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立杰
【摘要】伴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深入,當前我國各大中學課堂教學也應形勢發展而做出調整,以符合改革要求.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信息技術已覆蓋了我國大部分教育地區,而如何采用信息技術整合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是所有數學教師必須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整合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滲入了我國教育事業的各大領域,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程緊密結合,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成為現代甚至未來課堂教學工作及教育事業的助推力.
一、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發揮的優勢
(一)使教學內容直觀化、形象化、具體化
數學知識的學習進入高中階段,知識內容更加復雜化與理論化,很多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成為學生提升數學成績的一大障礙.整合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無疑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方法.信息技術多樣化的教學呈現方法,為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教學提供了最直觀與形象的呈現方式,學生視聽感官的刺激還能激發其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習難度,推動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增強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知識的信心
在過去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由于學生的學習動力及自信心不足,而教師無法降低教學難度,因此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畏懼厭學的消極學習心理.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的融入,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的同時,還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建立學習信心,特別是在信息技術輔助中解決數學難題的前提下,學生更容易找到學習動力與興趣點,信息技術的利用不僅僅具備豐富教學形式的優勢,更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的提升.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
(一)強化信息技術與數學靜態知識的整合
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其影響因素較多,但最主要的在于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及教師教學方法的單一化.高中數學學習需要較強的思維邏輯,特別是涉及立體幾何圖形知識的講授,更要求學生具備足夠的空間思維能力,才能在解題過程中發揮發散性思維.過去由于教材設備有限,教師常常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為學生描述一個幾何知識點,而學生也未必能領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應用下,數學幾何知識能由圖形轉變為動態的實物,凸顯了實物直觀上發生變化的規律與特征,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而對于一些內部關系相對復雜的幾何圖形,動態圖示展示的效果依舊無法滿足教學要求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劃線功能與標注功能對圖形動態變化進行一一分析,在課件制作中以旋轉路線的形式為學生進行更直觀的展示,動態展示與靜態知識形成有效緊密的結合,輔助數學教學.
(二)信息技術輔助函數知識的授課
以高中數學函數教學為例,過去傳統觀的函數教學課堂上,教師通常會提供幾個靜態化的函數圖像,教授學生采用描點的方式畫出函數對應的變化圖形,而在不同學生各自的操作中往往其精度與準確性都不高,學生之間難以產生相同的直觀感受,不利于函數知識教學工作的開展.信息技術的功能中包含了Matlab繪圖,有著強大的繪圖優勢,能夠根據各種要求精確描繪出不同類型的函數圖像,從而為數學教師在函數知識的教學上提供輔助.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教師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同時,還應鼓勵學生親自操作,進一步對自己所做的函數特征與圖像進行觀察,才能逐漸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深入認識.另外,豐富的信息技術資源對學生函數學習的創新精神也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能夠借助信息技術,尋求最適合自己學習的高效學習方法,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三)信息技術完善學生的自主復習形式
將信息技術融入高中生數學知識的復習中,突破了傳統局限性的自主復習方式,提高與深化學生的復習效率及數學知識掌握程度.利用信息技術,學生能夠在整合框架后一目了然地梳理出數學重難點內容,而教師則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術功能性平臺,強化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講授,并由此建立一個專攻難點的試題庫,根據題目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有計劃的分類編制,并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與不同學習能力進行多樣化的選擇與考核.從學生方面來看,學生在復習上真正實現了學習主體性,緊密結合自身的訓練水平選擇適合的題目解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以其直觀性、資源豐富性、生動化的優勢與特征,成功成為當前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不可取代的輔助教學工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處理好信息技術與教材教授之間的主次關系,發揮動靜態結合教學的巨大優勢,堅持適度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原則,強化學生知識訓練,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及知識掌握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文艷.芻議如何用信息技術整合高中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1(12):161-162.
[2]牛松.簡論信息技術對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0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