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 要:混合式教學目前已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開展得有聲有色,那什么是混合式教學?有何意義?筆者在文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指出混合式教學是“互聯網+”發展的國際趨勢,是“課堂與網絡資源、互聯網手段”的有機結合,共同致力于英語教學,有效提高、發展學生的英語知識與能力,豐富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科學素養,助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關鍵詞:大學英語 混合式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9(b)-0119-02
1 何為“混合式英語教學”
“混合式教學”,并非簡單的傳統英語講授教學與現在倡導的自主合作教學的混合,也非英語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技術的簡單結合,而是切實把傳統英語的學習課堂、現代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與多媒體、網絡、網端平臺等現代化科技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英語教與學的任務,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其中各元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混合式英語教學并非單純的英語課堂教學,而是教學的全部,包括課堂教學、課后自學、評價反饋三部分。具體來講,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手機等教學資源的混合;課后自學是學生、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教學軟件、手機等學習資源的混合;評價反饋是學生、老師、網絡、計算機等資源的有機混合。
2 混合式英語教學改革的背景
2014年11月,李克強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指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提出“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化技術與各行各業相融合,促進其健康發展。”從此,互聯網與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進行了有機結合。
“互聯網+”的開展,為目前的教育改革開拓了新的發展思路,“互聯網+教育”“互聯網+課堂”成為新時期教育教學的主潮流。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高校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
在“互聯網+教學”這一方面,發達國家已經走在我們前面,以Coursera國際“慕課”平臺為例,2012年4月成立,截止到2013年底,已建有575門課程,涉及25門學科,課程報名學生來自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突破150萬,網站注冊學生為68萬。無疑對國內大學的教育教學提出嚴峻的挑戰。
可見,國內大學的英語教學立足于傳統教學,借“互聯網+
教育教學”“互聯網+課堂”的強勁東風,銳意改革,開拓進取,積極實踐并完善“混合式”英語課堂教學,努力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3 混合式英語教學改革的價值
“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一經嘗試與開展,以“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互聯網的優勢結合起來”的特點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歡迎與喜愛,對教師、學生的發展,對學校英語教學乃至學校的長遠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3.1 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混合式英語教學”集傳統講授教學與互聯網、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于一體,甚至我國著名大學清華大學的英語老師也把學生“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智能手機納入到“混合式英語教學”中,適應了目前科技社會發展的特點,滿足了學生追求先進和新穎的心理需求,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混合式英語教學”,比如清華大學的《基礎英語聽說》慕課中強調“課前自學”,學生通過自學、討論的方式解決互聯網學習平臺或手機“雨課堂”學習平臺中的自主學習問題,有效對學習知識進行難易篩選,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讓教師在有限的課堂中針對重點、難點、疑點進行深刻的點撥、講解、拓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其英語能力和素養。
“混合式英語教學”集傳統講授、問答方式與計算機、互聯網等先進的手段相融合,使學習活動形式多樣,增加了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增強了英語課堂中師生的互動性、交流性,文章開始例舉的觀摩課就是最好的證明。這種混合式教學給予學生更多運用英語知識與技能的機會和平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功能,有效提升英語教學效果。
3.2 增強學習效率,拓展英語才能
《大學英語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就是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強調“英語學習要突出學與用的密切結合”。而混合式英語學習方式就能全面激發學生主體的能動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全面激發“我要學”的激情,在自主、互動、探究中實現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英語綜合學習,切實增強學習效率,提升和發展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在實際運用“混合式模式”進行英語教學時,筆者發現教師不再控制課堂,約束學生的學習,而是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計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學習,各取所需,各學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需求。這無疑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自由、更寬松的學習環境,減輕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壓力,讓學生的英語實現輕裝學習。同時,近乎無限的網絡資源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手機等網絡工具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能在這些經過老師篩選的學習資源的幫助下有效對自主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進行自主解答和深入分析,在“量質”層次上拓寬英語學習的知識面,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在與學生交流中發現,混合式英語教學深受學生的喜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認為這種課堂教學比傳統課堂更能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特別是英語方面的聽說讀寫技能。由于混合式英語教學強調了課前的預習,讓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平臺或手機學習軟件平臺在課前對基礎知識進行自主學習與掌握,有效培養并提升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質疑能力;在課堂中利用網絡豐富的教學資源創設出各種仿真的英語交際環境,讓學生在互動交流、展示評價中對英語知識進行實際運用,真正讓英語學習貼近學生實際,而非知識與能力兩張皮,加上教師當堂解決學生在英語認識與運用上的疑難混淆不解之處,有效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與技巧。
3.3 貫徹因材施教,實現個性發展
《大學英語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學設置都要充分體現個性化,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為基礎較好的學生創造發展的空間;既要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又要滿足他們各自不同專業的發展需要”。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必須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與特點進行學習指導,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學好、學飽。而混合式學習就是最佳的選擇。
傳統英語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讀著相同的教材、聽著相同的知識講解、回答著相同的問題、做著相同的練習題,個性需求難以得到真正滿足,個性特長也得不到充分發揮,可謂傳統教學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限制著學生能力的發展?;旌鲜浇虒W就打破了這一僵局,其學習資源的網絡化就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有力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水平、時間等實際情況,個性化地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而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生在課下“因才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因材施教”,促使學生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3.4 融洽師生關系,提升專業素養
“親其師信其道”這一教育至理在大學教育中依然有著巨大的生命活力,融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參與教師自己的專業課堂,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益于自身在教學方面的科研工作。傳統的英語課堂中,教師忙于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專注于講解,無暇顧及學生的感受乃至學習問題的反饋,與學生的關系若即若離,難以建立深厚的師生之情;但混合式這一翻轉課堂教學,由于課前學生自學掌握了大量基礎知識,課堂上更多的時間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溝通交流,解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或通過各種活動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無形中強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師生關系在互動中得以親近。比如該校張老師在英語課堂上與學生齊歡笑共歌唱,深受學生喜愛,因為自己在慕課中精彩的“呆萌”表情,學生紛紛將其做成微信表情包,風靡校園網。
有人說:“在線教育搶了教師的飯碗”,其實不然,應該是在線教育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敖逃皇枪酀M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教師要有效在課堂中對學生的疑難予以點撥、啟發、指導、講解,必須深鉆大綱,博覽群書,提升自己的英語專業知識與技能。教師要順利地使用互聯網平臺教育,就必須學習先進的網絡知識,無疑豐富了自己的科技素養。傳統的課堂是教師自己的“閉門造車”,一人足矣,但混合式教學,由于涉及到課件制作、視頻獲取、學習平臺資源的布置等,龐大的信息量僅靠教師一人難以處理,必須多位同科教師團結合作,協同教學,無形中強化了教師的團隊精神。比如該校英語一節慕課由所有英語教師組成備課小組,共研教學詳情,制作教學資源;上線前配5人的團隊,上線后,配助教。才能保證“線上+線下”的英語慕課順利完成。
總而言之,混合式英語教學是學校教學建立在互聯網發展快車道上的必然趨勢,能推動大學英語課程與信息化技術更深層次的有機融合,豐富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推動大學英語教學之改革,讓大學英語教學能立足于國際英語教學的競爭舞臺,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國際化英語人才,提高學校的國際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 王歡,陳冰冰.Moodle支持下的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設計[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0(6):94-99.
[2] 婁俊玲.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的有效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5):130-133.
[3] 張歡.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5):93-94.
[4] 段國祥.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