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托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互聯網發展駛向快車道。網絡的廣泛應用,導致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網絡環境下未成年人自身的涉網犯罪、權益受侵害的現象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未成年人由于尚處于生理、心理的待成熟階段,為其權益的保護構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十分迫切。美國、德國、歐盟對未成年人法律權益保護的立法和實踐各具特色,為我國相關制度的構建,提供了域外經驗。我國目前的法律保護制度存在體系不完整、層級不高的問題。為了網絡環境下未成年法律權益的保護,應該從專門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用戶自律等方面,完善未成年人的法律保護體系。
關鍵詞:網絡環境;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權益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2.1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5-0132-02
作者簡介:趙增梁(1976-),男,漢族,河南新鄉人,本科,河南中原法匯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律師實務。
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帶我們進入到了網絡時代。互聯網已經不再屬于富人階層的專有產品,逐漸進入到了每一個家庭。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隱蔽性、動態性,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昂幽鲜×_山縣人民法院近5年來審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調查統計顯示:未成年人犯罪近七成與網絡有關!網絡正成為毒害未成年人的‘電子海洛因,網吧已成為未成年犯罪的‘罪惡源地。”①
“法律是社會經濟生活的反映”。但是,目前我國對于網絡環境下未成年權益保護方面的法制建設遠遠滯后于網絡技術的發展現狀。迄今為止,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針對未成年網絡權益受損的專門立法。雖然于1992年出臺了《未成年人保護法》、1999年出臺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是并沒有結合網絡環境下未成年人權益受損的特點、成因,進一步探析預防、保護對策。因此,新的關于網絡環境下未成年人法律權益保護制度的立法仍具有其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一、網絡環境下未成年人權益受損害的現狀分析
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還處在待成熟階段,對是非的判斷還欠理性。未成年人自身的涉網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利用網絡的特征,實施與網絡有關系的直接、間接的侵害法益的行為。從當前情況來看,未成年人涉網犯罪大致有以下幾中類型:
(一)暴力犯罪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幾乎每一個家庭都安裝了電腦,網吧更是普及到了每一個鄉鎮,以及家庭破裂、家庭教育形式不當,更催化了“問題少年“的產生。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未成年人法律意識淡薄,情緒自控性差,極易走向刑事犯罪道路,其中以故意傷害罪、聚眾斗毆罪為主。
(二)涉性犯罪
據調查,“在未成年人涉性犯罪案件中,有90%的被告人曾受過黃色書刊或影視、黃色網站的影響?!盵1]性好奇是驅使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重要內心起因,以及未成年人心理的早熟,加上判斷力的低下,很容易在現實生活中模仿網上色情活動,從而在現實生活中對其他未成年人造成無可挽回的侵害。
(三)財產犯罪
大多數未成年人由于是在校學生,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鑒于平時家長給的零花錢有限,而上網吧、購買游戲裝備、網絡聊天、以及吸煙、酗酒等都需要大量的金錢。當父母滿足不了其開銷時,他們往往會采取極端手段,非法獲取財物,以滿足自己的物資欲望。其中以搶劫、搶奪、盜竊、敲詐勒索等犯罪為主要形式。
(四)團伙犯罪
一些未成年人長期游蕩、寄宿于網吧,受社會上品行不良的人員影響和利用,加之“網絡結社”的快速發展,共同犯罪成為了可能。表現形式是,首先是單個人產生犯罪意圖,但鑒于自己能力有限,就通過網絡尋找合作伙伴,通過網絡進一步謀劃犯罪、實現犯罪得分工。
二、網絡環境下未成年人法律權益受損原因分析
“任何一個犯罪的產生均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共同使然,一個是犯罪人的個人因素,一個是犯罪人外界的、社會的,尤其是經濟的因素。”[2]就網絡環境下未成年人法律權益受損原因,同樣要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分析。
(一)制度方面的原因
我國至今沒有一部就未成年人在網絡環境下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法律保護制度存在體系不完整、層級不高的問題。對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的法律保護,更多依靠的是國家政策。同時,執法不嚴、司法不公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二)網吧經營、管理上的原因
首先,一些網吧為了營利,從不區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也不對網絡內容進行選擇開放,充斥著大量的暴力游戲、色情信息、不良網站。其次,網吧經營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熬W吧經營者架空‘一證一卡制度”[3],對上網人員不檢查身份證,僅交押金就可上網。
(三)家庭、學校、社會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
主要來自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內因是性格、心理的不健全;外因為社會環境的復雜、家庭教育的缺失。其中,關鍵原因是未成年人在叛逆心理之下,又常常接觸不良信息,最終促成大錯,而這不良信息的主要來源途徑是網絡,在網絡色情、恐怖、兇殺面前,往往會出現錯誤的價值取向,同時,法制觀念的缺位,更使他們肆無忌憚。
三、網絡環境下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制度構建
未成年人法律權益保護制度的構建,應該在借鑒國外立法模式的同時,又要體現中國元素。以中國本土經驗為根據,構建未成年人網絡環境下法律權益保護的系統工程。我們要全方位的著手,抓住重點環節。運用法律,道德,技術手段,鼓勵行業,學校,家庭的積極參與,在社會上形成良好氛圍。
(一)法律方面
首先,借鑒德國《多媒體法》、美國《數字游戲管制法》、歐盟《歐盟數據保護指令》的立法模式,制定專門的法律并健全其他的法律法規。由于現階段我國的基礎比較薄弱,體現在“未成年司法法律體系缺失、未成年人司法專門機構組織上的不健全、司法制度運用的物質條件以及高素質的司法工作人員的欠缺”[4]等問題,因此應針對此方面作出重點規制。
其次,構建未成年人涉網犯罪的社區預防制度?!鞍l揮社區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功能,就應從如何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社區服務模式上著手。”[5]我們可以嘗試建立由居委會、司法所、派出所組成的聯席工作會議具體負責未成年人網絡犯罪,并且構建未成年人生活環境預警機制,防范風險。
再次,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的聯動機制。應當鼓勵家長普及網絡知識,例如,“在電腦上安裝過濾軟件,從防止孩子接觸不良信息;控制孩子上網時間,并告知孩子上網時將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告誡孩子不輕易泄漏個人信息;囑托孩子在網站填寫個人信息時應先問父母的意見”[6]等措施。
(二)加大執法力度
據統計我國目前共出臺了40多部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規章以及行業規范等,用于規范互聯網大環境。但是我國僅“網絡經濟監管部門就包括國家工商總局、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海關總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7]因此整合執法部門及執法資源非常必要。劃清職權、加強協作,防止執法效率低下、推諉敷衍的局面。
(三)網絡用戶自律規范
未成年人應提高道德自律,網絡的其他參與主體也應提高道德自律?!皬牡赖路矫嬉幹疲瑧浞职l揮網絡環境的獨特優勢,結合未成年人的成長規律,尋求優化未成年人健康認知、良好心理、正確道德觀和道德行為的有效途徑,以促進健康成長?!盵8]由于未成年人的認知能力和道德品質的形成不是立竿見影的,需要長久性的,持續性的,系統性的教育。
總之,在網絡環境下,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權益,不僅應“有法可依”健全法律法規,而且應“執法必嚴”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司法公信力,提高網絡參與者的自律意識,綜合運用多手段,以根本上有效預防未成年人自身涉網犯罪。但是,我們必須警惕“法律萬能論”錯誤心理,摒棄“刑法是社會的萬能鑰匙或者萬金油,哪里出現社會疑難雜癥,刑法就奔赴哪里去救急”[9]的錯誤刑法理念。
四、結語
如何在網絡新形勢下,預防未成年法律權益受侵害這一社會難題,不僅要靠學者提出的理論建議,而且還應在認清網絡是把雙刃劍的基礎上,尊重客觀規律,借鑒國內外經驗,認真探析網絡對未成年人的影響。總之,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凈化社會風氣,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消除消極因素。最終會實現網絡環境下,未成年人法律權益的不受侵害的目的。
[注釋]
①資料來源:“電子海洛因”危害青少年[EB/OL].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09-05/07/content_1087838.htm.
[參考文獻]
[1]吳雪玲.未成年人的涉性犯罪不斷上升[EB/OL].http://old.hynews.net/hhwb/html/2010-05/19/content_804541.htm,2010-5-19.
[2]佟麗華.未成年人法(社會保護卷)[M].上海:法律出版社,2007.26.
[3]鄭軍.未成年人犯罪特點及原因探析[J].大眾科技報,2009(4):61.
[4]胡艷輝.國外“問題青少年”矯治的啟示[J].文史博覽,2006(4):18.
[5]勞東燕.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敘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21.
[6]付子堂.法理學進階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296.
[7]魯甜.網絡管理與未成年人教育的研究評述[J].教育前沿,2010.6.
[8]陳娟,吳志芳,赫金玲.網絡文化建設中的網絡倫理構建[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7(2):121.
[9]陳興良.本體刑法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