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英 劉敏
摘要:“兩金”占用大都會直接影響公司資金正常流轉,甚至可能影響到公司正常運營。本文以公司材料采購、生產組織、產品銷售、會計核算、“兩金”合理值測算及專項考核為主線,尋找“兩金”管控的關鍵環節及具體措施。
關鍵詞:“兩金”管控 思考
一、“兩金”的概念及管控意義
(一)“兩金”的概念
“兩金”是指公司發生的應收款項和存貨,是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收款項是賒銷產品所形成的應收賬款及公司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和預付賬款。存貨是指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主要包括: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委托加工物資、外購商品、外協件等。
(二)“兩金”管控的意義
“兩金”管控是公司經營管理的重點工作,是“業財”融合的難點。“兩金”管理貫穿于公司的整個經營過程,公司的材料采購、生產組織、產品銷售、成本核算、經營業績考核等各個管理環節都會圍繞“兩金”發生變化。“兩金”占用過高,可能會造成公司資金鏈斷裂,資產負債率升高,財務狀況惡化,甚至導致公司生產經營步履艱難。因此,公司必須對“兩金”管理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尋找風險點,指出關鍵控制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才能夠降低“兩金”占用,提高“兩金”周轉率,降低“兩金”占用風險,優化資產結構,保證公司穩健運營和可持續發展。
二、“兩金”管理存在的共性問題
(一)應收賬款存在的問題
(1)銷售合同簽訂不夠嚴謹,存在回款期限、銷售價格、付款方式等不明晰的情況。
(2)應收賬款對賬單回函率較低、相符性較差,且無管控措施。
(3)質量保證金等長期占用,不僅影響資金周轉,還存在回收風險。
(4)已簽訂銷售合同,分期發貨、未開票形成的應收賬款未納入管控。
(5)遺留問題長期掛賬,無有效管控措施。
(二)存貨存在的問題
(1)職能劃分不清晰,存在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的現象。在規模較大的公司,存貨全價值鏈管理中涉及單位較多,如采購部、銷售部、生產部、各分廠等單位,相互之間各自為政,存貨管理過程中難以達到最佳占用的平衡狀態。
(2)存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內容籠統。部分公司存貨管理制度內容不夠全面,業務管理與財務核算混淆;存在存貨管理制度中用存貨核算內容作為存貨管理辦法。
(3)積壓存貨占用較大,處置措施不夠完善。
(4)已簽訂銷售合同,存在分期發貨未開票或開票未發貨情況。
三、“兩金”管控措施
筆者建議采取兩種管控措施并存方式。一是按照一個產品、一個客戶、一個供應商去計算,深入剖析每一個數據的形成情況,按照因素影響法、周轉速度法和財務承受能力法三種專門方法測算“兩金”合理值,從而發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二是針對上述問題,找準控制點,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達到壓降“兩金”的目的。
(一)“兩金”合理值的測算方法
1.主要因素影響法
(1)應收賬款合理值=信用周期×信用額度合理值/365
其中:
信用額度合理值=銷售量×售價
在實際工作中,對于規模較大的公司或管理比較嚴格的公司,每筆銷售業務均須簽訂銷售合同,銷售合同中明晰信用周期、銷售量和售價,可采用主要因素分析法測算應收賬款合理值。
(2)存貨合理值=原材料合理庫存+在產品占用+產成品合理庫存
其中:
原材料合理庫存=生產量/安排生產時間×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采購周期
在產品占用=生產量/安排生產時間×消耗定額×生產周期+制造費用加權值+人工成本加權值
產成品合理庫存=單位產品成本×日最大貯備交貨量
對于規模較大的公司或管理比較嚴格的公司,可根據材料采購合同、生產作業計劃、原材料和半成品消耗定額、庫存商品結存數量、單位產品成本及會計核算辦法進行存貨合理值確定。使用因素影響法測算存貨占用時,還需注意:一是原材料、在產品生產量與當年銷量是否一致;二是安排生產時間、采購周期是否參照生產作業計劃、存貨周轉率及采購合同;三是單位產品、半成品材料消耗定額是否準確。
2.周轉速度法
(1)應收賬款合理值=銷售收入/[綜合周轉率×(1+年度提升率)]
其中:綜合周轉率=上年周轉率×?1+行業平均周轉率×?2+對標單位周轉率×(1-?1-?2)
(2)存貨合理值=銷售成本/[綜合周轉率×(1+年度提升率)]
其中:綜合周轉率=上年周轉率×?1+行業平均周轉率×?2+對標單位周轉率×(1-?1-?2)
實際工作中,周轉速度法是適用于所有公司。測算時,一是需參照上年周轉率、行業平均周轉率、對標單位周轉率;二是行業平均周轉率和對標單位周轉率需優于本單位;三是行業值須取良好值以上,?1與?2原則上為30%-35%之間;四是上年周轉率大于行業平均周轉率及對標單位周轉率時,?1取值為1;五是公司產品屬于市場上唯一品種,沒有對標單位的,對標單位周轉率應取值為0,?1與?2之和為1,且?2要大于0.5;六是年度提升率應大于或等于1%。
3.財務承受能力法
(1)應收賬款合理值=應收賬款占用(周轉速度法或主要因素影響法)-(1-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因從銀行等外部渠道獲取不到而從內部取得的負債資金總額
(2)存貨合理值=(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流動負債-因從銀行等外部渠道獲取不到而從內部取得的負債資金總額)
本辦法適用于財務狀況較好的公司,對于經營業績較差的公司,不建議使用。實際工作中,具體測算時,一是流動比率可取前三年的平均數;二是速動比率可取行業平均值,如公司速動比率與行業平均值差距較大,應取前三年平均值。
(二)“兩金”管控方法
1.應收賬款管控方法
(1)銷售合同的管理
公司在對外銷售或提供勞務過程中,凡是不能同時貨款兩清的業務,必須簽訂經濟合同,合同中明確付款時間、銷售價格及結算方式。對既沒有收到款項又沒有簽訂經濟合同的業務,公司應禁止發出商品。銷售人員在確認賒銷業務時,須對賒購方資信狀況、支付能力進行調研,并經相關部門審核后,方可簽訂賒銷合同。否則不得擅自對外賒銷。
(2)對賬的管理
應收款項對賬必須以書面方式,采取債權債務雙方財務部門與財務部門、財務部門與經辦人員對賬相結合的對賬形式。所有應收款必須定期對賬,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債務人為本公司內部員工的,對賬時債務人本人必須簽字確認。債務人為外部單位的,應當同時采用財務對賬與內外部雙重對賬方式,不得以內部對賬替代財務對賬,對賬函回單必須加蓋財務專用章或公章,個人簽字無效。所有經辦人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賬工作。所有書面對賬函(單)或對賬補充說明資料,均要妥善保管,登記造冊。對不能如期收到債務人對賬函證的,除采用內部對賬方式外,公司派出相關人員跟蹤落實債權管理。對于函證不符的情況,應及時查明原因,屬個人原因的,因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3)保證金的管理
國辦發[2016]49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通知》規定,要求建筑業企業只能設置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和質量保證金,并按期返還,且工程質量保證金的預留比例上限不得高于工程價款結算總額的5%,在工程項目竣工前,對于已經繳納履約保證金的,建筑企業不得同時預留工程質量保證金。客戶為工程建筑企業的公司須充分運用國家政策,審慎對待建筑合同,充分考慮資金成本及盈虧平衡狀況,切實降低保證金長期拖欠情況。
(4)發貨未開票應收賬款的管理
公司須遵循《企業會計準則——銷售收入確認原則》,對于未開票事項,視同銷售業務確認銷售收入,對于因合同條款可以滯后開具發票的情況,公司應做好備查賬簿記錄,及時進行內部對賬,確保應收賬款在公司可控范圍之內。
(5)遺留問題的管理
經調研,遺留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銷售人員調離、病故或客戶破產、經營不善等原因造成。應采取的措施:一是實行“誰經辦、誰負責”的終身管理責任制,遇有員工崗位調整時必須辦理業務交接手續,確保所有應收款項都處于嚴格受控狀態。在合同期限內的應收賬款,需交接清楚后,由接替者負責。對于逾期應收賬款,必須單項說明,交接清楚,對于回收困難的業務,應由經辦人墊支后,方可離崗。如未辦理交接手續而擅自離開、給公司造成損失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并進行賠償。對于其他原因形成的應收賬款,應按照公司《應收賬款管理辦法》,必要時采取適宜的法律手段進行回收。
2.存貨管控方法
(1)合理劃分存貨管理職責
公司存貨占用應遵循“平衡結構、總量控制”的原則,生產管理部門管控產品產量及各生產環節實物流轉量及價值管理,采購部門負責控制采購數量及采購價格,物資管理部門應加強實物管理,財務部門配合做好存貨價值管理工作,生產單位應控制生產成本,形成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存貨管理體系。
(2)制定科學的存貨管理制度
存貨管理制度應主要明確存貨管理的具體措施,比如各部門職責的劃分、存貨的預算管理、存貨的采購管理、在產品管理、委托加工及外協件管理、存貨日常管理、存貨清查及處置、存貨責任追究等具體操作細則,細化相關流程,達到存貨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精益化。存貨核算內容應參照相關的會計核算辦法。
(3)積壓存貨的處置辦法
近年來,各公司對積壓存貨的處置均出臺了不同的管理辦法,開展了競價銷售、拍賣銷售、網上平臺銷售等方式,不論使用哪種銷售方式,筆者認為公司內部應有質量、技術等部門對其性能的評價;財務部門應多家詢價,取得三家以上的報價;對于銷售形式,應以存貨銷售價格最大化為宗旨,以公司利益為中心,同時做好相關銷售情況的詳細比對記錄,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4)發貨未開票情況或開票未發貨情況的管理
公司應遵循會計準則,準確計量與核算存貨。如因特殊情況,出現發貨未開票情況或開票未發貨情況,公司應加強存貨管理,及時按照合同確認收入,結轉成本,確保存貨管理合法合規。
3.“兩金”的考核管理
公司應重視“兩金”的專項考核管理工作。一是公司對相關部門發生的逾期應收賬款、超預算占用的存貨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考核,并與相關部門工資總額掛鉤;二是將逾期應收款項利息納入相關部門考核;三是將應收賬款回函率納入銷售人員業績考核。
(作者單位:山西新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