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花
體態語是課堂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與教育的一種工具,是教師所應當具備和合理運用的一套除口頭語和書面語之外的語言。教學信息和知識除了靠教師有聲語言傳遞外,還要通過教師體態語等非語言因素輔助完成。 “非言語交際行為對教師至關重要,教師的非言語行為關系到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教師如果學會了如何在課堂上更有效地利用非言語交際,師生之間的關系就會得到改善,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效率就會提高。”
由于小學生年齡特點等方面的影響,教師恰當地運用體態語言配合課堂教學,不僅有利于幫助小學生準確地、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活躍課堂氣氛,進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一、體態語言在小學英語課堂管理中的運用
課堂管理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管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遵循一定的規則,有效地處理課堂上影響教學的諸因素及其之間的關系,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益,促進學生發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童年期,他們活潑好動,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愛講話、愛搞小動作。學生的這些特點都給教師維持課堂正常秩序造成一定的難度,尤其對于英語課堂而言。在浸入式教學方式的影響下,教師要使用英語維持教學秩序,對于小學生來說,聽懂難度大。因此,如果能恰當地運用體態語言輔助課堂管理,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表情語的運用
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表情是經過很多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是比嘴巴講的復雜千倍百倍的語言。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不同的面部表情來輔助和組織教學。如:以微笑的表情來提問學生,對他們正確的回答,要給予微笑、點頭等表示鼓勵和肯定;對錯誤的回答,同樣要以和藹可親的面部表情加以啟發、引導和糾正。
2.目光語的運用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最能表達細膩的情感,因此通過師生間目光的接觸交流和教師不同的目光語可以實現課堂的控制和學生情緒的變化調整。教師和藹關切的目光,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鼓勵,期待專注的目光能給學生勇氣,冷竣嚴肅的目光則能收到警告、批評、指責等效果,起到很好的課堂控制作用。
3.手勢語的運用
作為體態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手勢語被稱為語言教學中的“第二語言”。在教學中,教師可恰如其分地用手不同部位的各種形態,來代替語言,維持課堂秩序,以達到少費口舌,凈化課堂語言的效果。如豎起拇指表示贊許、夸獎,食指豎著輕壓在雙唇之上示意學生“Be quiet”;點頭、搖頭等表情變化表示“Yes”或“No”;在提問部分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可先走近學生,手掌向上伸,表示“Stand up,please.”回答完畢后,手掌向下,表示“Sit down,please.”
4.姿勢語的運用
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的姿勢就是站姿,即站在講臺上或來回走動。實驗表明,不同的教師站位,會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覺。如果某個學生不聽講或出現行為不當時,教師在學生中間的走動,會使這個學生迅速改變不當行為。例如,在課堂上看課外書的小同學,發現老師走近,就會立刻把書塞進抽屜等。
二、體態語言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較差,意志較薄弱,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如果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機械教授單詞、句型、課文,容易使小學生對英語產生厭倦心理,所以,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直觀形象的體態語,不僅能促使小學生把注意力集中于所學知識,而且能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1.在單詞教學中的運用
體態語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小學英語單詞教學中適當地運用體態語,可以使抽象的單詞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記憶。英語課本里的許多單詞能直接用動作引出,如動詞:walk, jump, fly , sleep, eat等,名詞:monkey,bird,duck,dog, cat,rabbit等,形容詞:fat,thin, big,small,tall,short等,介詞:in, on, under, near,behind等。教師用恰當的體態語言進行詞匯教學,把單詞教學與動作聯系起來,使新單詞變得直觀、形象,而不僅僅是寫出來的符號,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用多種身體感官多方面接受信息,很快地掌握單詞的含義。
在對單詞進行常規復習時,教師可以采用“高低音讀單詞”的方法讓學生跟讀單詞,以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英語學習興趣。一般情況下,學生會以教師手臂的高低來決定使用高音還是低音。手臂朝下,則表示低音;手臂與肩平衡,則表示平常音量;手臂朝上,則表示高音。比如,跟讀traffic一詞時,學生要注意教師手臂的高低:手臂朝上時,大聲跟讀;手臂朝下,小聲跟讀。
2.在句型及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英語教學不宜以語音、語法知識為主,切忌不顧兒童年齡特征,進行成人化教學。更不可追求英語學科高標準要求,要把握好程度和份量,不可超出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所以,在句型及語法教學中,要運用簡潔明了的體態語言,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學習“This is……”和“That is……”句型時,教師先用手指著近處小明的桌子,說:“This is Xiao Mings desk”,然后用手指著遠處小紅的桌子,說:“That is Xiao Hongs desk”。反復舉例幾次,學生很快領會句子的意思,并躍躍欲試。
3.在英語歌曲、韻律詩歌教學中的運用
兒童活潑好動,課堂上單調、呆板的跟讀往往使他們對英語學習感到索然無味。雖然歡快的節奏、動聽的旋律、詼諧的語言能培養小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可是如果教授方法不當,往往事與愿違。在教授歌曲、韻律詩的過程中,教師要配以恰當的體態語,堅持“聽先于說”的理念。例如:教授小學六年級英語教材(上)中歌曲《How do You Go to School》時,教師可以一邊放錄音,一邊做相應的動作,通過動作、手勢表達句子的意思。然后,邊領唱邊做相應的動作,學生很快明白了歌詞的意思。如果教師鼓勵小學生邊唱歌邊表演,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可以調動盡可能多的感官將歌曲長久地儲存在記憶中。
綜上所述,作為英語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體態語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恰當地運用體態語,不僅能很好地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夠調動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