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笑娟 湯艷 秦華元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關性肺動脈高壓(PH)的血流動力學和肺功能的變化,為治療COPD患者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COPD相關性PH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疾病類型分為嚴重COPD相關性肺動脈高壓組(嚴重組)與非嚴重COPD相關性肺動脈高壓組(非嚴重組),每組各46例。分析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肺動脈平均壓、肺動脈楔壓、肺血管阻力、右房壓、心指數)和肺功能參數指標(峰流速、最大通氣量、殘氣量、最大呼氣中期流量、氣道阻力、深呼吸氣量)的變化。結果 兩組肺動脈平均壓、肺動脈楔壓、肺血管阻力、右房壓、心指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嚴重組低氧血癥較為顯著,COPD相關性PH的低氧程度越嚴重,血流動力學受損程度越顯著。兩組峰流速、最大通氣量、殘氣量、最大呼氣中期流量、氣道阻力、深呼吸氣量肺功能參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OPD相關性PH患者存在血流動力學受損,嚴重COPD相關性PH患者的低氧血癥較為顯著,可能與肺血管因素有關。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動脈高壓;血流動力學;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6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1(a)-000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常見的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其主要特征為持續性氣流受限[1-3]。COPD好發于中老年人群,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人口大國而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4-6]。根據相關研究資料[7-8]顯示,吸煙以及氣道炎癥等因素會引起肺血管收縮,導致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或者肺源性心臟病,嚴重影響了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預后效果[7-8]。長期缺氧所致低氧性肺血管收縮引起的肺血管重塑,是這類疾病發生PH的主要原因之一。COPD引起的低氧血癥和其氣流受限程度密不可分,氣道阻塞程度在PH形成和進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仍不明確。我國最新研究資料指出,PH是影響COPD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心血管系統疾病是COPD最為重要的并發癥,也是導致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9-11]。本文研究COPD相關性PH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和肺功能的變化,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92例COPD相關性PH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過肺功能檢查和肺部CT確診為COPD者、肺動脈楔壓≤15 mmHg;排除其他因素導致的PH者、30 d內有COPD急性發作病史者。按照疾病類型分為嚴重COPD相關性肺動脈高壓組(嚴重組)與非嚴重COPD相關性肺動脈高壓組(非嚴重組),每組各46例。嚴重組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為(60.1±6.8)歲;平均體質量為(58.3±12.4)kg。非嚴重組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為(61.2±6.4)歲;平均體質量為(58.6±12.5)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血流動力學檢查 所有患者均按照相關標準方案來進行導管檢查,采取體表面積計算心指數方法,心排量測定采用溫度稀釋法。
1.2.2肺功能檢測 采用日本美能公司生產的肺功能檢測儀進行相關測定,受試者至少完成≥2次標準呼吸動作。
1.2.3超聲心動圖檢查 采用西門子IU22 Acuson Sequoi系列彩色多普勒儀器,由一名經驗豐富的超聲心動圖醫師進行相關操作。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肺動脈平均壓、肺動脈楔壓、肺血管阻力、右房壓、心指數)和肺功能參數指標(峰流速、最大通氣量、殘氣量、最大呼氣中期流量、氣道阻力、深呼吸氣量)的變化。COPD相關性PH的低氧越嚴重,血流動力學受損程度越顯著。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比較
嚴重組低氧血癥較為顯著,COPD相關性PH的低氧程度越嚴重,血流動力學受損程度越顯著,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肺功能參數指標的比較
兩組肺功能參數指標(峰流速、最大的通氣量、殘氣量、最大呼氣中期流量、氣道阻力、深呼吸氣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COPD相關性PH的發生機制非常復雜,是多種因素病理生理導致的結果[12-15]。長期缺氧導致肺血管重塑是COPD發生PH的主要原因,COPD所引起的低血氧癥和其他氣流受限程度有密切關系。現階段相關研究顯示氣道阻塞程度在PH形成和進展中扮演的角色尚不完全明確[16-19]。傳統觀點認為COPD相關性PH單純是由于低氧而引發的肺血管收縮,最終導致肺血管呈現系統永久性改變。如果簡單地將傳統觀念中的COPD相關性PH機制從理論上來看,COPD阻塞程度越嚴重,肺血管損傷也就越明顯,血流動力學表現也就更為突出。
本文結果顯示,COPD相關性PH血流動力學的損害程度不夠明顯,但是氣流受限程度卻保持一致,提示氣道阻塞程度對肺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有限[20]。氣道阻塞程度在低氧程度之間差異顯著,低氧程度和血流動力學呈密切相關,再次表明除了通氣功能障礙外,COPD相關性PH所導致的低氧血癥存在肺血管因素,尤其表現在嚴重COPD相關性PH人群中。特發性PH(IPAH)的低氧血癥主要是因為肺通氣血流分布不均勻所致,由于肺血管病變存在病變因素,即使肺通氣正常,但是進入到肺葉的氣體無法與血液進行充分交換,繼而產生死腔。嚴重COPD相關性PH除了嚴重的呼吸疾病外,還存在著肺血管病變,嚴重COPD的患者特征與IPAH相似。因此,提示IPAH與COPD存在合并的可能。
綜上所述,嚴重COPD相關性PH患者的低氧血癥較為顯著,可能與肺血管因素有關。
[參考文獻]
[1]王嵐,Sapkota R,姜蓉,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性肺動脈高壓的血流動力學和肺功能相關性研究[J].國際呼吸雜志,2015,35(11):810-814.
[2]賈佳,程德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肺動脈高壓發病機制[J].臨床薈萃,2016,31(3):345-348.
[3]郭璐,劉躍建,解鄭良,等.多普勒超聲心動圖估測肺動脈高壓患者血流動力學參數的價值[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4,7(3):14-19.
[4]蔡茜,吳尚潔,趙雪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性肺動脈高壓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Rho激酶水平測定[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7(5):453-457.
[5]邢愛萍,杜永成,胡曉蕓,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性肺動脈高壓研究進展[J].國際呼吸雜志,2012,32(3):223-227.
[6]魏龍,李峰,秦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肺動脈高壓與血尿酸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 24(26):90-93.
[7]張和平,王鵬,趙君智,等.C反應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繼發肺動脈高壓患者中的表達[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2):1543-1544.
[8]趙欣,費廣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CAT評分與右心功能相關性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6):1030-1033.
[9]王金艷,洪波,孫珍貴,等.紅細胞分布寬度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繼發肺動脈高壓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呼吸雜志,2014,34(17):1301-1303.
[10]金叢,黃相增.CRP及D-Dime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繼發肺動脈高壓中的相關性[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24):3949-3951.
[11]林沛茹,趙子文,何樺,等.Hs-CRP、降鈣素原和動脈血氣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動脈高壓中的臨床意義[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2):196-199.
[12]李雅敏,劉雙,米玉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肺動脈高壓與炎癥反應的相關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3,32(2):174-178.
[13]吳艷,汪家坤,范曉東,等.血清NT-proBNP、D-二聚體及血氣分析與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9):5550-5551.
[14]王娜娜,孟自力,陳亮,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肺動脈高壓血清標志物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6):1051-1055.
[15]楊健,程玉生,陳虎,等.血清胱抑素-C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繼發肺動脈高壓的相關性[J].安徽醫學,2015,19(2):179-180.
[16]董麗,姚福軍,陳賀,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血漿N-端腦鈉肽前體和超敏C反應蛋白與肺動脈高壓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刊,2014,49(2):49-50.
[17]楊小花,蘇潔,徐建國.D-二聚體、血細胞比容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動脈高壓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0):2746-2748.
[18]姚芳,劉錦銘,許齊,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動脈高壓對運動中氣體交換的影響[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6, 35(5):348-351.
[19]邱海艷,何海艷,馬航,等.阿托伐他汀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動脈高壓的臨床研究[J].國際呼吸雜志,2013,33(11):819-824.
[20]金叢,黃相增.凝血纖溶指標及動脈血氣在AECOPD合并肺動脈高壓中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5, 20(2):276-279.
(收稿日期:2016-10-30 本文編輯:方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