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鳳婷
摘要:班級是初中學習中的基本單位,班級文化和班級管理制度直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激勵理論是要引導教師從學生身上發現閃光點,發現學生的優勢及時予以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本文在分析激勵理論內涵的基礎上,探究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運用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激勵理論;班級管理;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068
一、激勵理論的內涵分析
激勵理論最早出現在企業管理中,指的是企業以企業目標為導向,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引導他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工作,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工作能力,最高最快地實現目標。一個雞蛋從外部給予壓力,打碎后仍然是一個雞蛋,而如果依靠內部的動力,打碎后就是一個新的生命。教育激勵從企業管理中引申而來,通過各種教育管理方法,激發學生的各種潛能,讓學生借助內部自我成長的力量,在學習和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進行不斷的嘗試,克服各種困難,實現自我的突破和成長。
二、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運用的有效策略
1. 目標激勵
目標激勵,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制定適宜的目標,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基礎,通過不斷的思考來完成自主建構。但是,在目前的班級管理中,大多采用的是統一的目標,教師根據中等學生的水平制定不同活動的目標,使一些水平較高的學生沒有充分的學習動力,而一些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面對困難沒有克服的勇氣和信心。這就需要結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基礎,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分別制定處于各層次學生最近發展區的目標,引導學生不僅進行橫向比較,而且注重自我的提高和突破。同時,目標的制定要具體。目標在制定過程中要通過客觀的標準來實施,能夠用具體的行為或者客觀的數據進行評價,使學生明確指導是否達到了目標,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努力。再次,目標在制定過程中要注重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結合,在一個學期目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設計一個月的目標、一周的目標和一日的目標,并及時進行自我評價和監督,注重學生行為的過程養成性。目標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目標制定是否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否是符合學生內在需求制定的,這些都是學生正確行為產生的基礎。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學生習慣了按照教師的要求被動地完成任務,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新型班級管理中,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自己制定目標,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并按照計劃積極完成學習任務,進行自我成長。
2. 情感激勵
情感激勵指的是教師要真正關心和理解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關懷來激勵學生。雖然素質教育不斷提出,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育不僅追求入學的公平,而且追平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的公平,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不同的個性化需求,但是在實踐中由于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班級管理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仍然更多地得到學生的關注,在班級中擔任重要的職務,獲得更多的獎勵,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常常受到教師無端的批評,在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取得進步得不到應有的獎勵,學習的信心和能力受到很大的挫傷。情感激勵法在運用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在班干部的選擇上給予每一個學生機會,采用“固定+輪流”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獎勵主要依據個體自我的豎向比較,是個體取得的進步對學生遇到的困難都積極地給予幫助;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所有方面,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而且關注學生的生活,關于學生成長的各個方面。初中生的成長是全方位的,不僅包括學習,而且包括興趣的發展,包括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包括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等,這些都是教師應該給予關懷的,要用情感來感化學生,從學生的角度真心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起到鼓勵學生的作用;再次,班級要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的活動參與中增進與教師的感情,在不同的活動中建立信心,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教師及時地予以鼓勵,并通過語言引導或者行為支撐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鼓勵和支撐,引導學生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3. 自我評價激勵
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指出,每一個人都有被得到尊重和激勵的需要,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利用自我評價激勵法,給予每一個學生自我肯定的機會。首先,要引導學生展開對自身的正面審視和評價。在外界的環境中,更多的是對兒童的負面評價,通過懲罰和約束來保證兒童行為的合乎規則。學生在長期負面文化的影響中,常常產生無能或者無用的思想,影響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態度,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對自身的正面審視和評價。在一個階段的學習和努力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我評價,包括自己在這一階段的學習、班級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取得了哪些進步,付出了哪些努力,給自我的評分,并確定下一階段自己要繼續努力的地方,當然也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養成寫周記的習慣,每周把自己各科目的學習困難和容易出錯的地方記錄在周記本里,把自己參與班級活動中做的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也記錄在周記中,進行及時的自我評價和反思,正確認識自己并取得成功;再次,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在評價中突破教師評價的單一化,形成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的多主體評價,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加積極和更加全面的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激勵理論就是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和動力,引導學生進行不斷的自我突破,獲得自我成長。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利用目標激勵法,引導學生確立處理自我最近發展區的目標;其次,教師要平等地關懷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需求,給予及時的關注和鼓勵;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展開對自身的正面審視和評價。在積極正面的環境中,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廣西柳州市航鷹中學 5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