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堅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1)
基于“天使之城”學習空間的信息化教學應用與研究
——以臨床藥物治療學為例
廖偉堅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1)
以信息化校園建設項目為基礎,建設“天使之城”學習空間,形成一個集教學管理系統、在線開放課程等于一體的校園信息化環境。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臨床藥物治療學信息化教學改革,探索新媒體下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新模式。
臨床藥物治療學;信息化教學;“天使之城”學習空間
教育信息化是評價一個國家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以“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為抓手,建立學校教育資源教學平臺、教育管理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將新媒體技術,如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融入課程教學中,建設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爭取在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方面取得新突破[1]。
以信息化校園建設項目為基礎,建設“天使之城”學習空間,形成一個集教學資源、教學管理系統、在線開放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于一體的校園信息化環境。在日常教學中引入基于“天使之城”學習空間的信息化教學,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與創造性、學生學習主動性及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并通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傳播和共享,使傳統課堂教學得到有效延伸,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能力提供有利條件。
2.1 綜合信息平臺的建設
信息門戶位于各類應用之上,是教育信息化的窗口。可利用統一身份認證技術,通過統一的訪問入口,實現各種應用系統的無縫接入和集成;提供一個支持信息訪問、傳遞以及協作的集成化環境,以瀏覽器方式向用戶展現數字化校園的應用信息,能有效整合各類應用系統,實現個性化業務應用的高效開發、集成、部署與管理;根據每個用戶的特點、喜好和角色的不同,為特定用戶提供量身定做的訪問關鍵業務信息的安全通道和個性化應用界面,使師生員工可以瀏覽到相互關聯的數據,進行相關事務的處理。
綜合信息平臺包括教育資源教學平臺、教育管理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可推進“互聯網+教學”“互聯網+學習”“互聯網+管理”“互聯網+服務”等應用系統建設,建設智慧教室,實現教學過程實時錄播、網絡直播教學、網絡點播學習、考試視頻監控和多媒體教學設備集中控制管理等功能;升級“天使之城”學習空間,增加移動APP功能,使學生通過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學習;通過信息門戶對學院各應用系統進行整合升級,形成統一的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部分應用系統開發移動APP功能,以適應移動管理需求。通過項目建設,實現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見圖1)。

圖1 綜合信息平臺
2.2 “天使之城”學習空間的構建
目前興起的云計算信息技術深刻影響著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我院“天使之城”學習空間正是適應信息技術這些新變化,利用開放接口技術和資源云架構手段,以個人空間為基礎,建設云架構學習空間從而形成的基于實名制開放的教與學互動信息平臺。“天使之城”學習空間由管理機構空間、教師個人空間、學生個人空間、培訓學員個人空間、課程學習空間等構成。教學科研管理部門和各教學部門建立管理機構空間,展示專業發展、教學科研、內涵建設和質量工程建設等方面最新成果;校內教師和醫院企業兼職教師建立教師個人空間和課程學習空間,依托空間技術準備實施網絡空間教學與實景教學,進行作業布置批閱和課程考核,并共享個人最新教學資源與教學建設成果;學生和培訓學員建立學生與培訓學員個人空間,依托空間技術進入教師個人空間開展自主學習、完成跟帖作業,并在各自空間提交課程作業,分享學習成果,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記錄專業學習歷程。“天使之城”學習空間各子空間通過互動交流系統進行有機整合,并集成網絡教學、網絡答疑、考試考評、視頻播放、資源整合等功能,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與學互動信息平臺。
2.3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在構建“天使之城”學習空間的基礎上,加強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尤為重要。以專業相關背景為主體,廣泛收集并整理相關專業行業發展動態、工作報告、人才需求狀態及對應的不同工作崗位要求,對課程整體設計介紹、職業標準、業務流程、作業規范、教學文件、數字化教材、教學課件、實踐指導、學習方法指導等文本類素材進行建設;引入醫院企業設備、工作場景等相關圖文類素材;拍攝醫院企業工作過程、學生實驗實訓、課堂教學等方面視頻類素材,錄制醫藥衛生行業專家和技能能手的現場操作視頻,以傳播先進理念為主題,錄制優秀高職教師與醫藥衛生行業專家的講座視頻;配合在線考試系統的使用,建設數字化題庫,應用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化課程[2]。
3.1 臨床藥物治療學
臨床藥物治療學是研究合理選用藥物預防、治療疾病的理論和方法的一門科學,主要內容包括藥物治療的基本過程及原則、藥物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疾病對臨床用藥的影響、特殊人群用藥原則、常見病與多發病的藥物治療原則、各系統疾病藥物治療的具體方法與注意事項。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能將藥物治療與臨床緊密結合,能有意識地將所學醫藥知識運用于臨床藥物治療中,能從疾病出發、從病人出發,制訂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經濟、適當,以獲得最佳治療效果且承受最低治療風險,為學生今后提高職業技能、繼續學習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能力奠定基礎。
臨床藥物治療學是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能力課,學生必須具備生理學、臨床疾病概要、藥理學等課程知識和一定的自學能力后才能學習該課程。該課程教學大綱內容與國家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內容有效銜接,著力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學生獲取雙證書奠定基礎。臨床藥物治療學教學中,針對學科特點,以例釋理,將基礎理論融入臨床案例中,采用實物、多媒體等直觀教學形式,增加學生感性認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適時引入學科新進展,培養學生關注臨床用藥進展意識和不斷獲取藥物治療新知識的能力,使學生適應未來職業崗位需求;指導學生掌握藥物治療方案的制訂方法,了解臨床用藥現狀,增強學生職業能力和繼續學習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職業崗位需求。
3.2 打造臨床藥物治療學在線開放課程
要使臨床藥物治療學課程教學與現代臨床藥物治療緊密結合,并在有限的課時內達成教學目標,開展臨床藥物治療學信息化教學十分必要。因此,我們建設了臨床藥物治療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在線開放課程。基于“天使之城”學習空間,將課程簡介、課程內容、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師資隊伍等轉化為數字化教學資源。同時推出教學資源與拓展資源專欄,教學資源包括課程說課、教學大綱、考評方式與標準、教學日歷與學習指南、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和電子教案等,拓展資源包括教學案例、媒體素材、專題講座、藥品推薦、藥品不良反應通報等;設立作業與考試專欄,包括試題庫、模擬試卷等,供學生自我測試;設置學生互動專區,開展在線答疑等[3]。
運用信息技術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課程教學中,教師利用電腦對圖形、數字、動畫、聲音、背景等教學需要進行綜合處理,以直觀形象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能利用計算機隨時提取資料、交互反饋、自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提高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今后學生可以通過移動APP功能利用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隨時隨地訪問“天使之城”學習空間進行學習。可在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4],以高血壓病的藥物治療為例(見表1),教師由教學活動的主體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及幫助者,學生逐漸由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學習過程的參與者與探索者。
3.3 打造以微課為主的在線開放課程
微課是指教師在課堂內外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技能單位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5]。微課以教學視頻為載體,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素材、練習測試及師生互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學生可在線觀摩課程,也可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上實現移動學習,形成校園在線開放課程。高職專業學制短,多為三年,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因此,可將臨床藥物治療學課程建設成以微課為主的在線開放課程,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效利用課堂授課時間,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并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同時,將成熟的校園在線開放課程推廣至我國各大型慕課學習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社會服務共享功能。

表1 高血壓病的藥物治療信息化教學
[1]李志東,梁陶.信息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34(2):110-112.
[2]羅麗萍.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11,31(32):37-39.
[3]杜愷琳,朱麗麗,王恪.論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4):372-376.
[4]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158):33-36.
[5]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等.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330):94-99.
G434
A
1671-1246(2017)01-0039-03
注:本文系2014年福建省高等教學改革研究專項課題(JAS14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