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琳
【摘 要】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重視,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受到廣泛應用,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具有很大幫助。本文將在分析“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理念及模式的基礎上,從三個角度分析該模式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先導式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54
隨著教育理論的不斷發展,不論是教育專家還是一線教師紛紛認識到,語文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語言的運用方面,而不是語言內部結構方面。葉圣陶先生等人認為,學習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如何適應在不同語境下語言的適當表達和正確理解。在這一教育思想轉變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局面,“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其也成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突破口。
一、“作文先導式”模式的理念及實施步驟
(一)“作文先導式”模式的理念
“作文先導式”是新課改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以學生的興趣需要為起點,以作文為教學載體,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通過表達與交流的操作平臺,旨在提高學生語言表達交流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盡管“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中出現了“作文”二字,但是從根本上來講,它并不是僅僅針對作文的一種教學模式的改革,而是針對整個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師在采用該模式進行授課時,大量的精力用在了教學情景的創設以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方面。
(二)“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以作文為載體,主要分三個步驟進行實施。首先是寫文階段,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講,寫作的具體要求是把自己想說的話清楚明白的表達出來,并不需要情文并茂,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講,寫作的過程中不僅要表述清楚也要適當使用一些高級復雜的詞語。其次是聽說作文的階段。在聽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別人文章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來。最后是欣賞作文的階段,在欣賞佳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其他同學文章中的優點,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二、“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豐富學生的活動,減少對教材的依賴程度
在傳統觀念中,人們往往將語文作為一門學科,過分依賴教材,而沒有意識到語文的本質是一門語言,只有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應用,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往往教師和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投入了相當多的精力,但是學習的效果并沒有得到改善。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一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重視學生自然形成語文能力的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表達和交流的平臺,減少對教材的依賴程度。
學生寫作的素材大多數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活動,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家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戶外活動中,家長也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小動物,留心周圍發生的事,不斷豐富和充實學生的自身體驗,拓展知識面。同時,學校也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例如放風箏的活動,并在活動結束之后,將自己的體驗通過作文的方式描述出來。所以“作文先導式”教學方法應該以學生興趣為基礎,通過體驗和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感知教學內容,領會知識點的教學模式。
(二)增加課程融合的力度
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被劃分為拼音教學、識字教學等多個板塊,這種劃分嚴重割裂了語文作為一門語言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并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展開,更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強調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融合,教師在教學中要嚴格遵循這一要求,將識字教學同閱讀、寫作有機融合起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些生詞生字,此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選擇注拼音的方式,也可以查課本、查字典來解決,或者請教同學和老師,這樣寫作的過程也就不僅僅是寫作,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識字量,提高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的綜合性和整體性不僅體現在語文閱讀、寫作與識字整合方面,也體現在語文同其他學科的融合方面。作文的寫作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學科的資源,例如美術課的工藝制作、體育課的游戲、綜合課的手工勞動等等,從而更加凸顯其他學科的價值,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效果。
(三)重視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語文是人際交往的主要工具,因此在開展“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實踐中,教師需要重視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突出教師與學生交流、學生與學生交流的重要性。口頭表達能力是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要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切入,鼓勵學生組織語言,積極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向其他同學講一講自己周末外出游玩時發生的有趣的事等等。在學生口頭表達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現學生的發光點,對他們進行適當的鼓勵。對于一些不敢開口表達自己想法的學生,教師需要由淺入深的引導他們開口講話,到把一段話說的完整有條理。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主要關注于對他們口頭表達時方式和態度的引導。
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要求學生掌握豐富的詞匯量,因此在開展寫作教學之前,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識字量,此后,識字的過程將同寫作教學融合起來,在寫作的過程中同學之間要多多交流,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會自己需要的字,同時也對別人寫作過程中需要的生字有所認知,久而久之,識字的總量就會大大增加。在豐富詞匯量的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因為課堂并不是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的唯一場所,家庭生活、娛樂活動等也是語文知識延伸發展的途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開放課堂教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同時鼓勵學生同老師和其他學生交流閱讀的內容,在轉述文章的內容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能夠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總的來講,“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適合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高的需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尊重該模式的內涵和目標,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語文作為一門語言的融合性與整體性,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重視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采取積極合理的措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