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芳 張秀艷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學生的起步和知識建構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對數學科目學習的興趣和水平。在目前,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仍存在許多的不足,數學教學的效率也有待提高,因此,本文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總結提出了一些應對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設計 策略
一、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許多教師上課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擁有多年學習經驗的教師更是如此,他們都熟悉了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愿意去做出改變,許多老師在數學教學上不愿突破,照本宣科,認為僅僅需要學生掌握做題的能力就足夠了。如在教學生記憶乘法表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是教學生從頭到尾機械地記憶,“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這樣機械的強加式的教學方式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更可怕的是會禁錮學生們的思想。對新課改開始后,對于教師教學提出了更多的條件,要求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興趣
教與學是教學的兩個方面,如果教師的教學枯燥,學生則極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自律意識也較差,對待學習的態度往往也具有不固定性,對教師教育方式的看法就直接決定了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由于學科性質的原因,數學作為一門嚴謹的學科,沒有音樂、美術和語文那樣的開闊性與趣味性,很容易讓小學生們感到枯燥,于是不愿意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久而久之就會與課堂脫節,進而導致數學學科學習成績差,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就相應降低了。
(三)教學過程過于應付考試
在我國應試教育這個大背景下,教師和家長們都把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應考能力,著重講解考試中的重點內容,而忽略了數學學科本身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不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不利于長期的數學學科學習。
二、應對策略
(一)教師要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注意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
數學教學是一門原理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只是單純地灌輸給學生方法,不利于學生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社會學家曾有過一個調查,發現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機會次數越多,對知識的記憶就更加深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也應該了解這個規律,并結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多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與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與意見。教師也可以借鑒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方式,在數學學科上也做到“翻轉課堂”,讓學生自己給同學們講課,老師則退居二線,參與到學生學習中,去發現學生講解時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二)教師要整合多方資源,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課堂可利用的資源也越來越多,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的地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輕松、易于理解的環境中達到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如在講解《認識圖形》一節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和對比,為同學們呈現更加直觀的形象,方便學生理解各種圖形的特征;在講解小學低年級的識數時,可以借助動畫增加小朋友們的印象等。
(三)完善學校對學生的評價體系,注重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
學生學能能力的體現并不完全體現在考試分數上,因此應該鼓勵教師與家長改變以考試成績定學生能力的看法。數學學科應該多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同時,學生學習的科目和內容是多樣的,不同的學科之間也會相互影響,教師要幫助和引導學生處理好每門學科的平衡,使得各個學科均衡發展,保持愉快的身心,從而促進數學學科學習的進步。
(四)教師要與學生交朋友,保持溝通,解決困擾學生的難點
數學學科是一門較難懂的科目,從我們所做的問卷中可以看出,48.7%的小學生都存在數學偏科的現象,認為數學晦澀難懂,且76.3%的小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是不會主動詢問數學教師,主要原因是覺得教師嚴肅和不想暴露自己的“愚笨”。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小學生的數學偏科現象是在課堂中就誕生了,而誕生的原因根源是因為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及時的溝通。這就其實我們,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主動留意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實際理解程度,保持溫和的態度,多與學生溝通,及時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勇于提問。學生需要克服自身對教師的恐懼,樹立不懂就問的正確學習態度,從而推動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結語
在調查明白影響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因素后,相信只要全體數學教師、家長、以及學生自己樹立正確的態度,保持溝通與交流,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就會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成明.論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6,(62).
[2]嚴家麗.小學數學高效率教學行為特點探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
[3]辛才飛.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措施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6,(01).
(作者單位:[1]王立芳,長春市九臺區城子街中心學校;[2]張秀艷,長春市九臺區營城第一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