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晶
【摘要】高校學生社團的創建和管理的關鍵問題在于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協調,即社團內部、學校內部社團與社團隸屬組織、社團與學生組織等各部門、社團與社會之間,是否可以形成合力,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協同理論,為我國社團創建與發展模式提供一個新的研究視角。
【關鍵詞】高校 社團組織 協同理論
一、高校學生社團組織發展現狀
時代迅速發展,高速的網絡時代,適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自身都出現了各種成長問題。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社團組織已然成為高校深化、拓展育人途徑的創新舉措之一。
(一)高校學生社團組織現狀
學生社團是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為基礎,以“自我組織、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主要形式的校園團體組織。它不僅能夠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使個人的愛好特長得以展示,而且還有利于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推動學生教育管理創新。國內各高校根據管理需要,都先后創建了一定數量的社團組織,一般有以下幾類:一是培養語言、溝通藝術為目的的語言文學型社團;是陶冶身心、培養氣質為目的的文化藝術型社團;三是為社會付出關懷與服務的服務公益型社團;四是鍛煉體力與運動技巧的體能性社團。
(二)“護理之家”協會的創建及基本情況
針對我院職業院校特點,我校特創建為專業學習與技能訓練起促進作用的專業性、技能型社團——“護理之家”。“護理之家”,是由廣大護理人員愛好者自發組織成立的,是以“服務他人,快樂自己”為口號,以“幫助他人,友好交流,提高護理水平,增強身體素質”為宗旨,以“學以致用,展示青春風采”為目標的專業型學生社團組織。社團有著專業教師和企業人員的指導,密切聯系學生專業,把社團活動與專業技能培養、職業生涯規劃、求職、創業等多方面因素結合在一起,既滿足學生興趣,又突出專業特點,培養提升技能。它彌補了基本社團建設存在的組織結構缺乏規范化管理、社團活動內容缺乏創新等普遍性問題。然而,各類社團組織多數成“單一獨立”社團模式。“護理之家”社團職能僅限于社團內部范圍,各社團之間的交流和協調溝通均不健全,部門間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探索如何通過社團在管理模式上開展“協同創新”,從而進一步激發各社團之間合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成為當下高校社團組織的創新模式研究思路。
二、協同理論概述及應用
(一)協同理論概述
協同學亦稱“協同論”或“協同學”,被譽為“協調合作之學”,由20世紀70年代聯邦德國物理學家哈肯創立。肯概括出一個由大量子系統所構成的系統,在一定條件下,子系統之間通過非線性的相互作用產生協同現象,使系統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組織結構,在宏觀上形成了新的有序狀態。簡而言之,協同學就是研究系統從無序到有序的理論。
(二)協同理論引入社團創建研究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協同理論具有普適性特征,屬于自組織理論的范疇,是一門以研究完全不同學科中共同存在的本質特征為目的的系統理論,其廣泛的適用性或普適性是顯而易見的。高校學生社團的組建和管理,面臨著很多問題,如上述,社團之間創建和管理能體現出協同效應,甚至產生最大的附加協同效益。
高校學生社團建設一項系統工程,有必要運用系統的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對它展開多層面、多角度的研究。社團組織建設的關鍵問題在于協調系統內部各要素的關系,平衡好社團與隸屬組織之間的雙重管理,形成促進社團發展的合力,這在客觀上需要借鑒新的理論,闡釋高校學生社團建管理中的種種問題,更好的指導社團的建設,引入協同理論指導社團建設,必將為我們更好的研究社團組織的建設提供一種新的思維模式與方法。
三、基于協同理論的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創建模式研究
(一)明晰社團建設理念目標協同性
1.社團發展目標與學生個人目標保持一致性。高校學生社團組織的創建發展,一定要以學生成長發展為考慮基點,為學生鍛煉成才提高素養提供平臺和空間,社團組織要以學生為本,結合學生的發展實際水平,充分拓展學生知識結構,為學生的能力鍛煉和提高提供一個廣闊的“創新場所”。
2.社團發展目標與社團隸屬的上級組織目標要保持一致性。加強社團建設,要服務于學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局,成為學校實踐教學和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起到提升層次、模范示眾、凝聚學生的作用。在學生社團組織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知情意行等。
(二)協同整合社團組織資源形成合力
1.社團協同。學生社團的創建和發展,能否為學校提供一個有效的教育管理載體,其首要標準,即社團組織內部是否能協同管理,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在開展學生工作中,重點強調的是如何去溝通、協調和合作。社團的發展要求在組織內部指導學生準確的自我定位,保持社團內部個人目標與社團發展目標一致,并協同致力于社團的建設。
2.學校協同。學生社團的創建與發展過程,要與外部環境保持密切的信息交換。大學生專業社團的設置主要是以各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基礎,以培養專業興趣、提高專業節能、提升就業力等為目的,而其他類型的社團以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拓展知識面為主。學校中各社團之間應該保持密切的交流,并且在活動組織開展中,能協同安排各類性質、形式的活動,全方位的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3.社會合力。社團要積極爭取校內外各種資源的協同支持,既要積極主動與校內社團指導教師溝通,又要充分發揮校外社會實踐基地的作用。將社會實踐與實踐教學、學科競賽相結合,充分拓展活動范圍、創新形式。同時,社團建設與發展要調動和廣泛應用新媒體。學生社團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創辦微信平臺應用、手機軟件應用等,及時宣傳和反饋、創新活動發展。
參考文獻:
[1]赫爾曼。哈肯.協同學——大自然構成的奧秘[M]. 凌復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5):123-124
[2]王先江. 大學生社團創新能力建設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4:132-134.
[3]姚洪章. 談大學生社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03:84-86.
[4]何珂,夏景林,趙陽,盧清,李磊. 高校黨支部“協同創新”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矩陣式支部共建為例[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