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謹
【摘要】高效課堂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教師奮斗的目標。如何給學生一個高效的課堂呢?文章從情感的課堂、交流的課堂、開放的課堂、感悟的課堂、自主的教學模式、有趣的作業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 高效課堂 情感 交流 開放
高效課堂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教師奮斗的目標。從教10年來,為了能給學生更好的課堂,將知識以更高效的方式傳播給他們,我閱讀了許多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和名著。最近我從語文備課大師網看了許多名師的經典教學實錄,受益匪淺。我常常在反思自己的語文教學:究竟應該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課程改革對于學生的影響非常深遠,課程改革雖是一個正在不斷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許多學生一生的命運。我認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教師給學生什么樣的課堂,學生就擁有什么樣的人生。如何給學生一個高效的課堂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情感的課堂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充滿“激情”。在語文課堂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充滿激情的教師,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教師應該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學生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課堂中學習和成長。例在如教授六年級《春夜喜雨》一課時。教師通過激情的配樂朗讀,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與作者杜甫同喜同樂,從而達到情感的共鳴。
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融情。“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有了它,學生才能在課堂中充滿情感,融情于課堂,融情于人生,在情中體驗人生,學會成長。
二、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傾聽者,沒有機會交流與發言。新課程改革后,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面對面交流、心與心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塑造高效課堂。自讀課文的教學,應當全部采用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獲取知識。
三、開放的課堂
(一)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教師給孩子多大的舞臺,學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展示自己,以課堂為平臺,讓學生展示自己最真的情感、最實的體驗、最美的心靈。例如在教學《窮人》這篇課文時,在教學的最后一環節,我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漁夫和桑娜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的情景,學生在盡情的表演當中感受到了漁夫夫婦的善良,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
(二)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得到鞏固、提高。例如在教學《墨梅》一文后,我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石灰吟》《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學生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從而使課堂在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四、感悟的課堂
《鳥的天堂》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呢?在教學中,我通過圖片、錄像資料等給學生展示美麗的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學生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之情,自然而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自己也被深深感動。
五、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應該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可以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展開交流與對話。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這樣的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六、有趣的作業形式
如今,在新的教育環境下,語文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任務要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作業形式可以各式各樣,讓學生自由選擇,這樣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常常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很上心,很投入,如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報告等。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他們愉悅地參與到其中,能夠很好地培養其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問題的答案教師不能統一要求,而重在讓學生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懷疑、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
高效的語文課堂,應該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高效的語文課堂,應該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高效的語文課堂會給學生帶來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