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安
【摘要】中國戲劇作家曹禺《原野》和英國小說家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同樣都講述了男主人公瘋狂的復仇故事,但是兩個復仇者卻存在著社會背景、個人經歷和復仇性質上的不同。本文就是通過對于兩個相似的復仇者的不同之處的對比,來揭示復仇主題作品中的共識和差距。
【關鍵詞】《原野》;《呼嘯山莊》;復仇者;形象;比較
作為復仇者的文學形象,仇虎和希思克利夫的復仇故事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那愛恨交織的感情、復仇的方式和復仇的結果。但是,雖說《呼嘯山莊》與《原野》都是以復仇為主線貫穿整部作品的,但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家庭及個人經歷和復仇性質都是不同的。
一、復仇者的社會背景及地位
《原野》中仇虎生活在混亂的民國初年,一個無奈的封建社會時期,仇虎的復仇正是對中國傳統家族觀念的挑戰——焦閻王在對仇虎一家的迫害中滲透著家族意識:奪其田產,使其喪失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料;活埋其父親,把仇虎送入大牢,把其妹賣入娼家,甚至連仇虎的未婚妻也給搶走,這就斷絕了其種族延續的可能性,徹底地毀滅了一個家族。
希刺克厲夫面對的是一個物欲橫飛、金錢至上的社會,在當時貧窮是可恥的。在文藝復興之后,以個人價值為基本,以個人實現為目標,崇尚個人奮斗、冒險精神成為西方人的價值觀,希刺克厲夫身上無疑便具有這種精神,他心中只有一個聲音:總有一天我要用自己的力量討回我失去的一切。因此無論辛德雷用鐵稱砣扔他還是用冷拳襲擊他,他都一聲不吭。他崇尚以個人價值為本、以自我實現為目標的價值觀,但受基督教的影響又使他在復仇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總言之,希刺克厲夫的復仇過程就是他執著地尋找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
二、家庭以及個人經歷
仇虎少年時代的生活比希思克利夫要好得多。他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有愛他的父親和妹妹,有一個從小相識相愛的未婚妻,還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而焦閻王的出現也使仇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人。惡霸地主焦閻王在極度膨脹的貪欲下殘忍地毀滅了仇虎的父親,并將他的妹妹逼進了妓院,把仇虎打成了瘸子,還讓他戴著土匪的罪名住進了監獄。不公平的命運捉弄了仇虎,同時也鑄就了他的堅強。
希刺克厲夫是一個來歷不明的棄兒,他被呼嘯山莊的老莊主恩蕭收養,改變了他貧窮的生活。希斯克厲夫遇到了凱瑟琳,并漸漸與凱瑟琳相愛,甜蜜的愛情讓他打算為了凱瑟琳去奉獻一生;然而凱瑟琳之兄辛德雷卻把他視為一個外來者而恨之入骨,尤其在老恩蕭死后,辛德雷對他的剝削和折磨更是變本加厲。辛德雷成為呼嘯山莊的主人,希刺克厲夫被降為仆人。讓人更心酸的是,凱瑟琳受制于那個世俗的社會,最后還是決定嫁給畫眉山莊的主人埃德加。凱瑟琳的變心使希刺克厲夫生命中最后一點愛消失了,強烈的愛化為了強烈的恨,強烈的恨化成了他強烈的個性——堅硬、不屈、殘忍。
三、復仇的性質
希思克利夫和仇虎都是在現實的欺凌和迫害下走上復仇之路的。但兩人面對的欺凌和迫害勢力不相同,從而他們的復仇性質也就不同。
1、仇虎的復仇是具有階級反抗的性質
仇虎的遭遇是那個時代被壓迫者的遭遇,他的復仇絕非僅僅是個人的恩怨。他的仇人焦閻王則是一個惡霸地主和退役軍官,焦閻王代表了那個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甚至有著殺人奪權的封建勢力。而且焦閻王在迫害仇家時,不僅憑借自己的勢力,還動用了官府、監獄等國家機器。因此焦仇兩家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農民和地主之間的階級沖突,仇虎的復仇一開始就具有階級反抗的性質。從劇本的內容看,仇虎復仇的矛頭不僅對準焦家的每一個人,還指向維護焦家這類惡霸地主兼軍閥的人世間的法律、衙門、獄警、偵緝隊等國家機器和陰司里的閻羅王、判官、小鬼等幻化了的政治暴力。仇虎在復仇過程中已逐漸認識到單靠一己的力量根本無法同這個吃人的社會抗爭。因此,他在自殺前囑咐金子必須讓弟兄們“一塊兒跟他們拼”,他相信,要是大家一起進行斗爭,就“準能活”,“叫他們別怕勢力,別怕難,告訴他們,我們現在要拼得出去,有一天我們的子孫會起來的。”這是仇虎潛藏的階級意識的萌發,也是被壓迫農民的階級意識的逐漸覺醒。
2、希刺克厲夫是社會下層被侮辱、損害的反抗
希刺克厲夫的復仇,雖然也反映了身處社會下層的被侮辱、被損害者的反抗,但欺壓他的主要是他的收養人的兒子,即可以被看作是他的兄長,而且這種欺凌純屬個人恩怨。辛德雷認為是這個外來的棄兒奪走了他的父愛,“希刺克厲夫”原是老恩蕭夭折的兒子的名字。老恩蕭卻把這個名字給了被收養者,所以在父親死后辛德雷便一定要把希刺克厲夫從原來受寵的高位拉下來。他們兩人并非由于雙方根本利益和要求不同而產生的矛盾和斗爭,因而他們的矛盾并不具有階級壓迫的性質。至于埃德加,除了奪走凱瑟琳的愛,看不起他是粗野和仆人的身份,使他在感情上受到打擊外,并未對他進行過其他方面的迫害。希刺克厲夫復仇所要解決的問題,也主要是他對辛德雷的個人怨恨和對埃德加的個人情仇,他們倆是他的敵人,但不一定是階級敵人。
綜上所述,希思克利夫和仇虎這兩個典型的復仇者形象,他們的復仇有著各自的特點,尤其在兩個復仇者的社會環境、人生經歷和復仇的性質上都能顯示其形象特征。他們的典型形象和經典情節,在歷史文化中都閃現著持久而強烈的藝術魅力,值得讀者認真揣摩和賞析。
【作者簡介】
[1] 曹 禺. 原野[M]. 成都: 巴蜀書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