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
摘 要:在教學科學小品文時,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科學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風格、情感態度、思維品質,進行深度的閱讀,并及時遷移到以后的寫作中去。只有這樣將學習知識與學習語言有機融合起來,才能發揮其語文價值功效。同時也只有將長線與短線有機融合,做到既練功底又學技能,既注重長期熏染積累,又注重短期專項遷移練習,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語言,提升學生的言語智慧,從而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價值追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 科學小品文 讀寫結合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說明文的手段是“說”,最終目的是“明”。按語言風格分類,說明文可以分為平實說明文和生動說明文。作為語文學習的范例,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入選的大多為生動說明文,亦稱科學小品文。在教學科學小品文時,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習得科學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風格、情感態度、思維品質,進行深度的閱讀,并及時遷移到以后的寫作中去,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價值追求。本文就科學小品文在教學中如何進行讀寫結合、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實現讀寫雙贏談談自己的一孔之見。
一、長線:(道)只能長期熏染
長線結合是指在在科學小品文教學中,進行語言風格、情感態度、思維習慣的遷移,讓學生了解到這種文體的共同特征,并在習作中努力模仿,最終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風格。眾所周知,這幾個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練成,也并不是學習了一篇說明文簡單模仿、直接套用就可以習得,而是需要教師和學生長年熏染,小火溫燉,才能逐漸領會,所以稱為之長線結合。
(一)煉語言
科學小品文最顯著的特點是藝術性和科學性的結合,因此,它的語言既富有藝術的渲染力又富有科學的精準性。如《人類的老師》中第3自然段中“略”是一個程度副詞,強調了翅痣和周圍翅膀之間差別的微小,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精練;也反映出科學家在做科學觀察時的嚴謹認真。教學中,筆者先進行替換練習:“略”可以換成什么詞?理解“略”的意思,再質疑啟思:作者為什么要強調“略”重一些?借助生動鮮活的語言現象讓學生感受說明文語言的簡潔、凝練。同時,要求學生在科學小品文的寫作中也要注意字詞句的推敲錘煉,要有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習作態度。
(二)煉思維
科學小品文較之于小學階段占大多數的敘述性文體而言,除了語言的簡潔凝練,最大的特點應該是充溢于文本的理性審美之趣,這主要體現在表達的層次和嚴謹。入選小學教科書的科學小品文都有十分明確的說明順序,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或按邏輯順序。如《人類的老師》在說明飛機的發明時,先介紹人類從鳥兒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飛機。在經歷多次機毀人亡的慘禍后,又從蜻蜓的翅痣得到啟示改進了飛機的設計,后來又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新式飛機。作者運用一系列表示時間的詞語,條分縷析、層層深入地介紹了飛機的發明改進過程。在教學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科學家不斷探索、發明創造的過程,更要關注作者是如何按順序有條有理地把這個過程寫清楚的,讓學生圈畫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引導學生仔細品讀,體會其中的理性思維之美。課堂最后,可以讓學生從課前搜集的資料中選擇合適的材料模仿寫一個片段。
(三)煉情感
與其他文體一樣,科學小品文中也同樣“說”著作者的情感態度,如科學家在科學研究道路上鍥而不舍、不斷攀登的精神,在科學研究中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有趣的科學現象科技發明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愿望。這些情感往往是在一些非說明性的語句中體現出來,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情、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從學習寫作的角度講,如果能確切了解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在科學小品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準確使用敘述、議論等方式來輔助說明,科學小品文就能寫得有聲有色,文采斐然。《人類的老師》說:“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這就寫出了科學成果來之不易。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既使學生升華了對文本主題的認識,又領悟到寫好科學小品文的“秘訣”——對科學滿腔的熱愛。
二、短線:(術)可以直接模仿
相對于上文的長線結合,下列一些寫作科學小品文的基本技法可以直接模仿、更易操作,學生可以在短期內習得這項技能,屬于“術”的層面,我們稱之為短線結合。
(一)品評例子,練選取典型材料
科學小品文總會通過一個個有說服力的例子來說明一個科學知識或現象,能否選取典型的例子對說明效果至關重要。《人類的老師》中作者選取飛機、輪船、雞蛋三個典型的例子,不僅因為這些例子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讀者耳熟能詳的事物,更因為這三個例子分別從空、海、陸三個方面選取,更能說明自然界的生物在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給人啟示,帶來新的發明創造。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關注作者選取材料的獨具匠心,在作文中也要注意選取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二)區分主次,練怎樣安排詳略
有詳有略的寫作方法使說明介紹的對象既有廣度又見深度,是四年級學生可以學習的重要方法。在《人類的老師》一文中,作者詳寫了鳥兒、鯨、雞蛋這三個例子,而略寫了袋鼠、貝殼等例子。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關注這一寫法,說說文中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如果都詳寫或者都略寫有什么不好,從而感悟有詳有略的妙處。指導學生寫作時,對能直接表現主題的典型的材料要詳寫,對不是直接表現主題的材料要略寫。詳寫時,用墨如潑;略寫時,惜墨如金,只有詳略分明,張弛有度,文章的表達才能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三)關注寫法,練怎樣表現中心
科學小品文表現中心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首尾呼應,一唱三嘆;可以畫龍點睛,直擊中心;可以正側相映,明暗結合。《人類的老師》課文第二自然段寫道:“其實,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何止魚類一種。”最后一個自然段是:“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以此句話結尾。首尾呼應的寫法使文章顯得更加完整,結構更為緊密。教學中我和學生合作朗讀第二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引導孩子邊讀邊想:你發現了什么?讓學生領會首尾呼應表現中心的作用,并在接下來的科學小品文的創作中努力學習使用這種方法。
(四)分析特點,練怎樣確定形式
隨著科學小品文內容的越來越廣泛,小品文的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種多樣,靈活自如,常見的有描述式、自述式、故事式、談話式。《人類的老師》說明一個科學道理或科學現象,采用描述式更容易將道理或現象講得確鑿可信。而有些科學小品文為了說明一個新興的科學事物,采用了其他更富情趣的形式,如《小稻秧脫險記》《跟蹤臺風的衛星》采用了故事式,《水上飛機》采用了談話式。無論采用哪種形式,都要依據內容而定,要突出以說明為主線,集敘述、描寫、抒情甚至議論為一體,看似散文,實為說明,用文學筆法的感染作用,達到說明的目的,這樣文章的可讀性才更強。
文道融合,長短互滲,力求讀寫的最佳結合。科學小品文的教學,只有將學習知識與學習語言有機融合起來,才能發揮其語文價值功效。也只有將長線與短線有機融合,做到既練功底又學技能,既注重長期的熏染積累,又注重短期的專項遷移練習,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語言,提升學生的言語智慧。
參考文獻:
[1].陳茜.說明文教學審美性缺失的對策研究[J].新教育. 2015(20)
[2].陸偉偉.上出“語文味”——科學小品文的反“越位”教學[J].教育視界.2015(06)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苴鎮德耀小學)
□責任編輯:王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