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軍+陳俊榮+劉清新
[摘要] 隨著社會及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深化教學改革,進一步發揮高等職業教育在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方面的主力作用,已成為當代高職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藥學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一直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由傳統的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向工學結合轉變,與企業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合作辦學,從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設置、開展“訂單班”式人才培養、“引企入校”、共建實訓基地、校企共同構建課程體系、共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建立人才培養質量多元評價機制,制定“產-學-研”合作管理制度,推動校企合作辦學逐步走向規范化和制度化,逐步實現了校企合作由淺層合作到深度融合,以“合作辦學、共同育人,互利互惠、協作雙贏”為原則,逐步形成了校企融合、工學結合的“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了校企的深度融合,較好地實現了校企共贏以及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高職教育;藥學專業;“雙主體”育人模式;探究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 R19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1(a)-0125-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peopl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o how to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to further develop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main role of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contempora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as been promot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the school and the classroom as the center to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multi-level, multi-channel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steering committee, to carry out the "order class" talent training model, attract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school,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gether to establish a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to establish the common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to build a "double-qualified" teaching team, to set up the multiple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school has developed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promoted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 gradually towards standard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gradually realize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d from the shallow depth of cooperation to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joint education, mutual benefit and reciprocity, cooperation and win-win" as the principle, and gradually formed a school enterprise integration, work study combination of the "dual subject" mode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pharmacy specialty, to promote the depth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 school and enterprise, has realiz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harmacy specialty; "dual subjects" education mod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在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高等教育強國的偉大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了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礎力量[1]。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及經濟發展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發揮高等職業教育在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方面的主力作用,已成為當代高職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2010年,國家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更加明確地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促進校企合作制度化”[2]。全國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進一步指出,高職院校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3]。由此可見,校企合作已經上升到高職教育科學發展的政策層面,高職院校校企“雙主體”合作育人是今后校企合作育人的主線和潮流[4-5]。但目前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企業(或醫院)合作積極性還不夠高,“校熱企冷”,企業參與度不夠深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合作模式”對企業或醫院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企業缺乏“主體”意識[6-7]。因此探索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實施“雙主體”合作育人模式是促進校企深度融合,實現校企共贏、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雙主體”育人是在校企融合的機制下,對雙方的合作進行了更加明確的界定,以學校為驅動力,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將企業引進來,把學生送出去”,整合“校外”與“校內”兩種資源,打造“定向型”和“項目紐帶制”的高職課程,共同培養深受企業歡迎的學生[8]。通過“雙主體”育人機制,發揮校企各自優勢,以“共育共管、共享共擔”為原則培養技能人才[9]。
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藥學專業自成立以來,一直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由傳統的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向工學結合轉變,根據具體情況,與企業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合作辦學,制定“產-學-研”合作管理制度,推動校企合作辦學逐步走向規范化和制度化。逐步實現了校企合作由淺層合作到深度融合,以“合作辦學、共同育人,互利互惠、協作雙贏”為原則,逐步形成了校企融合、工學結合的“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1 成立藥學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明確人才培養定位
根據畢業生就業面向為各級醫療機構藥房、社會藥房、醫藥公司和制藥企業等,主要就業崗位有藥品調劑、藥物制劑生產、藥品檢驗、藥品營銷等,成立了由滄州市人民醫院、滄州獅城百姓大藥房、滄州天成藥業有限公司、北京九州通醫藥公司、北京華潤新龍醫藥有限公司等企業、滄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滄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等行企業與專業教師共同參與的藥學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根據崗位需求變化,行業、企業、學校共同確定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確立了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藥學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掌握藥學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畢業后能在各級醫療機構藥房、社會藥房、醫藥公司、制藥企業等從事藥品調劑、藥物制劑生產、藥品檢驗、藥品營銷等工作的技術技能型藥學專門人才。
2 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實施“雙主體”育人
“訂單式”人才培養是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實現就讀和就業的無縫對接,得到廣泛的認可[10]。本著“合作辦學、共同育人,互利互惠、協作雙贏”的辦學原則,與企業聯合辦學,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近幾年來,先后與滄州獅城百姓大藥房、北京九州通醫藥公司、華潤新龍醫藥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開展訂單培養。具體為各企業根據年度用人計劃提出訂單需求,新生入學報到時,學生根據個人意愿自主選擇訂單班進行申報,各企業結合工作性質、企業用人要求進行面試選拔,組成訂單班。教學內容對接產業,依據職業崗位要求,校企合作,共同擬定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教學計劃。訂單班學生第一、二學年在學校修完藥學專業課程的同時,還接受合作企業文化、理念、制度和崗位知識等方面的培訓。訂單班學生根據教學需求,定期到企業進行見習、工作體驗等,第三年訂單班學生直接到企業帶薪頂崗實習。實習期滿,考核合格者可直接轉為企業正式員工。采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校企雙方深度合作,就業導向明確,使人才培養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極大調動了學校、企業和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學校、用人單位與學生的“三贏”,是一種產學合作的高層次形式[11]。
3 “引企入校”,共建教學生產實訓基地
通過校企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強化實踐育人。校企共同投入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共同組織實施教學活動,共同承擔生產經營性項目,逐步完善有效的校企共贏和利益共享的機制。通過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建立以校企合作為核心的職業技能實訓和頂崗實習平臺,讓學生在校階段即進入工作實踐,增加對藥品生產與檢驗、藥品經營、藥品使用全過程的認識,體驗完整工作過程。“引企入校”也是產教融合“雙主體”育人的具體做法之一[12]。采取“校中廠”“校中店”等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已成為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形式[13]。
學校與滄州獅城百姓大藥房合作,在校園內建立了校園分店,為進一步促進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全過程育人奠定堅實的基礎。2013年校園引進了滄州獅城百姓大藥房,雙方按照教學和企業經營的需要,在校內建設了滄州獅城百姓大藥房連鎖藥店分店,雙方共同制定資源配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學生實訓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利益共享機制,使之既成為滄州獅城百姓大藥房營業場所,又成為學生實習實訓、教師實踐鍛煉的重要場所,更成為校企長期合作的平臺和紐帶。積極“引企入校”,搭建合作平臺,鼓勵和支持企業在校內設立“校中廠”,既為學生提供實訓機會,又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實現校企雙贏,提高了校企合作的實效性,深化了校企合作內涵[14-15]。
4 校企共同構建課程體系,優化整合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課程的開發與建設是提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高職院校課程的定向性與適應性特征,決定了高職課程的建設與改革,必須走校企合作的“雙主體”育人之路[16]。
通過校企(院)深度合作、廣泛調研,學校和企業(醫院)共同分析崗位工作任務以及所需的職業能力,按照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需求,針對職業崗位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系統性梳理和整體構建,并優化整合教學內容。依據對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的分析,將課程分為職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職業方向課程、頂崗實習四大模塊。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和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等,完善教學內容,并改革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基本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的以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針對“訂單”培養,充分對接企業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與行(企)業一同構建滿足“訂單”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高職教育的課程建設,促進了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構建以培養崗位技能為導向的精品課程[17]。
5 加強師資培養,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學團隊
2012年,《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職業教育師資培養要“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為此,很多高職院校都將校企合作當成師資隊伍建設的突破口。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豐富的經驗技術以及高尚職業道德的高素質人才,是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而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實現這一目標不可或缺的關鍵[18]。
通過制定有效的師資培養制度,采取新教師培訓、以老帶新、進修深造、學歷提升、將教師派到企業參加企業頂崗實踐以及為企業員工開展理論知識培訓等措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實踐能力;同時聘請企業能手或技術骨干作為專業帶頭人和兼職教師,并且校企合作共同進行項目開發及科學研究。通過高職院校與企業建立“產-學-研”結合的合作關系,以及校企(院)之間的人員互聘互用、人力資源共享,從而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德技雙馨的高素質的“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為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提供了良好的人力保障。
6 實施多元評價機制,加強人才培養質量監控
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健全實踐教學的各階段質量標準和管理規章制度。建立頂崗實習校院(企)雙重管理模式,完善實訓實習質量保證與監控體系,形成完整的長效管理機制。建立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制度,依據調研結果,進一步完善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
通過學校人才質量考評體系以及醫院(或企業)的人才質量考核,同時還建立實施多元評價機制,采取座談、電話、網絡或問卷形式調查畢業生、家長及行企業對專業的滿意及認可度,并將其同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創業成效等一同作為衡量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推動專業建設與改進。
7 制定“產-學-研”合作管理制度,促進合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為了促進合作的規范性,根據校企(院)雙方各自的特點及合作意愿,反復協商制定了一系列合作制度,明確了各自的責、權、利,細化了具體的合作實施措施。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制度運行情況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產-學-研”合作管理制度,使合作有章可循,促進了校企(院)合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為校企(院)深度合作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8 結語
總之,校企雙主體是我國職教發展的必然趨勢[19]。學校和企業在職業人才培育過程中共同承擔育人責任,同為育人實踐的主體,企業不再是校企合作中被動的一方,而是真正地參與決策、參與實踐、參與到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雙主體”育人模式突破了傳統的“學校本位”觀念,將學校與企業雙方定位為人才培養工作的共同承擔者,讓雙方都以主人翁的意識參與到人才培養工作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合力完成人才培養工作[20]。
通過“雙主體”育人機制的探索和實踐,進一步滿足了深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促進了職業教育的“五個對接”,即“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21-22]。從而使學校、企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形成良性合作機制,增強了人才培養的職業性和針對性,很好地滿足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就業,有利于實現學校、企業、學生等多方的共贏。
[參考文獻]
[1] 劉長玲,謝穎川.“雙主體育人”模式在培養高職人才中的實踐與探索[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1(1):40-45.
[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Z].2010.
[3] 曾琦斐.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的理論思考[J].成人教育,2015(4):26-30.
[4] 鄺治全.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的探討與對策[J].廣東教育職教,2013(6):26-28.
[5] 申曉偉,羅華.高職院校校企“雙主體”合作育人的策略研究[J].職教與經濟研究,2011,9(3):5-9.
[6] 趙秋蘭.關于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4):57-58.
[7] 時武略.職業教育校企雙主體合作辦學模式的困境與對策[J].產業與科教論壇,2016,15(6):123-124.
[8] 黃黎.“雙主體育人”模式下的高職課程建設研究[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24(3):44-47.
[9] 楊帥,薛嵐,王超.高職人才培養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的三重融合教育體系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23):63-65.
[10] 吳鋼,馮藝萍,陳君.構建高職院校藥學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J].廣西醫學,2011,33(10):1381-1382.
[11] 姜金堂.基于校企合作群的訂單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大眾科技,2015(6):173-175.
[12] 梁露.深化產教融合開啟職業教育“雙主體”育人模式[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6(3):8-11.
[13] 李勤道,楊立久,武群.現代職業教育“雙主體、四聯動”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國網技術學院學報,2015,18(5):69-73.
[14] 孫諒.深化校企合作,實現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30(8):90-91.
[15] 蔣新革,彭鐵英.高職本土化“教學工廠”模式的實踐探索[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23-26.
[16] 李忠華.“雙主體”模式下校企深度融合的運行及保障機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8):52-54.
[17] 申曉偉.高職院校校企“雙主體”合作育人視角下的教學質量建設研究[J].職業與教育,2012(32):23-25.
[18] 于吉花.基于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課程教學設計——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檔案管理》課程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3(5):44-45.
[19] 于強.校企雙主體是我國職教發展的必然趨勢[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2,14(7):15-18.
[20] 馬廣,趙俞凌,徐婧.高職院校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7):138-140.
[21] 梁惠.校企雙主體育人的實踐與探索[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3):35-37.
[22] 祝士明,吳文婕.五個對接:現代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路徑選擇[J].職教論壇,2014(27):10-12.
(收稿日期:2016-07-19 本文編輯:王紅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