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維+周云



摘要:從后評價的角度,選取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指標,構建了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體系。采用群組AHP法確定了指標權重,利用模糊綜合評判模型評判了綠色住宅建筑的綜合效果,通過案例驗證了后評價體系的科學、合理性。
關鍵詞: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
中圖分類號:TU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2-0102-04
1背景研究
1.1綠色住宅建筑發展狀況
人類粗放的發展模式不僅消耗大量的資源,也使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嚴重影響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建筑是人們生活、生產的重要場所,是公認的能耗大戶。大力構建綠色建筑成為降低建筑能耗、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綠色建筑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已經成為我國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從2008~2015年底,通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共評出4071項綠色建筑,其中住宅建筑1938項、公共建筑2095項、工業建筑38項[1],綠色住宅建筑占據相當大的比重。我國實行綠色建筑標識管理制度,綠色建筑標識類型分成設計標識和運行標識兩類,綠色建筑等級有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其中綠色住宅建筑的數量結構[2]如表1所示。
1.2項目后評價研究現狀
20世紀30年代美國首先將項目后評價運用于建設項目領域,并在西方國家發展壯大,使用的范圍從政府投資項目逐步推廣到各類項目,使用人也從政府層面擴展到民間。雖然不同研究者對項目后評價理論和內容研究各有不同,但其核心大體相同[3],如表2所示。
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開始對大型基礎設施、使用境外貸款等項目廣泛使用項目后評價[4]。隨著后評價經驗的不斷積累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廣,后評價的范圍和領域不僅限于傳統的政府投資、國際貸款等項目,還擴展到企業內部的管理體制。
1.3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
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是對按照綠色建筑設計(運行)標準進行設計、建造和運行使用,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并且運行使用一段時間后的住宅建筑的綜合效果進行評價,不僅對項目前期決策的合理性、設計目標的落實情況、工程質量、物業服務進行評價,還要對項目建造和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效益、環境影響、社會影響進行評價。
2指標體系建立
通過閱讀文獻和咨詢相關領域的專家,確定了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指標體系[5,6],如表3所示。
3研究方法
由于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指標具有模糊性難以量化,所以,筆者使用群組AHP法來確定指標權重。為盡可能保證指標權重確定的科學合理性,走訪了10位相關領域專家對指標進行打分,使用群組AHP法確定指標權重。基于群組AHP法確定指標權重是構建綠色住宅項目模糊綜合評判模型的基礎性工作。
3.1群組AHP法
群組AHP法是對傳統層次分析法延伸使用,主要是針對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主觀性太強的弊端。通過多位專家(專家具有不同專業背景)分別對指標進行打分,綜合考慮專家的專業背景,修正個別專家主觀性太強對指標權重的影響[3,4]。
3.1.1構建判斷矩陣
采用1-9標度打分法,對隸屬于同一準則層的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判斷,還對指標層上一層的重要程度進行兩兩判斷比較,見表4。
3.1.2一致性檢驗及指標權重排序
通過咨詢10位專家,包括3位物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2位建筑節能管理人員和5位高校建筑管理、工程管理方面的教授、研究生。使用Yaahp軟件,檢驗指標的一致性,計算指標體系各層次指標權重,見表5。
經檢驗,各指標層的一致性比例均滿足要求,即CR<0.1,通過一致性檢驗。各指標權重計算結果見表6。
3.2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判法
通過模糊綜合評判法建立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模型,確定評價的結果和等級。模糊綜合評判法是基于模糊數學的多因素決策方法,特別是對于結構復雜、目標層次多的事物能夠做出全面、系統的評價[3,4]。
(1)構建因素論域U和評價因素權重集W。
根據之前確定的評價指標體系,體系中共有4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按照指標的層次順序分別標記為u1,u2,…,u15,則有:
(5)計算評價體系的綜合評判。對研究對象的評判最終將以分值表現出來,所以對評分論域V中的5個等級設定等級分數,從而對評價的結果進行區分,見表7。
4蘇州市某綠色住宅小區實證研究
4.1項目概況
蘇州中海海悅花園四區項目(S)位于蘇州中新工業園區,以高層住宅為主,該項目于2011年獲得“綠色建筑三星設計”標識(表8)。
4.2隸屬度打分
在該小區隨機抽查10名業主和物業服務從業人員對各個指標進行打分,使用1-9重要度打分法(1—很不好,9—非常好)。目標評價層、財務評價層、社會影響評價層和環境影響評價層的隸屬度矩陣RBi:
5結論
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是從項目后評價的角度對綠色住宅建筑的綜合效果進行度量的,在指標體系中綜合考慮“技術-經濟-環境-社會”復合目標[7~9]。實際上,現行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并沒有從項目后評價的角度綜合考慮綠色建筑的綜合效果,側重于綠色建筑的技術目標,而忽視項目執行過程中產生的效益和影響。因此,筆者旨在從項目后評價的角度,對綠色住宅項目的綜合效果進行度量,為我國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提供一些建議如下。
(1)對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時,既要從項目全壽命期的角度考慮項目技術目標的實現情況,還要考慮綠色建筑產生的效益和影響,即綠色建筑項目后評價是對項目“技術-經濟-環境-社會”的綜合評價;
(2)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指標體系中,綠色設計目標落實率、運行費用節約能力和物業服務質量的綜合權重達到0.5679>0.5,比較客觀地反映出綠色住宅建筑的綜合效果受到綠色設計、運行管理的影響很大。所以在綠色住宅建筑的全壽命期中應更加關注項目的運行管理階段。而綠色住宅建筑的社會影響層的比重僅占0.0894,這表明綠色建筑的推廣和發展不及預期,所以政府部門應加強對綠色建筑的推廣力度,讓社會公眾更加深入地了解綠色建筑,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然而,該研究存在許多不足。首先,綠色住宅建筑后評價指標的選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建筑全壽命期內的影響因素眾多,不可能一一列舉。其次,綠色建住宅建筑只是綠色建筑的一部分,還有其他建筑類型,也需要研究其綠色效果。最后,由于綠色住宅建筑的技術、運行的資料不完備,數據獲取難,后評價存在主觀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2]劉韋華.天津某住宅小區綠色建筑評價分析[D].天津:天津大學,2013.
[3]周光中.項目后評估的研究綜述[J].中國管理科學,2006(14):747~754.
[4]吳觀宇.基于群組AHP和模糊數學的IT項目后評估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7.
[5]張敏.綠色住宅評價體系及評價方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
[6]徐友全.基于全壽命周期的綠色住宅評價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4,28(1):52~56.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項目后評價實施指南[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8]李燦,白莉,劉力銘.國際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對完善我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啟示[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31(6):17~20.
[9]楊豪中,王偉.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2011,41(7):33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