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田田 姚建剛 史保萱
[摘 要] 培養高校生具有先進的思想與卓越的能力關系到國家民族的未來,高校生思想是為公還是為己,索取還是奉獻決定著高校生的前途。能力是體能與智力的結合,強健的體魄需要長期的鍛煉和勞動獲得,能力與先天因素有關,后天鍛煉可以彌補先天的某些缺陷,勤學苦讀使高校生具有淵博的知識,知識運用于財富創造活動,技藝與學問得到進一步檢驗深化,創新便在精益求精中實現突破。
[關鍵詞] 高校生;創新精神;奉獻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2-0020-02
高校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價值的涵育與弘揚者,奉獻精神的傳承者,經過長期的人文素質教育和科學精神培育,高校生在實踐中歷練成有品質有擔當德才兼備的高端人才。
一 創新思想是高校生前進的指路燈
思想創新。思想決定人前進的方向,高校生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敢想敢做,善于打破常規,不走尋常路,才能創新。但現在流行一種趨勢,不肯吃苦,厭惡勞動,好吃懶做,投機取巧,利己主義思想嚴重,封建腐朽沒落思想毒害深遠,正是高尚思想的模糊,認識人性中的貪虛榮搞攀比圖享受的不良習慣占據高校生的心田,影響到高校生創業能力的磨礪,所以創新思想意識改變高校生的人生價值觀念勢在必行。在學習知識中了解自然、社會生活、人生的目的,繼承祖輩勞動經驗,同時高校生動手動腦能力得以完善提高,具有了自我管理和自我實現的獨立思想和能力,主動自覺性顯著提高,具備了創新的思維,在模仿借鑒的基礎上,不滿足于現狀,獨具慧眼地發現與眾不同之處,在探索中鉆研,在思考中進步潛力得以充分挖掘,創新思想的樹立使高校生在透徹了解創新概念原理,明確創新對社會促進的意義,播下了創新種子,在未來的實踐中養精蓄銳等待時機。
責任創新。人的生命有限而事業無境,碌碌無為與轟轟烈烈有著本質的區別,高校生要正確看待個人生命與國家使命的關系,努力使個人生命有意義有價值。繼承是責任,發揚是更大的責任,發揚便是進步創新,在創新中實現責任擔當,為社會全面創新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如饑似渴地學習不僅僅是高校生為自己謀一張文憑,有一份安逸舒適的工作,而是為了完成各種義務責任。事實證明,不學無術者一事無成,高校生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的種種責任,不能設法逃避,不能熟視無睹,而應拿出自己全部的勇氣、膽識、能力面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講的,廣大青年深刻了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光輝歷史和偉大歷程,堅定不移跟著中國共產黨走,勇敢地在時代前列做奮斗者、開拓者、奉獻者,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二 創新能力是高校生奮斗的必備武器
能力與創新。人的目標雖然相同,但個人能力有大小,生命的本質在創新,生活的本質在創造,創新創造依靠能力。高校生能力獲得有兩條,一是學習,二是鍛煉,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勁頭十足學的扎實,在實踐中有了興趣,對從事的專業工作癡迷愛好,因不滿于現狀而不斷求索。創新是發展永恒的主題,催生高校生自我潛力開發,調動頭腦知識儲備庫中專業所學,掙脫單一機械的束縛,尋找超越的契機,具備了創新的素質,具有了創新的精神付諸于創新實踐,能力得以展現,個人生命從平凡走向非凡。多參加社會活動,是高校生學習檢驗所學知識培養創新能力的唯一可行方法。從事活動是能力發展的基本途徑,活動要求相應的能力,活動提供了應用和鍛煉一定能力的機會。高校生提升創新能力,既要為他們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提供便利,同時開展創新主題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端正思想不怕流汗,懷著對工作的熱忱和對人民的感情,在創新中展現能力,在創新中實現價值。
超越與創新。創新是超越的前提,一個人要進步一個國家要騰飛,創新是必然,沒有創新便沒有超越,只有超越才有出路和未來。創新是打破舊有格局,超越便是開辟新天地。高校生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階段,個人適應力很重要,高校生能否迅速融入陌生環境,環境因素固然重要,但忍耐適應力更重要。社會各方應密切協同建立適應高校生施展身手的平臺,在學校課堂上的勸誡任你講得口干舌燥熱血沸騰不一定有用,只有切實把握高校生的共性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將創新思想和超越觀念融入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多帶領鼓勵高校生走出校門參加一線勞動生產,重新認識生活,體悟學習的重要性,使原本競爭心強、希冀有精彩人生的高校生理清肩上的責任使命,把握改革帶來的機遇,正視現實應對生活中充斥的諸多變數,避免刺激性娛樂的引誘,防止不能自拔,強化個人修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完善思想行為,在挑戰困難中超越創新,實現人生夢想大飛躍。
三 奉獻行為是高校生展現自我的必由路
高校生若有奉獻精神,首先要對中華文化精神產生強烈認同,因為奉獻精神是道德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性的升華與延伸,偉大人物的誕生由有平凡人物一次次奉獻鑄造而成,自覺奉獻行為具有感人至深的效力,潛藏巨大的精神教化力量,感召靈魂,塑造靈魂,猶如在黑暗中的明燈。奉獻行為表現在付出利人,對貧窮的慷慨相助,危難之時的雪中送炭,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無與倫比的普泛性。高校生充分認知奉獻的妙用與意義,將奉獻化為自覺行為,在腦海中立下根深蒂固的規則意識,自我約束監督,自覺實施奉獻行為,不計個人得失,不分場地時間讓自覺奉獻行為成為常態。奉獻來自于人性中的善根善念,才有了善行善舉,維系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平衡,成為構筑文明社會的基石。培養高校生的道德文化自覺提升價值觀人生觀,使自覺奉獻成為高校生的最快樂的人生追求。
當前自私自利不樂于奉獻的行為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極端自私案例沖擊社會道德底線和人類良知,高校生思想受之影響變得十分復雜。在紛紜的社會現象面前一直動搖,不知所措,因此培養高校生主動向真善美靠攏,養成多讀名著愛好經典的學習習慣,從日常生活的凡事做起,主動模仿英雄模范行為,義無反顧地奉獻他人和社會,堅持長久持之以恒,讓奉獻成為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性,不斷反思對照先進人物檢討改正自己,成為日日修行必修課,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的人生境界超越。上天賜予每個人生命不僅為己活,更要為他活,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惠理念使人間更美好,失去了奉獻,人人爭相自私兇殘的人性暴露無疑,人類精神大廈便轟然倒塌,人之生命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與禽獸無異。高校生須言行一致,將奉獻落實到實處,奉獻行為從模擬開始,不拘泥于一人一事,而是自然順理成章,奉獻行為因其美好而吸引眾多后來者追隨,得以不斷發揚光大。
四 奉獻精神是高校生實現理想的必備素養
傳承奉獻精神。傳承是一種世代相襲的渠道,人類因傳承而延續,社會因傳承而進步。奉獻精神是寶貴的人類財富,奉獻具有感染性,受幫助的人在經過危機后心存感恩,仿效施恩,便產生人人參與競相奉獻的連鎖效應,高尚的奉獻精神得以發揚。高校生如何具有奉獻精神和傳承意識呢?首先從奉獻模范的身上感受奉獻的偉大與博愛,在心靈激蕩中自覺去模仿。其次,煥發出奉獻偉大奉獻光榮的巨大熱情,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在自私與公利、個人與他人、小家與國家的層面作出正確的選擇,接受并深刻理解奉獻的內涵和精神傳承的意義,不計個人得失,無怨無悔地幫助他人奉獻社會,使高尚寶貴的奉獻精神得以有力傳承。再者,傳承奉獻精神方法要得當,形式要多樣而新穎,避免高深道理的直白說教,因生硬而得到反駁頂撞效果恰恰相反,只有用簡潔明快使人樂于接受的方式,并將奉獻精神融匯于宣傳教育的文化作品中,通過各種新媒體傳播手段,潛移默化于每個人的心靈世界,促使每個人皆是奉獻精神的受益者繼承者傳播者。
弘揚奉獻精神。既然奉獻精神是人間珍寶,那么每個人都應當自覺擁有并努力弘揚。高校生是弘揚奉獻精神的主要力量,當奉獻精神被忽視被弱化,那是因為人的價值觀偏移、重利忘義的實質表現,它帶來的負面影響極其惡劣,造成世風日下人人自危的消極局面。只有奉獻精神的正能量產生強大的沖擊力感染力,如果說奉獻是太陽,精神則如光,溫暖大地哺育萬物,奉獻精神直擊人的靈魂深處,引起共鳴同感,因其無比正確得到情感認同,逐步形成新時代的榮辱觀。
高校生弘揚奉獻精神,就是讓奉獻成為人人遵守的契約義務,立足奉獻樂于奉獻成為常態,倡導人人追求奉獻,營造人人以奉獻為榮的氛圍,講奉獻故事,抒奉獻精神,樹奉獻典型,以點帶面促奉獻精神傳揚。弘揚奉獻精神是每一個高校生重要光榮的義務使命,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忠誠維護公平正義,將奉獻大旗扛在肩頭,以志存高遠的豪情、百折不撓的堅韌、奉獻為榮的情懷,勤奮學習,立足本職,做奉獻精神弘揚的標兵。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建黨95周年大會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
-01.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