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壯
【摘要】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的領域是無限的,音樂、舞蹈等等都是藝術領域的重要內容,它們相互融合、滲透,互通有無,給予彼此更加豐富的視聽享受。以鋼琴與舞蹈來說,“琴鍵上的舞蹈”是對二者完美融合的最佳稱贊,也從另一方面顯示出無論是鋼琴演奏還是舞蹈的學習都有相通之處。在鋼琴音樂中找到節奏,才能化為舞步的律動,才能實現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
【關鍵詞】舞蹈專業;鋼琴教育;現實意義
鋼琴教育作為藝術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在各大藝術院校的課程設置中也被視為必修課程。而且隨著社會對藝術生的重視逐漸增大,鋼琴課程也不僅僅局限在音樂藝術院校,其他相關藝術專業也在增設鋼琴課程。鋼琴教學受到如此重視不只是由于它能夠訓練學生的演奏技巧,還能夠極大的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與領悟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與綜合能力。舞蹈學習需要考驗學生們對于音樂的把握與感受力,因此,鋼琴教學對舞蹈教學來說就顯得非常有價值。究其緣由,還是由于音樂與舞蹈同屬于藝術領域的范疇,有著直接的相通性。一般說來,在欣賞舞蹈的同時,如果沒有音樂的伴奏,舞蹈就會失去一些色彩。而且無論是學習鋼琴還是舞蹈,都需要掌握同樣的規律來實現基本功與情緒情感上的結合。本文就從以下三點出發,深入分析舞蹈專業學生進行鋼琴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音樂與舞蹈天然相通
舞蹈和音樂都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它們自產生之初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探其根源可知,二者在原始之初是相互結合,一同呈現的,即以歌、舞、樂相結合三位一體形式的原始樂舞。原始樂舞傳達著先民最為質樸、自然的生活景象,表現了先民對這種最初的藝術形式的喜愛與傳承。在系統性的語言還未形成之前,人類也會像動物一樣會通過聲音的變化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而在氏族部落,樂舞可以說是整個部落事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慶祝、祭祀甚至是戰爭都需要用到樂舞來烘托氣氛或者表達人們的愿望。鋼琴的出現可以說是人們對音樂逐漸渴求的必然,作為西方古典音樂的象征之一,鋼琴帶給人們的不再是以前那種表現情緒、發泄情緒、或者模仿物質世界的音樂,而且一種更加純粹的,心靈上的慰藉,實現了音樂從形式到內容的轉化。人們更加追求樂器本身所帶來的純凈的音色,而非對自然音樂的熱愛,鋼琴音樂與自然出現了疏離,欣賞者難以從單純的樂器之中找到共鳴。到19世紀初,出現了整體澆鑄鐵框架鋼琴,它不再是單一的樂器音樂,而更加強調音樂的表現力與質樸感,獲得了人們對鋼琴音樂的贊許,使得原始音樂終于讓位于純音樂。不僅如此,由于鋼琴所具備的強大表現力與獨特性,使其完全能夠將管弦樂隊取而代之。正如肖伯納所說,鋼琴之于音樂,就如印刷之于詩歌,它不但豐富了音樂的內容,更推動著音樂的流傳。可見,鋼琴對于音樂的傳播與發展意義非凡。如今,鋼琴不再僅僅是一種音樂表現的方式,它在歌、舞中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舞蹈專業的學生進行鋼琴教學,體現了音樂的融合性,體現了其自然、機體特征。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審美能力以及對藝術追求的不斷增強,在進行音樂欣賞時關注的不在僅僅是聽或者唱,而是與音樂相應的肢體語言。因此,如今的音樂常常伴隨著舞蹈動作出現,滿足觀眾視聽感官的雙重需求。欣賞者既能在聆聽音樂中找尋自我,又能在一定的舞蹈表演中受到視覺上的感染力,事實上,這也是音樂原本的回歸。為此,在舞蹈編排之初,就要選定好音樂,再來根據音樂的節奏、時常、傳達的情感再以舞蹈動作的方式呈現,實現舞蹈與音樂的自然融合,形成完美和諧的統一,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當然,在進行舞蹈表演時,舞者的個人素質以及對音樂的領悟理解能力直接關系到他所表現出來的情感狀態,是動人心弦,還是敷衍了事,一看便知。就目前藝術院校或相關專業的舞蹈課程來看,鋼琴伴舞可以說是最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舞蹈專業學生對鋼琴教育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也使他們在不斷增強音樂理解力的同時增強了自己的專業能力。
二、鋼琴教育對舞蹈訓練的基礎性作用
音樂的效果由于舞蹈的配合就更具表現力,同樣的,舞蹈的呈現也需要音樂的支持。一方面,在舞蹈教學中,音樂不僅是舞蹈作品呈現時的重要部分,而且是日常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在進行舞蹈教學時,教師常常要為學生打拍子,講節奏,而有了鋼琴的伴奏,不僅為師生帶來便利,更由于其清晰明朗的節奏感而提升了教學效果。教師利用鋼琴伴奏,能更專注于指導學生們的舞蹈動作或技巧,予以示范講解,若鋼琴伴奏一時難以滿足教學要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再加以口令或打拍子。學生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動作的學習中,在準確的節奏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得以改正,教學效果必定事半功倍。舞蹈基礎訓練對學生有著極高的要求,學生易疲勞、懈怠,有了鋼琴伴奏既能舒緩學生的訓練壓力,也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舞蹈訓練中。學生們在音樂的節奏中不斷的跳躍、旋轉,在堅持與努力中成長。音樂給予他們最大的鼓舞與激勵,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以最樂觀飽滿的態度面對舞蹈訓練中的艱辛。另一方面,鋼琴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得以提升。鋼琴學習不應急于求成,首先從多聽開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積累音樂經驗,理解音樂風格,體會到不同音樂作品的魅力。有了一定的音樂經驗后,學生需要抓緊學習樂理知識,基礎的樂理知識能使學生在舞蹈訓練中更加輕松的理解音樂的訴求,這對于舞蹈訓練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個舞者連音樂的節拍都不能把握,那他很難掌握音樂的速度感,也找不到音樂真正想表達的內容,甚至弄的手忙腳亂。最后,鋼琴教育提高了學生對藝術的內涵的理解,提高了他們的藝術修養,為舞蹈的學習做了堅實的鋪墊。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與感悟,掌握音樂節奏與內容的變換,從而快速做出舞蹈動作。而另一方面,學生長期在不同類型音樂的熏陶下,將更到位的用舞蹈來詮釋出音樂。總之,無論是鋼琴教育還是舞蹈訓練,學生都能從音樂中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對于他們未來的藝術發展之路非常關鍵,使他們在獨立進行劇目編排時快速、準確的提取音樂素材,將音樂作品或者舞蹈作品自然流暢的呈現出來。
三、鋼琴教育對舞蹈訓練的提高性作用
鋼琴教育作為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不僅有利于學生更直觀的將理論化的音樂具體化,提高音樂理解力,更對舞蹈專業學生的訓練起到基礎性作用。另一方面,鋼琴教育對肢體協調性有一個基本的要求,這與舞蹈教學有共通之處。鋼琴也需要訓練學生的基本功,就指法來說,就要求學生指法準確、快速、敏捷,再根據節奏的快慢快速調整手指位置。另外,手臂、手腕、手掌、手指的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而指法的技巧更是學生需要長期實踐總結的,何種情況下使用穿指、越指,何種情況下需要換手而流暢自如,何種情況下變換手法輕重等等都需要學生通過不斷的練習來判定。可見,鋼琴彈奏如同舞蹈一樣,需要肢體、技法上的多重要求。加強對舞蹈專業學生的鋼琴教學,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有利于促進舞蹈教育水平的提高。學生將鋼琴課程與舞蹈教學的內容融會貫通,互相提高,從而增強藝術涵養。不僅如此,鋼琴教學中指法的練習鍛煉了學生的耐性,增強了他們的肢體協調性與控制力,這可以直接反映在舞蹈學習中。
綜上所述,鋼琴教學對舞蹈專業學生的訓練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在鋼琴與舞蹈的學習中深入理解,綜合二者的共通之處,融會貫通,將獲得更多的藝術認知與實踐經驗。
本文為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舞蹈學專業中鋼琴藝術實踐教學的必要性研究,課題編號:2016255
【參考文獻】
[1] 白松株, 劉航束. 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的作用[J]. 藝術教育, 2011(04).
[2] 馮 彬. 談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的鋼琴伴奏[J]. 音樂生活,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