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優 鄒思
【摘要】本文在解釋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協調發展必要性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二者存在的問題,進而對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協調性進行了探討,一是建立協調發展機制;二是“教風”與“學風”協調建設;三是充分發揮輔導員和青年專職教師的作用。
【關鍵詞】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協調性
大學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協調發展是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兩個主要方面,兩者是相互滲透、補充、促進和相互作用的兩個方面。但是就當前的現狀而言,大學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呈現出管理“兩張皮”的現狀。教學管理注重對學生的知識培養,主要是專業知識及實踐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學生管理則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思想素質和社會觀念。雖然是針對同一對象,但二者管理工作的側重點不同,導致其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互不相干的分支,極大程度了阻礙了大學學生管理工作的整體化和系統化發展。因而,探討大學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協調性是學校學生管理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協調發展的必要性
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應該把“育人”作為學生整體管理的中心,不論是教學管理還是學生管理,都要圍繞著這個中心來開展工作。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作為學校學生管理的兩個重要方面,在大部分學校都分別設在教務處、學生處,代表學校行使管理職責權限。雖然兩個部門工作互不違背和沖突,但卻缺少溝通和合作,例如學風、教風工作獨立開展效率低,以至于管理工作力量分散,單方勢力微薄,沒有形成一股繩,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工作片面性、盲目性。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對學校的選課制、學分制等提出了新要求,原來的管理工作模式也需要迎合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因而,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應把握管理對象都是學生這個最有效的結合點,探討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的協調性發展不僅關系到發揮學校相關系統間的整體合力,促進優勢互補良好局面的形成,還關系到整個教育管理工作的力度和深度,這是新時期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的問題分析
1、“教書”與“育人”管理不協調
現代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復合型人才,讓學生既要“成人”又要“成才”,而在實際的學校工作中,對于學生的教學與日常管理出現“教書”與“育人”不協調的現象。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重點抓學生的“教書”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傳授專業知識和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學習,而對應的管理部門則扮演了監督課堂教學的角色,從各個層面和角度抽查、考核和評估教師的課堂情況。對于“育人”部門而言,學生管理部門和輔導員則主要重視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將管理重心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等層面。同時,輔導員作為主要的“育人”主題,學生管理部門將對輔導員工作進行不同層面的檢查、考核與評估等。這種單一的平行管理模式,造成了學生素質教育和專業學習上的不協調性發展。
2、“教風”與“學風”建設不協調
在學生整體管理工作中,教務處負責抓“教風”,學生處負責抓“學風”,兩個部門分系統獨立運行,這樣的管理在縱向工作關聯性上很強,而在橫向管理工作層面其關聯性則弱化了。這就導致學校和學院兩級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在實際工作中較難聯動開展工作,也不容易開創教風和學風一把抓的工作格局。具體來講,學風作為學校管理方式和學生素質評價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一個大學教學環境的風貌體現。學校的學風建設不僅是學生處一個部門的職責,而應由學生處與負責教學管理的教務處共同管理。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學校都沒有明確學風建設的責任部門,而是二級學院直接進行宣傳教育,這就導致學生處沒有將本部門的工作職責明確到位,反而是推脫給了其他部門去負責,但是最后都落到二級學院的頭上。而在教風建設方面,也不能純粹靠教務處這一個部門去落實整個學校的教風建設問題,它需要學生處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監督工作。因而,在學生整體管理工作中,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教風與學風不協調的現象。
3、“學習”與“活動”開展不協調
大學學習與活動開展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文體活動數量較多,而學術型、專業相關的活動相對較少,例如各種校級、院級的球類比賽或歌舞活動較多,而學術講座或職業技能競技活動比較少;二是教師參與到各種校園活動的指導不足,沒有很好地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園活動。在教師中,大部分都認為教學是教師的職責,而育人則是管理者的任務,所以專職教師課后就見不到人,對學生的指導較少,存在“只見教學,不見學生;只見科研,不見學術”的現象;三是學生的專業學習沒有與校園活動想結合,兩者間只有對立,沒有結合,加之一些學校設計過多的活動,浪費了學生過多的精力,甚至存在逃課開展學生工作的情況,影響了正常的教學活動。因而,學習與活動開展的不協調性問題亟需得到有效的解決。
三、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協調性的初步探討
1、建立協調發展機制
制度的變革與發展也對學校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結合近年來的新課改要求,目前學校教學與學生管理需要建立協調發展機制,對加強管理學生管理制度進行切實創新,既要圍繞育人這一目標,也要實現育才目標。具體來講,一是建立學校層面的組織與協調機制,這就需要領導層面帶頭思考、主動協調,同時各分管領導要積極執行和落實,加強工作的溝通和交流;二是合作機制建設,作為學生整體管理的兩大主要部門,教務處和學生處要多開展合作,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三是各學院之間的組織與協調機制建設,學校的各教學部門及管理部門之間要統一步調、統籌管理、專職教師與輔導員也要加強合作與交流,以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
2、“教風”與“學風”協調建設
學校當前存在的教務處管教風,學生處管學風的現狀應適當改變,教風與學風是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面,要堅持以教風帶學風,以學風促教風,兩者齊抓共管來推動學生整體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進行教風與學風協調性建設,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與學的管理工作制度,如教學與學生工作溝通會、輔導員與專職教師學生管理溝通會、課堂及教學狀況周報制、家長溝通制度等,各個層面為教風和學風建設打下基礎。教風與學風協調建設的關鍵還是在于聯動教務處與學生處兩大部門牽頭、配合搞好學生管理工作,具體落實到各院系時要分部門明確職責,做好監督、考核工作,確保管理工作順暢。
3、充分發揮輔導員和青年專職教師的作用
學校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的重要一環是師資隊伍管理,專職教師作為與學生學習交流的主要對象,他們對學生的專業學習情況非常了解,然而,專業教師課后就不見蹤影,學生的管理工作就落到了輔導員身上。因而,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就需要充分發揮專職教師和輔導員的重要作用。在一些學校嘗試了實行新進青年教師兼職輔導員制度,實踐證明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專職教師作為學生的授課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非常了解,加之作為輔導員,對學生的思想狀況也非常了解,這樣就能加強對學生的學習和作風等方面的管理。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是需要兩部門共同合作,其他部門配合管理的工作,是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的管理運行機制。因而,在實際工作中要緊緊圍繞學生這個群體,緊跟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探索建立有特色和有效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協調機制。
【參考文獻】
[1] 蔣 欽.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思考[J]. 時代教育, 2016(08).
[2] 陳 猛. 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思考[J].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04).
[3] 陳小娟. 構建獨立學院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體系[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2(16).
[4] 楊彥勤, 辛全才, 趙延風. 高校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緊密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J]. 文教資料, 2006(35).
[5] 李鵬飛. 大學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協調性探討[J]. 學理論, 2014(03).
[6] 滕文慶, 王毅武. 高校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機制探究——以三亞學院為例[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上旬刊,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