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連接理論和實踐,具有現實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我們現在所處的大數據時代為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技術上的支持,分析數據、利用數據進而可以用這些數據分析結果了解學生的相關信息以達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的目的。
【關鍵詞】大數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研究發展概述
1、起步階段
1999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下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2000年9月,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這是繼中共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后的首份有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聯系的文件,文件強調對于高校運用網絡技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利用網絡將馬克思主義思想在高校傳播開來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同年,中央至地方的一系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理論研究及具體實踐工作都取得一定成果,網絡思政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2、發展階段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將運用網絡技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部署。在新的形勢格局下,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實踐環節也被滲透至社會的各個層級,同時,對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亦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3、深化階段
2005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出《關于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的文件,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正式設立,2006年,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16號文件精神,根據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和相關實施方案,全國高校從秋季新生入學開始,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方案。這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也推動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入發展。隨著Web 2.0新時代的來臨,2006年,互聯網已經由單一的網站雇員主導生成內容的模式轉變成為P2P模式的用戶主導型互動形式。博客、論壇、BBS、QQ等網絡工具的普及已經影響到社會的各個階層,這是中國互聯網深度發展的一年。
二、體育院校大學生存在問題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概述
1、體育院校大學生存在問題
(1)缺乏自我認知
實踐經驗的匱乏和辯證思辨能力的不足致使體育院校大學生在自我認知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自我認識和評價的片面性導致他們“理想中的我”和“現實中的我”有一定的差距,總是自我感覺我體育專業基礎好我就是優秀的,偏于理想化。最終多數人放棄了對自我理想的追求,影響了體育院校大學生樹立崇高的價值觀,維護堅定的信仰。
(2)缺少自我教育的意識和動力
堅定信仰的追求和理想自我的塑造是體育院校大學生所缺少的,從而導致自我教育的意識和動力的缺少,進而就導致了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缺失。體育院校大學生自我認知的片面性和波動性導致他們很難給自己的人生定位,甚至過度注重個人利益的滿足,抬高自己的需要,一味的追求榮譽,使得他們找不到現實中的自己與社會的契合點,產生認識上的障礙。
2、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與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特征相比較,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四個特征:
(1)思想開放性
信息的傳播周期縮短化、傳播模式互動化、傳播內容豐富化、傳播主體多元化、傳播途徑多樣化。因此,這個原因必定會促使高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所傳播的思想體現出更大的開放性。它應當利用這種“開放性”的“表達方式”來承襲和傳遞一定的思想內容。脫離了“開放性”話語,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體的教育思想既無法表明,也無所憑借。
(2)主體交互性
在網絡環境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信息的傳播模式不再只是單一的媒體向大眾傳播,而是發散式的、互動化的傳播模式。每個人都可以在討論區等網絡平臺自由的發表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和其他人進行溝通,吸納或拒絕別人的觀點,過濾不需要的信息。這種互動式的信息傳播模式使得參與度更高,信息的影響力更大。每個主體在網絡空間里都以相互區別的代號平等對待、平等存在、平等交流,雙方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話時必須擁有平等的話語權。
(3)形式多樣性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繞開現有結構的控制,使人們獲取信息越來越快捷、自由、方便。它突破了高校講座、報告會、課堂等話語形式上的局限,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里大大地提高了話語傳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在各類高校微信群、公眾賬號、官方微博、BBS論壇里,隨時隨刻發布各類信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只有這樣,話語意義才能通過更新穎的形式和多樣的模態得以體現。
三、大數據視野下未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對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主要面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問題,傳統上的數據收集法有實驗法、個人訪談法、量表測驗、問卷調查等,但是使用這些方法進行數據收集時會被學生知道我們的目的,就會導致學生產生壓力,這樣就無法保證所搜集數據的真實性。另一方面數據的意義,傳統方法搜集的數據反映的是學生整體狀態,沒有針對性,數據的應用僅限于群體橫向比較和縱向趨勢等方面的研究,不能解釋微觀層面學生的個體行為。沒有利用數據分析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是在信息的傳播途徑、方式、主體、內容更為豐富和多樣,沒有針對性。即便是在網絡上,大多數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心理學對學生道德水平和思想狀況的測試采用的方法是樣本抽樣為主的統計學方法,而這樣的方法仍然是數據資源稀缺時代時所采用的。在“大數據”時代,人類活動軌跡將以電子信息的形式在網絡社會中沉淀。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可進一步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對于體育院校的網絡思想政治而言,一方面要考慮到體育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特點,結合這些特點,對癥下藥,設立適合他們的網絡自測題庫;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學生在我們設置的網絡特定區域留下的痕跡進行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學生所需的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而方便教師抓住學生的思想活動規律來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1、檢測學生的真實思想政治水平
檢測項目分為道德認知水平、真實的思想情感狀態、日常行為表現、綜合素質評價、政治理想等幾個方面。最終在網絡上根據測試結果為所有學生建立檔案數據庫。具體方法有:(1)每個人設立賬號,進入網絡題庫區域進行自測,測量學生的思想政治認知水平和能力。(2)提供虛擬的真實生活場景,創建類似游戲模式的任務,為思想政治任務分級,測量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執行力。
2、對檢測結果進行數據分析
所有學生在參與網絡題庫自測及模擬真實場景任務后,都會留下信息。這個真實的模擬場景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的,又以游戲的模式呈現的,會吸引學生的眼球,又不會加劇這是思想政治水平測試而在實驗過程中給學生造成壓力,在學生感興趣的模塊中,做完任務,留下的每個人的信息,即數據結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利用計算機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到每個人當前的思想情況。大數據的作用是幫助我們搜集和分析相關的數據,為我們預測學生的行為提供可靠的依據,從而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情況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做到“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 李斌雄.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的標志性成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評價[J].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10(12).
[2] 楊立英.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關系特性與教育創新[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5(11).
[3] 王 虹. 劉 朋. 近十年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評[J]. 教學與研究,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