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面臨著更多新的問題。所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做了探討,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方式。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性;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用性比較強的學科,學生可以應對自己的知識利用計算機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在開展課程的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效果低下的現狀。為了全面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有效性。我們教師必須加強信息技術的教學研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完善學生學習的方式,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動手能力。教師要更加深刻的把握信息技術課程內涵,提高自身能力,加強個人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最終適應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為此,筆者在本文中針對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進行闡述。
一、創設和諧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創設和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產生一種輕松、自由、和諧的學習心境。我們應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積極、客觀評價,在成功處贊許、關鍵處點撥、疑難處指點、只有這樣,和諧、寬松的信息技術課堂氣氛才能形成。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去學習。因此,信息技術教學時,我們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學定教,順學而異,讓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如在教學計算機入門知識時,鍵盤的功能操作、指法正確姿勢與練習等知識,是學生普遍感到枯燥無味的。如果我們不在這些方面的練習中有所改變和創新,長久下去,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面對這種情形,我下載了《金山打字通》學習軟件和《蜜蜂教你來打字》學習游戲,卡通化的英文字母伴上風趣的動畫及美妙的音樂,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相比反復、單調的指法練習,教學效果不同一般。一節指法練習課下來,學生們往往意猶未盡,讓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產生了一種實在、發在內心的興趣,這樣的信息技術教學,無疑是有效、高質的。
二、注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鑒別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將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終身有用的基礎能力之一。對于21世紀的學生來講,我們應努力培養他們基本的“信息素養”。
1.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并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其可信度,然后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將通過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并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
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教學的優勢,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學生將上述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內化為自身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創設一個在實際生活學習中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
例如:互聯網,它為中小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途徑,創造了一個不同于以往的學習環境。借助于互聯網,學生可以獲取在書上學不到的東西,利用這些信息來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當今世界正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不斷創新,高科技的迅速產業化,使得經濟持續增長。而在這一時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識創新,它是技術創新的基礎,是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革命性力量。因此21世紀需要的是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鼓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學會獨立思考,突出創新意識的培養,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要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環境和機會,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不需要面面俱到,包辦一切。只有在自主學習的環境里,學生才有可能發揮創造性,體驗創新的樂趣。
四、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相應的信息應是與中小學生各科的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這就產生了信息技術課程如何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課程整合是指把不同課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學習的目標具體、現實,要求用到多種知識和能力。現代教育引入了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提出了以超媒體方式組織教學信息的構想,這就為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手段。
將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作為載體,把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去,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培養解決其他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結合初一語文教學,我校采用的“計算機與語文識字教學整合”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它主要是利用多媒體識字教學軟件,讓學生觀看生字的筆畫、筆順、部首、間架結構、正確讀音和漢字編碼,同時跟隨教學軟件進行聽、說、讀、寫、打(打字)的訓練,通過人機交互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檢查和自我提高。
五、加強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師生互動
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與他科的教學應有所不同。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的同時,應指導學生進行即時的操作訓練,將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同時要特別注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在練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進行提問。教師基于問題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及時做好問題的解答。通過答疑幫助學生快速解決問題,疏通障礙。學生在教師講解及演示下,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對于簡單問題可迅速解決,但可能對將知識結合起來完成較為復雜的任務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幫助他們逐步提高。
六、注重教學演示,加強同步操作
信息技術是一門集信息科學常識和常用信息技術于一體的基礎性學科。開設信息技術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如何才能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就成為許多老師共同關注的問題,演示、操作同步教學法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謂演示、操作同步教學法就是教師邊講解邊操作示范,把操作過程一步步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從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領會操作要領。比如,在學習窗口的基本操作這一知識點時,教師邊講解邊操作演示窗口的移動、最小化、恢復、組織和關閉等,學生邊聽講邊進行同步操作。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親自上機實踐,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所學知識。同時,教師還要充分利用上機實踐課,加強分層指導,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構思、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是人們生活及工作必需的一種技能,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開端,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優化、創新教材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開展因材施教的策略,從而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