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春++向立宏
摘 要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許多教師已經廣泛應于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目的是為學生的學習解決問題,應努力做到:有利于發展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難點,有利于節省教學時間,有利于改善學習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難點;拓展;資源
那么,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途徑有哪些呢?經過大量的課堂實踐,筆者探討出了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的有效環節。
1 課前搜集,熟悉內容。
小學生的感知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面對有些教材內容學生很難感知。如果我們課前讓學生通過網絡搜集相關資料,學生提前會對所學習的內容有所了解,我們作為教師可以應用現代媒體來縮短學生的認識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
在教學《游子吟》一課時,由于作者孟郊離孩子們所處的時代較遠,我及時出示了課前搜集的詩人孟郊的生平簡歷,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詩文。學習《鯨》時,由于鯨離孩子們的生活比較遙遠,孩子們覺得很陌生,鑒于此種情況,我讓學生課前搜集有關鯨的資料、圖片、動畫片,加之課堂中教師出示的聲像資料、制作的相關課件的適時播放,使學生走近鯨的世界,對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熟悉內容后,學習起來就容易多啦!這樣,在課堂上的學習,孩子們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最大程度地喚起孩子們潛在的思維能力,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拓展了課程資源,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學習心態和思維品質。《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將閱讀興趣、習慣的培養貫穿始終,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因而,在《夜鶯的歌聲》一課的伊始,我就借用多媒體播放清脆、宛轉的夜鶯歌聲導入,讓學生感到歌聲的美妙,從而產生了無限豐富的想象力,令孩子們親切陶醉而神往。這樣開課,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打下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根基。
2 導入環節,激發興趣。
信息技術運用在導入環節,其中的圖片、視頻、動畫的呈現讓很多學生噓聲一片,課堂很是活躍。如:執教《秋天的雨》一課,我將一幅幅色彩鮮明的秋天的畫面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孩子們面前,問孩子們:“秋天的雨美嗎?”孩子們會說:“美,太美了……”此時我會趁熱打鐵地導入新課:“秋天的雨更美,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的雨》一課。”通過語言引導和多媒體的展示激勵,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們走近秋天的雨,調動了他們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帶著極大的求知欲進入自主學習階段。
3 課中應用,突破難點。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讓孩子們更多更快地把握主要內容,變抽象為具體,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引導,學生易于理解,從而很好地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學習古詩最重要的是方法的引導,《送元二使安西》一詩的學習,我通過一幅塔字形簡易松樹圖,教給孩子們學習詩文最基本的三部曲,讓學生終生難忘。
《圓明園的毀滅》此課的教學,我先出示圓明園輝煌的過去的一幅幅圓明園瑰麗的畫面,把學生帶入創設的意境中,引導他們把最感興趣的景觀想象具體并說一說,這時孩子們會暢所欲言:“我仿佛看到了秀麗的山鄉田野,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聞到了稻花飄香
的……”“圓明園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喜歡眾星拱月的美景”“我真想親臨圓明園一次!”……喚起學生對圓明園輝煌過去的贊美,激發他們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接著我筆鋒一轉,運用對比的手法出示圓明園被毀滅的畫面,播放圓明園毀滅的影片片段,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進一步讓孩子們了解中國所蒙受的恥辱,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輕松的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4 課尾拓展,補充資源。
有效的補充教學資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拓寬知識,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學完課文《燕子專列》后,我先連續呈現故事的圖片,而最后一幅制成空白,讓學生續編故事的結尾想想:燕子是怎樣向人類致謝的?學生在回顧完故事的主要情節后打開了話匣子,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如果自己變成燕子專列中的一只小燕子,是怎樣答謝的。有的說:“你們遇到麻煩,我們也會幫助你們,而且我們會繼續為人類捉害蟲。”有的說:“燕子找到了那位小姑娘,告訴她,要年年回來為他唱歌。”有的說:“有一年,這兒發生了病蟲害,所有的燕子都來為他們幫忙。”……學生此刻已沉入文中,和燕子融為一體。這便是最為真實的交際。
詩歌《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課快結束時,我將一幅幅深圳昨天和今天的不同畫面呈現在同學們面前,幫助學生拓寬了學習視野,升華了思想情感,激發了學生對特區深圳的熱愛,進而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
《永生的眼睛》是熱愛生命的一篇文章,課文為什么以它為題?學完該課后需畫龍點睛,我適時地利用課件出示了溫迪和外公相關資料的鏈接,讓每個孩子懂得溫迪一家以及身邊更多的人能夠正確對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贈器官,為他人造福的無私奉獻精神,同時培養了孩子們努力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意識,熱心幫助他人延續生命的態度。
信息技術走進語文課堂,不僅啟迪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及時捕捉相關信息,縮小了“語文課堂”與“社會課堂”的距離,為語文學習提供了一片新天地。我相信只要將信息技術跟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科學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一定能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
作者單位
山西省臨猗縣臨晉小學 山西省臨猗縣 04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