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天津300350)
關于人文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王曦(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天津300350)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不斷改革,高職的體育課程也在不斷改革,想要實現新環境下的體育教學目標,必須為體育教學增加人文項目,尋找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新途徑。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怎樣實現人文項目應有的價值,是高職體育改革的重點研究目標。本文筆者就開展人文教育的意義,分析了高職體育教學的需求導向,探討人文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體育教學高職院校人文教育價值
高職體育教學課程是培養學生體育技能,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課程。我國教育部明確指出,高職體育教學要重視學生的人文教育,增加人文教育相關課程。因此,怎樣確立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主體地位,使人文教育的價值得以最大化的發揮,成為了目前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本文筆者以高職體育課程人文教育理論為基礎,分析了如何更好地開展高職體育課程的人文教育。
教育學中常說的以人為本,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作為參與教育活動的主體,體育活動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個體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的養成。從教學目標方面來看,以人為本就是著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從教學方法方面來看,以人為本體現的則是一種自我發現、自主選擇的學習觀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與老師建立友好關系。開展人文教育的基礎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體育活動圍繞學生展開。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方向、體育水平、身體素質等有充分的了解,其次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因為學習風格是長期習慣養成的,具有一定的特征,能夠為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便利。在開展高職體育課程人文教育時,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組織人文主義活動項目,以此構造具有人文主義特點的學習內容,提高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實現體育教學中人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2.1、高職體育教學課程人文教育的含義
人文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指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一些文化現象。而當前所說的人文又可以稱為人文精神,指的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精髓,它體現的是人類先進的價值觀與規范的思想。同時,人文主義也是人類科學、仁愛思想的核心觀念。要想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樹立人文教育的思想,任何民族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文精神的支持。高職體育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傳播先進的體育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更要注重人文教育的開展,加快構建人文教育環境。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學校要重點搞好人文教育工作,充分挖掘各個學科的人文價值,加強體育教學中的人文主義內涵。
2.2、樹立人本主義學生觀
開展高職體育課程人文教學必須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制定滿足學生各方面需求的教學計劃。人文教育的基本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能力來制定,要能夠促進學生發展。而要想在教學中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做到重視“學”的程度大于重視“教”的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把學習目標分成幾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讓學生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學習。
2.3、人文主義對高職體育教學提出的要求
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與教學評價時,要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發展,體育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體育健康教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制定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內容。把“健康第一”當作教學指導思想,以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制定教學內容與任務,教授學生先進、科學的運動技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真正實現體育教學的價值。高職體育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終生體育的意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構建人文主義教學環境,組織具有人文主義色彩的體育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達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3.1、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社會需求導向
學校課程可以說是一門社會課程,老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其實就是社會文化的長期積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對學校課程內容有很大的影響。學校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就相當于一種社會生活,學生的發展方向與社會的發展現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高職院校開展體育課程首先要滿足社會需求,即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通常情況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都是在學校里進行的,怎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把學校體育過渡為社會體育,怎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在進入社會后繼續堅持體育鍛煉從而實現終身體育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面臨的重大難題。為了攻克這個難題,高職院校必須加大學生情感培養的力度,體育并非是在校期間單純的增強身體素質,而是在于增加身的體育文化內涵,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對體育課程體系進行更新,滿足社會體育的要求。
3.2、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學科需求導向
在過去,高職院校體育老師在體育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的知識大部分都是籃球、足球等運動項目的技術要點以及比賽規則,大部分體育教師都認為這些運動項目的相關知識就是體育課程的全部內容。課程的學科知識都是以課堂目標為基礎的,這嚴重影響了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這就是體育學科的中心課程,雖然這種教學方式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但是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體育教師應該思考幾個問題:當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對今后不從事體育行業的學生有什么學習意義?對學生的社會生活會造成哪些影響?事實上,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目標及內容的設定,是將學生當作從事體育行業的人來設定的,并沒有將體育當作一門普通教育課程。因此,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中,由于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很容易被當作未來的專業運動員來培養,白白浪費時間,對大部分學生起不到實際意義。
3.3、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學生需求導向
“以人為本,健康第一”是體育課程的基本教育思想,注重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在過去,專家研究體育課程通常把學生當作理想模型,但是這樣會出現很大的誤差,很久這個研究結果制定出來的教學目標以及內容,與體育課的基本教育思想不符。如今,相關研究專家已經意識到體育課程的目標以及內容的制定要以學生的需求為主導,并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需求狀況使體育課程更加人性化,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另外,大學生還應該具備自主選擇權。新的體育教學理論強調了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國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帶動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改革,使體育課程更加人性化,滿足學生心理需求,以學生為中心。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和心理已經成熟,已經初步形成了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因此,為了滿足高職學生的心理需求,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要確定多元化、層次化的發展方向,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滿足學生的健身需求,學習基本體育知識,還要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保證身心健康。
4.1、以學生為主體,落實人文主義教學觀
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選擇適合學生的內容,使用正確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以此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真正貫徹落實人文主義觀念,體現人文思想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價值。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技能儲備等,其次也要加強對學生學習風格的了解。學校要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從制度、物質、評價等方面給予體育教學幫助,為高職體育教學構建人文主義環境,為高職體育課程人文教學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2、豐富人文主義教學內容,開拓學生人文視野
教師在制定體育教學目標時,要從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儲備、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并結合高職體育教學的特點和階段,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文主義教學方案。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體育人文素養通常是指,學生在學習體育課程之前,就具備了體育人文教學方面的相關知識。但是,學生的體育人文素養和真正的體育課程人文價值觀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教師要從學生主體的角度考慮,豐富人文主義教學內容,為高職體育課程構建良好的人文主義教學環境。
4.3、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豐富人文主義教學內容
作為高職體育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充分的了解,并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加強學生學習與實踐的指導工作,創新高職體育教學方法、途徑,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在高職體育課程人文教育中融入新的教學方案與技巧,豐富人文主義教學內容。同時還要尊重個體的差異性。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教學課程活動,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水平。
4.4、從多方面實施建設人文主義
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揮引導作用,使學生對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有所認知,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的生存本領,把學生的人文主義觀念與教師的人文主義教學理念相結合,使高職體育課程人文主義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
綜上所述,開展人文教育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人為本”,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充分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在高職體育教學中,“以人為本”要求教師在教育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注重大學生心理、知識、技能等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高職體育教學中開展人文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各方面知識水平的提高,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1]尹靈.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人文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 2010,14.
[2]徐培文.論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結合[J].浙江體育科學,2008,2.
[3]陳立國.論體育的人學觀[J].體育與科學,2003,1.
[4]杜電電.論加強體育素質教育與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綜合能力[J].科技信息,2009,16.
[5]黃觀.高職學校體育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4.
G807
:A
:1006-8902-(2017)-06-ZQ
王曦(1981-),男,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