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華 何彥妮
[摘 要] 本文主要通過對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新生的人際交往形式和內容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新生的人際交往現狀及新特點和新問題,提出了將新媒體與團體活動相結合、以新媒體為平臺來加強大學新生的媒介素養和引導大學新生理性對待新媒體,積極提高自身人際交往能力等建議,幫助大學新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關鍵詞] 人際交往;大學新生;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1-0056-02
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在心理與行為上的互動,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在內心、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1] 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其中學生群體的占比最高,為24.6%。[2]在本研究問卷調查中也發現,目前在大學新生群體中,擁有手機的人數達 95%,其中88.3 %的人已擁有這些設備半年以上。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普及和成熟,傳統人際交往方式正發生改變:傳統書信逐漸被電子郵件所取代,傳統圖書出版被電子書所取代,傳統面對面交流方式被網絡聊天、電話或者短信交流所取代等等。[3]而在這樣一個新媒體發展環境下,對于人際交往,大學新生相對其他大學生又存在其特點和問題。
為更好了解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新生人際交往現狀,共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990份,回收率為99%,有效問卷975份,有效率為98%。本研究以大學新生為研究對象,對其人際交往形式和內容及如何提升人際交往能力等進行調查分析。
一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新生人際交往呈現的特點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等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4] 新媒體已逐漸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大學新生,因其新媒體的便利性,時效性,互動性改變了傳統交往方式,使他們人際交往形式、內容產生了新變化。
1 新媒體發展讓新生人際交往形式多樣化、便捷化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人際交往方式也在發生改變,新生不再拘泥于書信和明信片,更傾向于使用新型社交工具,實現與他人的快速交流。社交媒體對新生人際關系的重塑首先表現在人際聯系的爆發式增長,它幫助新生便捷地認識更多朋友,進而幫助適應。新媒體環境下,他們網絡社交工具的選擇多種多樣,據調查85%新生喜歡QQ、微信,20%新生選擇人人網、新浪微博、BBS等。此外,網絡游戲也是現今很多新生交友的平臺,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有了更多心靈上的契合和可聊話題。
2 新媒體的普及讓大學新生人際交往的內容更寬廣、更開放
互聯網的流行,新媒體的發展,打開了人們認識未知的大門,讓他們不再局限于身邊的人和事,有更多途徑去了解社會上乃至國際上發生的事情。另外,新媒體也提升了他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便利和速度,使他們人際交往內容發生了新變化。對新生來說,大學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充沛的精力去學習書外知識,開拓視野。據調查,有22%大學新生會通過新媒體進行學習和時政交流,交往話題中有54.2 %的人會涉及到情感,因為大學新生正處于一個青春年少的時期,隨著他們的青春萌動,情感也成為他們所好奇的一部分。不管怎樣,新媒體的普及讓新生交流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從娛樂八卦到時事政治,從人文社會到科學技術。
二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新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出現的新問題
事物都有兩面性,新媒體也一樣,它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帶給新生便利的同時也使他們的生活、學習和交友出現了新問題。
1 人際盲目性增大
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新生們,正處在對新環境的適應階段,為了更好地融入新環境,他們會通過各種途徑對其進行了解。而新媒體恰恰成為了他們的選擇之一,其中大部分新生會通過社交媒體去認識新同學或新老師。但是網絡信息也有虛假,而對于剛結束“三點一線”生活的大學新生來說,此時的他們迫切地想結識新朋友,融入新環境,其判斷力和警戒性都會降低,對于有關聯的人和社交群,他們都會去了解或添加,至于后果,并不是他們當時考慮的第一要素。這恰恰反應了大學新生在人際交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 人際冷漠化增大
據調查現今大學新生中有30%的人是獨生子女。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他們接觸到新型媒體提供了條件,而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多是受后天環境影響。相對于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在某種程度上會比較自我,若他們長期只進行網絡交往,那這并不利于他們良好性格的形成。此外,現今大學校園住宿環境優良,設備配套齊全,校內無線網絡覆蓋,讓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這樣的環境讓他們更喜歡待在宿舍,舍友間雖都身處寢室,但交流仍依賴于網絡,而不是互相面對面交談。[5]這樣非現實的交流,僅僅依靠網絡表情表達情緒,經常缺乏眼神和肢體上的接觸,長期以往會讓他們現實的人際變冷漠。社會就像一個大團體,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需要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如果由著大學新生發展這樣的性格特點,那么這并不利于他們今后人際關系的建立,且易滋生人際問題,另外也不利于社會幸福感的培育。
3 人際壓力增大
大學新生離開父母來到陌生的地方,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上都會不適應,相對老生,他們面臨更多壓力,如人際交往、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等,其中最突出的是人際交往上的壓力。面對新環境,新生們不單要調整自己心態,盡快適應新環境,還要學會與不同的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兩人的相處從陌生到熟悉,這是一個磨合的過程,如果人際關系不好,很容易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相反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寬廣的人脈圈更有利,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都需要來自他人的幫忙。
三 運用新媒體促進大學新生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新媒體讓大學新生人際交往變得豐富多樣化,但也導致他們人際交往的盲目化,冷漠化,壓力大,而只有認清新媒體的兩面性,充分發揮其優勢,才能更好地去促進大學新生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1 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大學新生的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是指公眾對媒介及媒介相關知識的認知能力,對各種媒介信息的選擇、解讀和批評能力,以及利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6]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新媒體都會是時代的主流,而事物總是存在兩面性,新媒體也不例外。所以不管是新生、學校還是社會,都應充分認識新媒體的雙面性,揚長避短,更好地發揮其優勢去加強大學新生的媒介素養。而正處于對新事物好奇階段的新生們,在張揚他們個性,追求平等的同時,在某些事物的明辨力和自控力上仍有所欠缺,所以這不僅要求大學新生能加強自我管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還要學會約束自己,理性交友,同時這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能正確引導,讓他們認識網絡虛擬性。據意見調查,有47%新生希望學校能開展相關座談會和主題班會。其中有43%覺得建立自信心,主動與他人交流是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關鍵。所以,學校可多開展相關會議,收集學生看法,適時調整入學教育方針,培養他們對媒介信息的判決能力。而新生則應多鍛煉膽量,建立自信心,主動與他人交流,培養自己良好人際性格。
2. 將新媒體與入學教育團體活動相結合,拓展大學新生人脈圈
對于新生在人際方面存在盲目、冷漠和壓力大等問題,不管是學校還是學生都應重視。學校方面,應多關注大學新生的心理和人際問題,及早發現并正確引導。作為新生,在配合學校教育的同時,也要調整好自身心態,積極融入新環境。調查還發現在新生交友中有19%的人是通過社團認識,67%通過網絡社交工具。對此學校也可將新媒體和團體活動相結合,充分發揮兩者優勢,讓學生在享受網絡便捷的同時也可參與團體活動,進行網上和網下相互動,如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活動,讓不同年級和專業的同學報名參加,然后把他們相聚于網下,通過讓他們一起完成活動來彼此認識,以此拓展他們的人脈圈。此外,學校還可建立官方公眾平臺,如QQ群、微信圈、易班群等,然后將其發布到網上或者放到新生錄取通知書上,學校可在這些平臺上發布入學通知或注意事項,讓新生在未入學前就可通過平臺了解即將生活的環境,另外,也讓他們通過這樣可靠的新媒體平臺來交友,尋找老鄉或舍友,以解決了他們人際盲目和人際壓力等問題。
總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剛步入大學的新生而言,無論是對今后的大學生活還是以后的社會生活都是必不可缺的,如今新媒體的發展和流行對于大學新生人際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帶給他們交往便利的同時也導致了新問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正確引導,加強他們的媒介素養,讓他們充分認識新媒體的兩面性,揚長避短,將新媒體與人際交往相關內容相結合,提升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梅芳芳.大學新生人際交往現狀分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0(10):27-30.
[2]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
201507/t20150722_52624.htm[EB/OL].2015-07-22.
[3]張利蕊,蘭國帥.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及其對策[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3(3):111-113.
[4]趙錚,張玉龍.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悖論影響[J].現代商業,2016(1):174.
[5]崔治,葛友華,盧倩.大學新生特點淺析[J].才智,2013(11):174-175.
[6]吳勇.網絡傳播下的媒介素養教育——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J].學術論壇,2011(3):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