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麗
摘 要 在多種多樣的高校教育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另外心理健康教育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部分。本文論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認真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服務育人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1論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認真落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不僅包含了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還包含了大學生自制力及自身氣質的提升等。心理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其他素質的提升。首先,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養較強的心理素養,提升綜合素質,在遇到挫折,困難時具有較強的抗打擊能力,不卑不亢、繼續前行。其次,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學生人格構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成才。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沒有認真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些高校在沒有全面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工作,將會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片面的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健康部門的工作,學生只需要按時聽健康講座就行,這種想法是片面且錯誤的,還會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產生了孤立化的情況,不能與其他部門緊密的聯系,未能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入到日常的教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其次,部分老師錯誤的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針對于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導致了部分學生在出現不良情緒現象時,不能及時得到疏導與教育,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產生了不良的后果。
2.2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太少
現在大學生的家庭環境及社會環境都有了很大變化,大學生的自身特征也有了很大改變,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個性,喜歡以自我為中心,這樣就會引發大學生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而且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復雜。隨著新時期高校招生人數規模的擴大,大學校園里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數量也不斷增多,以前有限的專業心理輔導老師數量已不能滿足現階段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部分學校雖然有輔導員老師承擔了心理教育的工作與使命,但是由于輔導員缺乏專門的心理學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不能采取多渠道非的方式引導其解決,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2.3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需要進一步創新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人們的長期堅持,需要學校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共同努力。由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我們應該全面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實際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心理知識講座、健康教育課堂等方式進行,考核與檢查也只是流于形式,未形成機制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排查、治療、后期觀察等方面缺乏系統的方案與機制,工作出現了形式化與片面化的現象,在形式與方法上需要進一步的創新與優化。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
3.1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能夠有效提升教育有效率。二者之間具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說都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都能為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奠定基礎。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利于提升高校服務育人工作的實效性,是創新高校教育事業的重要體現與舉措。例如: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到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日常的政治理論課教學、資助育人過程中,在增強、培養了大學生政治素養,優秀品質的同時,引導大學生樹立了健康的人格,面對挫折具有較強承受能力,遇事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
3.2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實現教育工作的多元化發展
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從以下幾點做起:第一,要不斷發現新的教育模式,告別單一的講座教育模式,采用網絡咨詢、團隊服務等多種模式的心理咨詢服務,不斷擴大心理咨詢服務范圍。第二,應該創建新型的心理咨詢服務平臺。學校應該設立專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置相應的專業師資隊伍,配合學校輔導員隊伍、其他部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后,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平臺與論壇、心理健康咨詢微信群、QQ群等,實現與學生的隨時互動與交流,構建完善的互動機制。
3.3不斷強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建設
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實狀況。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特征越來越復雜,這就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教師不僅要有足夠的耐心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要擁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及實踐能力。首先,對于新入職的心理健康教師應進行集中培訓,盡快了解、掌握本校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其次,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機制,定期組織內部的交流與培訓,就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預防、治療、后期觀察與恢復等問題展開討論,并形成相應的檔案,以便今后年輕教師的學習與借鑒。最后,心理健康教師應該注重自身素養的提升、加強自身健康人格的培養,不能將生活的壓力,職業的困惑等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影響對于心理問題學生的引導與教育。
伴隨著我國高校教育工作的深入落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加之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解較為片面,師資教育力量不足,教育模式比較單一,這樣都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文中首先論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了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教育模式的改革策略,希望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謝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探析[J].安徽農業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13(6):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