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陽

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歌唱教學是學生容易接受和樂于參與的一種方式,但是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分散,記憶內容較弱,他們學習歌唱的能力和掌握音高、節奏的水平較低。因此,教師只能通過針對性的有效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在音樂課中更快、更好地掌握歌唱方法。文章將從小學低年級歌唱教學的重要性入手,探討如何實施具體的小學低年級歌唱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歌唱教學
一、小學低年級歌唱教學的重要性
自新課改以來,小學音樂課中的歌唱教學經歷了很大的改變,給音樂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它改變了傳統歌唱教學中重歌唱技能技巧訓練、輕學生感受與體驗的做法,使音樂課堂多姿多彩,學生的歌唱興趣倍增。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說過:“高層次的音樂教育想要得以發展必須以歌唱為基礎。只有人聲這個人們自身所擁有的最優美的樂器,才能使音樂融入每個人的心靈。”因此,音樂教育中的歌唱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歌唱教學過程中包括了歌唱技巧、識譜能力,音樂感受、欣賞表現能力的培養。
二、小學低年級歌唱教學方法
低年級歌唱教學要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音樂老師必須轉換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轉而去分析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盡最大能力為學生創設一切條件,讓學生置身于課堂教學,參加到教學活動中,體驗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歌唱教學的任務是要求學生在掌握音樂知識和提高歌唱能力的同時表現音樂的情感。
1.制訂科學的教學目標
為了使本學期的音樂教學方向更加明確,首先,要根據新課程標準制訂學期目標。教師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在開學之初對本冊的音樂教學重點、難點要有透徹的了解,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份詳細而清晰的學期總體教學目標。其次,根據學期目標制訂課堂目標。每堂課應有科學而明確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質內容,而這個方向和目標必須以總體目標為依據。
如在制訂《我是草原小牧民》課堂目標時,不僅需要學生學會唱這首歌,還要讓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通過歌曲感受、舞蹈表演,讓學生體會音樂美、蒙古舞蹈美;并通過歌曲創編與拓展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震撼力。最后,根據課堂目標制訂環節目標。在牢牢地把握住課堂目標的前提下,教師需要更加用心地細化每一個環節目標。因為抓住每個教學目標,包括課堂和環節目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途徑。在實際的每堂音樂課中,環節目標是實現課堂目標的前提,環節目標靠課堂目標去統一,它們二者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2.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
實現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是音樂教學環節的合理性。只有合理的音樂教學環節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熱愛學習,熱愛音樂。聽到音樂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類不分年齡的自然反應,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具有這種天性。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認為:“在音樂上,凡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等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身體的動作予以表現,特別是節奏。凡有節奏,就有律動;凡有律動,均有節奏。”
比如《長吧,小孩》和《小雪花》這兩節歌唱課旋律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上口,肢體動作的加入必不可少,怎樣動才能有效,才能與歌曲相符,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長吧,小孩》這節課上老師把歌唱和動作進行了結合,學生的演唱和動作都有了變化,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在動作設計上不能和歌唱脫離開,要在動中唱,在唱中動。
3.積極地創設課堂情境
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觀察插圖、觀察熒屏自主深入課堂學習。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欣賞音樂后說感受、給音樂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樂。
例如,《長吧,小孩》這節課在常規積累時才用了柯爾文手勢進行音階模唱,這對學生音高概念的培養有很大的用處。如果過分去強調手勢,學生就會乏味,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另外,我認為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也很重要,這要靠老師的積極引導,準確的示范和對資源的有效捕捉。例如,在音階模唱時,把手勢、音準、發聲狀態結合在一起,這樣效果會更好,訓練的目的也會更清晰。課堂的有效組織、高效參與,需要教師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例如,可以結合表演創作、歌曲創作、節奏創作、繪畫創作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
在教學中,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不是萬能的。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的選擇,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和能力等,加上教師自身的教學特點,學會靈活運用各教學方式,并優化各種方式,即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譚 敏,耿勁松.淺談小學歌唱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大眾文藝,2015(16).
[2]張 鏹.小學歌唱教學有效提問策略思考[J].中華少年,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