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萍 賀敬華 徐晶 張希玲
[摘 要]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漢語詞匯學課程的目的不是單純教授詞匯知識,而是使學生通過詞匯理論的掌握進而具備漢語詞匯教學的能力。為突出課程實踐性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我們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詞匯學課程的實踐模式進行了探討,主要從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教學的內容、教學能力形成的途徑和課程考核方式這幾方面進行探討,其中對漢語詞匯教學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徑進行了詳細闡釋。
[關鍵詞] 漢語國際教育; 詞匯教學; 實踐性; 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1-0105-02
多數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將人才目標定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這既體現了漢語國際教育的專業特色,又適應了當前的人才需求。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區別于傳統的漢語語言文學專業,不少高校對語言類課程進行了不同方面的改革,但不是很完善。本文主要圍繞國際漢語詞匯教學,就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詞匯學課程的實踐模式進行探討。
一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漢語詞匯學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現代漢語詞匯學”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語言類核心課程之一,是專門為將要從事國際漢語教學工作的學習者開設的一門實用性課程。該門課程針對第二語言教學,重視對詞匯詞義的描寫和解釋,目的是使從事國際漢語教學的教師可以進一步熟悉國際漢語教學的詞匯體系,把握國際漢語詞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掌握國際漢語詞匯教學的理論和方法,以便更好地進行國際漢語詞匯教學。
國際漢語詞匯教學不同于本體的漢語詞匯,其特殊性首先在于它面對的對象是外國人,外國人一般都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其次在于國際漢語詞匯教學的目的不只是幫助外國學生掌握詞匯詞義,更重要的是會在交際中正確使用詞匯。因此,國際漢語詞匯教學非常注重實用價值,注重對實際語用能力的培養,幫助外國學生解決語言交際困難。所以,在這個專業詞匯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學生通過有效的練習明白這一點,要求學生去思考如何將所學的詞匯知識轉化為能力,能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形象簡明地進行詞匯教學。
二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漢語詞匯學的內容
在國際漢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語言要素教學的核心,它不同于本體的漢語詞匯教學,因此,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詞匯學的內容也應有所不同。我們從教學內容和學時安排兩個方面說明。
1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漢語詞匯學內容的選擇
國際漢語詞匯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它不同于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以后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應重點學習與國際漢語詞匯教學密切相關的問題。具體的教學內容包括:國際漢語詞匯教學概說、漢語詞匯構成、漢語詞匯單位(離合詞)、詞匯的構造、熟語、文化詞語、漢語詞匯教學的原則和方法、特殊詞語的教學,此外還有漢語詞語偏誤。特殊詞語的教學主要包括虛詞、外來詞、 用法特殊的詞語和容易混淆的詞語。文化詞語的教學主要包括數詞、顏色詞、象征詞和人名、地名等。漢語詞語偏誤主要指詞語語法偏誤、語義偏誤、詞形偏誤。
2 增加漢語詞匯學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
漢語詞匯學課程改革要分配好講授理論知識的課時和教學實踐訓練的課時。國際漢語詞匯學理論知識要轉化為教學能力,歸根結底要借助實踐環節的訓練。首先,我們制作課程教學大綱時,就要安排好實踐學時,可實踐的具體詞匯項目內容如:離合詞教學、熟語教學、文化詞教學、虛詞教學等。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交叉進行效果更好。如教師講完“離合詞”內容后,安排一次模擬實踐教學,讓學生模擬留學生課堂講解離合詞的用法,同時老師可給出一些留學生常錯的句子,讓同學們分析其偏誤。
三 國際漢語詞匯教學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徑
1 基于HSK語料的偏誤分析訓練
HSK動態作文語料庫為我們提供了鮮活的留學生漢語語料,比如我們講到離合詞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進行偏誤分析。如學生作文中有這樣的句子“這個周末我要見面好朋友”。這句話的錯誤也很明顯,同學們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即這個錯誤屬于離合詞的語法偏誤,而且能說明理由,掌握離合詞的用法。通過這樣的偏誤練習,學生們可以逐一地掌握重要的詞匯項目。
2 教學案例賞析法
一些地方高校,留學生數量有限,加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見習對外漢語課堂的機會不多。學生常常不熟悉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不了解留學生學漢語的特點。所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一些真實課堂的教學視頻和學習教學案例的機會,讓學生對對外漢語教學有更直觀的體驗。教學視頻資料可以選北京語言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漢語課堂教學示范》,這是很好的課堂案例。教學案例可選朱勇老師編寫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與分析》一書,這本書不僅可以讓人對教學案例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還可以借鑒專家對案例的分析。另外,觀看教學視頻或學習教學案例之后,應該引導學生按《國際漢語教師標準》的要求,對案例進行點評,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問題,經過思考和比較,學生的體會更深刻。
3 模擬對外漢語課堂演練
模擬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形成國際漢語詞匯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給出的內容可以是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的對外漢語本科系列教材中生詞和課文,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訓練。也可以是模塊訓練,重點練習特殊詞語的教學,如離合詞、趨向動詞、時間名詞、方位詞、非謂形容詞等。老師可先布置作業,如:北語教材第三十五課《我來中國兩個多月了》二(下),請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離合詞,并進行教學設計,寫出正規的教案,制作PPT課件,可以一人完成,也可小組完成。下次上課時候學生上臺講課,其他學生和教師點評,最后教師總結。全班同學輪流進行課堂實戰演練,保證每位同學得到真正鍛煉。
4 教案撰寫
教學技巧的形成要靠不斷探索、長期積累和充分準備。充分準備要從備課開始。備課是講課的前提,是講好課的基礎,教案則是備課的具體表現形式。據此,指導學生撰寫教案就成為課堂實踐活動的首要環節。撰寫詞匯教學教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詞語講解詳略得當,主次分明。一般情況下,虛詞和特殊動詞和形容詞詳講,其它詞語略講。第二,講解詞語要準確,從課文出發講解詞語,用法不要拓展過多。第三,重視語用教學,多使用情境教學法,詞匯例子要生活化。尤其在講解一些抽象的詞語時,我們要精心設計一些情景,使學生能理解所講詞匯的意思并能具體地運用。
5 課件制作
國際漢語詞匯教學中應當特別注重利用生動直觀的手段,如實物、圖片、動作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來設計相關語境、創造情景、提供例句等,以利于學習者對詞匯規則的直觀感知和深刻理解。課件制作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表示事物的名詞可以用圖片說明(如果能準備實物更好)。第二,結合板書使用多媒體,不可忽略漢字書寫。第三,詞語釋義文字不可太多,意思簡單的詞語可以不釋義,通過圖片說明,給出用法例句。此外,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進行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賽;為了及時掌握學生制作課件的實際能力,可以將多媒體課件制作納入考試的內容。經過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可以較好地掌握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方法,學生在課堂演練中都熟練自如地運用課件輔助教學。
6 課外實踐
通過課外實踐可以進一步培養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了解教學中的實際情況。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可以與校內外的外國留學生互學,對其進行課外輔導,為其就業積累經驗,并為日后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只具備詞匯的教學能力也不能完成漢語教學工作,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想勝任這個工作,就一定要具備詞匯教學的能力。為此,我們還可以搞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如教學設計比賽,對外漢語教學問題辯論會,舉辦本科生和留學生的聯誼活動,網絡實踐,論文研討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網絡實踐”即面向國內外漢語學習者,參考已有的成果,建設我們自己的漢語學習免費網站,通過網上溝通、BBS、網絡課程輔導等形式,為漢語教師和學習者提供網絡學習的同時也提高了實踐教學能力。
四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詞匯學課程的考核方式
除了傳統的詞匯理論部分考核外,為更好地提高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的詞匯教學能力,課程考核時可以把能力培養目標細化,分項制定詞匯教學課程的實踐考核指標。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生詞的展示。用什么樣的方法將要學的生詞展示,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生詞的語音、語義有一個初步印象,這是詞匯教學的第一步。方法如詞語聯想導入、歌曲導入等。 二是解釋詞義和用法。要根據具體詞語采用恰當的方法解釋詞義,可以利用字形、語素釋義、對比等方法。除了詞義,還必須講解詞的用法,即詞的語法功能,也就是詞與詞的搭配問題,有時也涉及組詞成句的問題。三是詞語練習:練習題目的設計,練習過程的操控等。詞語練習的設計要科學合理,有針對性,針對詞語的語法功能、組合特點、使用對象、句中位置等方面設計練習;練習形式要多樣;練習量要充足。
五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詞匯學課程的實踐意義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詞匯學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漢語詞匯語言規律,從而面向外國人進行詞匯教學。所以我們還要進一步探索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切實鍛煉和提高學生教授漢語詞匯的能力。另外,要想教好詞匯,教師不僅需要我們本文談到的具備扎實的漢語詞匯學知識和豐富的詞匯教學實踐,還要掌握基本的語言學理論,要對漢語語音、詞匯、漢字、語法和文化教學有整體把握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教好詞匯,建立起詞匯敏感性。也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運用適當的方法,深入淺出。
參考文獻
[1]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國際漢語教師標準[S].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王子義,黃夏力.對外漢語語法教學課程的實踐性模式探索[J].現代語文(語言應用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