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娜
[摘 要] 農業收入保險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農業保險的主要發展趨勢,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農業保險市場,美國農業保險制度發展較為完善并處于不斷改革創新中。相比之下,我國農業保險在法律支持、保障水平、資金來源等方面仍存在系列問題,美國農業收入保險在操作層面上的成功經驗一定程度將對其在中國的發展產生促進作用。
[關鍵詞] 美國;農業收入保險;發展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48
[中圖分類號] F840.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089- 03
1 美國農業收入保險發展概況
美國的農業保險產品從1939年開始試驗,到1996年之前,其農業保險產品主要是以承保多種自然風險為主的以產量保障為目標的保險產品,稱為產量保險。從1996年開始,美國開始了以保收入為目的進行農業收入保險探索試點,研發了種類多樣的農業收入保險產品。經過多年的產量數據積累和經驗總結,實現了目前較為完善的農業收入保險產品體系,主要分為針對農作物的收入保險產品和針對農場收入的保險產品。
1.1 美國農業收入保險發展規模
美國自實行農業收入保險以來受到農業生產者的廣泛關注,美國《農業風險保護法》的實施也對農業保險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經統計,農作物收入類保險從1996 年純保費占總純保費的份額為8% ,到2014 年這個比例增長到83%。另外,2014年美國收入保險提供的保險保障達到831.57億美元,占全部農業保險保障責任1 096億美元的75.87%。
1.2 美國農業收入保險迅速發展原因分析
20世紀90年代后期,美國在農業保險制度改革中吸收了加拿大的經驗并從1996年開始,用了大約8年時間開發和試驗各類收入保險產品。2003年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推廣農產品收入保險。在將近20年的時間里,美國收入保險已基本取代了產量保險,現對幾點有關其迅速發展的原因進分析。
1.2.1 符合政府的農業保險政策目標
2014年,美國出臺新農業法案,將維持美國糧食安全、確保美國民眾廉價糧食供應、幫助美國農民收入平穩增長和確保美國農產品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作為農業保險的政策目標。從穩定農業生產目標擴展到農村收入穩定,進一步擴大美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一定物質條件下,此目標可概括為最大程度地為農業的產量和價格風險提供安全保障,前者受自然災害影響,后者受市場價格影響,收入保險即為符合對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綜合保障的農業政策走向。
1.2.2 符合農民愿望及經營目標
農業生產者在進行農業生產經營時,主要是將其作為一種盈利途徑,追求的是收入,只提供與自然風險相關的產量保險無法滿足農民穩定收入的需求,也無法穩定農戶的生產經營。這種對收入保險的內在強勁需求對收入保險快速發展有主要作用。
1.2.3 降低農業保險的經營風險
價格風險對于商業性保險來說是不可保風險,承保面臨一定困難,而將自然風險和價格風險結合,對農業保險經營來講是避免單純的價格風險保障,經營風險在一定條件下也會減小,從美國近20年農業保險的經營績效情況來看,也能證明收入保險的迅速發展,沒有帶來超常經營風險。
2 發展面臨主要問題研究
我國農業保險的適用范圍較窄,保障的風險單一、保障水平不足、農民參與程度低等一系列問題不利于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來看,當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模式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農業保險法律支持力度不夠
美國的農業保險得以發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立法推動。美國的農業保險法規完善,建立了系統的農業保險運營和管理制度,目前我國在農業保險上只是靠政策推動來實現,存在較大的困境。
2.2 當前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有待完善
我國對農業保險保費的補貼處于低水平階段,據《中國農業保險市場需求調查報告》顯示,有60%左右的縣級政府能承擔的保費補貼比例在10%以下,能承擔20%以上的只有12%左右。報告指出,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市縣一級的財政收入有限,進行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壓力較大。2012年陜西省和河南省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實施方案中,每公頃小麥、玉米、水稻等保險金額降到了4 000元左右,我國目前的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急需進一步加強。
2.3 農業保險資金來源過于單一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保險公司以及投保費用,以政府的財政補貼為主。但我國農業生產地域較廣,農作物種植面積較大,對于農業保險資金的需求較多,當前的農業保險資金來源渠道遠遠不能滿足我國農業發展的需要,如何擴展農業保險資源的來源渠道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3 農業收入保險發展條件
3.1 農產品交易完全市場化
美國、加拿大的農產品市場是完全市場化的沒有政府直接進行價格干預的農產品交易,只有這樣市場價格的波動帶來的農業價格風險損失才會成為生產者關注點,農業收入的風險也才會成為保險的目標。若存在政府的價格保護,其收入風險與市場價格無關,也就不能滿足保障農戶收入的需求。
3.2 充分的農作物產量數據
沒有完整的充分的準確的當地作物的產量數據,是無法討論收入保險問題的。美國、加拿大因為法律的健全和大農場商品化經營,農作物產量的歷史數據相對完整。由于我國統計制度的前后變化以及我國統計工作存在的實際困難,我國的農業產量數據質量不是很好,特別是鄉鎮以下的數據極度缺乏,所以,在我國開發設計收入保險,要根據我國產量數據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于美國的開發設計思路,而不能完全按照美國的做法。
3.3 較好的農產品價格數據和完善的期貨市場
由美國的經驗可知,收入保險需要的價格應根據期貨數據來估計。因為美國和加拿大等國期貨市場建立較早,一定程度上市場價格的變化比較齊全,從而全國和地方農產品的價格數據有較好的統計基礎。相較之下,我國對農產品價格變動趨勢的掌握以及準確作出預測的困難較大,相應保險費率的精算也就顯得更加困難。
農業收入保險需同時評估價格波動風險與產量下降風險,使得農業收入保險的定價較傳統的產量保險要復雜得多。加強農作物產量數據建設和農產品價格數據建設對中國農業收入保險建設有重要意義。
3.4 保險費補貼和大災風險條件下的政府支持
農業收入保險也需要政府的財政和稅收政策的支持,沒有這種支持,收入保險是不能得以發展的。與產量保險一樣,收入保險的價格較高,僅靠農民出價參與性會大大降低。
同時,大災風險問題還是寄希望于政府建立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包括政府提供的價格低廉的再保險和進一步的大災風險分散制度,或者事先準備的融資渠道,或者建立國家和省級大災風險準備金。
3.5 法律規范和保險監管足夠嚴格
法律和監管對于收入保險的重要性與產量保險相同,都是為了有效防范保險公司和農戶的道德風險,更好保護投保農戶的利益,也保護政府的政策目標的順利實現。
法律法規不健全,保險監管不到位,收入保險難以進行。首先條款是否科學合理需要監管部門來審定。美國產品是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FCIC)研究和開發的,雖然他們也鼓勵商業保險公司自行開發,但是要經過FCIC的審定和批準。批準之后會給出幾年的知識產權保護期。法律的規范性和保險監管的嚴格性對中國農業收入保險的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
4 美國農業收入保險經驗對我國的借鑒
盡管兩國在制度政策和國家環境條件存在很大差異,美國農業收入保險的成功經驗仍對其在我國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借鑒作用,結合我國近年來農業保險的發展,主要借鑒啟示如下。
4.1 加強立法對農業保險制度的保障
美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演變過程,體現了美國農業保險責任范圍的擴大,也反映了農業保險在美國穩定農業收入與生產的重要作用。美國農業保險得以發展成熟,與每一時期政府出臺的法案密切相關,我國也應借鑒美國在立法上的做法,出臺專門的農業保險法律,保障我國的農業保險發展,可涵蓋對農業保險的運營、監管、資金籌集、保險費率、政府補貼等多個方面,提供法律依據。同時,政府也應針對農民收入情況適時作出調整。
4.2 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機制科學化
目前,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與保障水平高低、農戶的種植規模、農作物品種以及經濟狀況均無關,采取統一保費補貼比例政策,難以實現保費補貼效用的最大化。現階段,我國應根據不同風險保障水平,給予不同的保費補貼,保費補貼制度的不同將支付能力較的農戶補貼資金轉移到支付能力較低的農戶,考慮了農戶支付能力和對風險保障水平的不同需求,有利于提高財政補貼資金的使用效率。
4.3 加強農產品價格數據化建設
盡快加強農作物生產數據和價格數據積累,為我國健全和完善農作物保險制度的數據庫作出貢獻。就當前我國情況而言,制約農業收入保險定價的原因主要是難以獲得準確、全面的農產品產量和價格數據。我國農業保險發展時間不足,農產品的產量數據積累有限,加強農產品價格基礎數據的積累和數據庫建設,是我國農業收入保險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王佳,張卓.美國農業保險發展模式經驗及對我國啟示[J].農業經濟,2016(4).
[2]庹國柱.論中國及世界農業保險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趨勢及其約束[J].中國保險,2014(2).
[3]齊皓天,彭超.美國農業收入保險的成功經驗及其對中國的適用性[J].農村工作通訊,2015(5).
[4]薛曉倩.美國農業保險產品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國際金融,2015(1).
[5]何小偉,方廷娟.美國農業收入保險的經驗及對中國的借鑒[J].農業展望,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