理念,但是卻無法將新課程中倡導的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真正的落到實處,依舊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認為學生取得書面成績的高分才是硬道理,而這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都是完全扭曲的。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地理的學習絕對不能依靠教師講、學生記的方式,地理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更是一個不斷積累和感知的過程,教師應該注重幫助學生理清學科的發展脈絡,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地理知識的正確方法。
三、改變地理課堂教學方式
在筆者的聽課過程中發現,教師大多是“滿堂灌”的方式,試圖在四十五分鐘內講最多的知識點,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要想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中地理教師還應該注重改變課堂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課堂引導,試圖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地理的知識點,讓每個學生都充分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而不是教師一個人自說自話。
四、實現地理與現實的結合
筆者在前文在前文已經提到高中地理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教師可以將課本知識和現實生活相聯系,比如在講述某一個地理現象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認真的觀察周圍的生活和自然界,不僅僅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掌握地理知識。
五、充分利用現代教育設備
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抓住時代賦予的機會,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引入現代教學設備,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多學習多媒體的使用方法,可以學習PPT的制作技巧。比如在學習喀斯特地貌的時候,教師單純的描述往往很難讓學生接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下載一些生動的圖片,將喀斯特地貌通過圖片的方式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不僅僅可以強化學生的主觀感受,更重要的是加強了學習的效果。筆者通過對比教學實驗發現,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的地理課堂往往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六、梳理清晰的知識體系
高中地理知識較為龐雜,并且與初中地理知識有著較大的區別,我們不難發現,初中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可以很輕松的獲得高分,但是這一方法對高中地理學習則完全行不通,學生死記硬背不僅僅不會活得好成績,而且會大量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高中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也表示,高中地理知識較為抽象,對于很多知識點都難以理解透徹。針對此教學問題,教師應該根據課本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教學脈絡,將課本知識有系統的進行重組,然后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地理成績再次進行課下輔導。學生只有具備了清晰的脈絡認識,才能更好進行地理學習。
七、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現行的高中地理教材和地理相關書籍版本眾多、內容繁雜不一,其記載內容的真與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判斷。高中地理教師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課本與講課相照應,互為補充,而不是同一,完全照搬課本的觀點。其用意在于變換觀察地理的角度,引發學生探討地理問題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好的習慣,培養學生分析與評價地理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缺乏立場。
八、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知識灌輸,教師根據對教學內容的研究和考試要求的思考,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灌輸給學生。高中階段是學生心智成長與成熟的關鍵時期,培養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對當時的地理學習有所幫助,而且對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甚至生活都有極大的幫助。高中地理教師應把眼光放長遠,不要因為眼前的成績要求而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也阻礙了學生未來的全方面發展。
總而言之,我國的高中地理教學還存在眾多的問題,比如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氛圍較為沉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等,面對這些問題,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正視問題,并且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應該深化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