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譚彥林
[摘 要] 目前,湖南省農村存在生活廢棄物量大、成份復雜、再利用率不高,廢棄物處理存在意識不足、政府資金投入不到位、處理技術和手段落后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政府有責任有義務履行管理公共衛生事業的職責,應由政府作為主體,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根據廢棄物的種類、成分的復雜情況以及對環境的危害程度的不同設計出一套適用于不同廢棄物不同處理措施的方案,從而達到資源利用、保護環境的目的,以此進一步保障廢棄物處理模式的有效運行,提高廢棄物處理效率。
[關鍵詞] 湖南省;農村廢棄物;廢棄物處理;現狀;模式
[中圖分類號] F47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3-0017-03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生活廢棄物問題也日益突出,我國許多城市積極加強了關于生活廢棄物的管理,然而農村生活廢棄物情況仍不容樂觀。通過對湖南省長沙市、婁底市、永州市等地區的農村的調查,發現我國農村地區廢棄物產量大、增長迅速,種類多、成分日趨復雜,加之農村廢棄物管理系統不健全,隨意傾倒、就地堆放現象普遍,造成了農村空氣、水體和土壤的嚴重污染,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繼而威脅到村民的身體健康,同時還浪費了寶貴的生物資源。因此,我們應針對不同地區的經濟水平,采取可持續發展的農村廢棄物處理模式,促進農村垃圾處理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一、農村生活廢棄物定義與種類
農村生活廢棄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農村生活廢棄物應當區別于農業廢棄物,農業廢棄物主要包括植物纖維性廢棄物和在生產鏈環中資源投入與產出物質和能量的差額,是資源利用中產出的物質能量流失份額。
廢棄物分類是指按照廢棄物的不同成分、屬性、利用價值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并根據不同處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屬性不同的若干種類。生活廢棄物一般可分為:可回收廢棄物、廚余廢棄物、有害廢棄物和其他廢棄物。
隨著湖南省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成分開始變得更加復雜。農村生活垃圾成分不但含有廚余、果皮和作物秸稈,還有難以降解的塑料包裝、磚瓦等,和城市生活垃圾成分越來越接近,表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二、農村生活廢棄物現有的處理方法
根據我們對長沙市、婁底市、永州市等地區的農村的調查,發現農村廢棄物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現有的處理模式。
(一)自然消失
對生活垃圾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如各種廢棄紙制品,果屑隨地丟棄。農村廢棄物管理屬于公共服務性質,村民無需付費即可享受環境資源,甚至破壞環境也無需承擔后果,這種搭便車現象導致了人們過度地使用公共資源和隨意丟棄垃圾污染環境,造成了垃圾無人管環境治理難的局面。
(二)焚燒
焚燒是采用高溫技術將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物(包括人工合成物質)徹底分解為氣體物質排放到大氣之中,即重新參與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廢棄物中的瓦磚渣土比例降低,塑料等可燃材料的比例在持續增加。紡織物、紙類、塑料等熱值高,而且無腐爛性,適宜存放積累到一定數量后運至焚燒廠焚燒。在調查中發現,經濟較為發達的農村地區多采用這種方式,垃圾焚燒發電廠能夠為此提供這樣的處理條件。
(三)填埋
填埋是生活廢棄物最終處置的一種方式。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直接利用空地進行挖坑處理作為填埋場所,而相對發達的農村地區選擇相對封閉的地質環境作為天然屏障、利用工程措施構筑人工襯層作為人工屏障進行處理。
(四)廢品回收
廢棄物回收是一種有償性的廢棄物處理生活服務。農村廢棄物回收個體戶是以戶為單位。在農村,還存在廢品回收站和私人收購的廢品回收模式。居民將可回收的廢棄物暫時堆砌,比如廢棄的鋼材等,等回收的攤販回收時進行售賣或當廢棄物集中到一定數量,自行運往廢品回收站。
三、農村生活廢棄物處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湖南省農村地區廢棄物產量大、種類多、成分日趨復雜,加之農村廢棄物管理系統不健全,處理技術和手段落后,隨意傾倒、就地堆放現象普遍,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一)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由于近幾年農村生活廢棄物產量迅猛增長,自然凈化的速度遠遠比不上廢棄物產生的速度,導致越堆越高,甚至出現了廢棄物圍村的現象。農村生活廢棄物處理模式簡單、隨意,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與城市相比,農村的廢棄物率處理缺乏完善的處理系統和運作機制,處理主體個體化、分散化,技術水平低,處理不徹底,造成嚴重的空氣、水體、土壤、固體廢棄物污染等。
目前運用比較廣泛的生活廢棄物處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燒,處理方式簡單落后。填埋最大的優勢是它的處理成本相對較低,但是,它要占據很大的土地資源,同時,填埋處理也會產生嚴重的環境問題,最主要的是惡臭、排放甲烷和垃圾滲濾液的問題。垃圾滲濾液是一種劇毒物質,所以它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而在調查的農村地區,填埋方式很少構筑人工屏障進行處理,防滲措施差,對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產生嚴重的污染。焚燒優點是減少廢棄物的體積,解決占用土地的問題。但最大的缺點是空氣污染,其中以二惡英最為嚴重,處理較難。農村中常用的廢棄物處理方式,雖然操作簡單、成本低,但卻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二)處理不當引發疾病傳播
生活廢棄物主要通過土壤污染、大氣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影響人體健康、引發疾病的傳播。生活廢棄物若不能及時從清運或是簡單堆放,往往會造成廢棄物遍布、污水橫流、蚊蠅滋生、散發臭味,還會成為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場,影響周圍環境衛生,危害人體健康。比如廢棄物對地下水的污染會導致地下水污染物含量超標,引發腹瀉、血吸蟲、沙眼等疾病。曾發生過的痢疾流行,就是地下水被垃圾滲濾液污染,病原微生物嚴重超標引起的。
(三)無法得到充分回收導致資源浪費
農村生活廢棄物中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廢棄物,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湖南農村生活廢棄物中可回收廢品的含量也不斷增加,但是原有的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系統,已經難以適應發展的需要,回收網點的整合更新速度不見起色,回收量的增加也不盡人意,甚至有下降的趨勢。目前,從事廢品回收的部門比較側重于回收廢紙,廢舊金屬等利潤較高物資的回收。而對利潤較低的玻璃和廢電池等的回收則興趣不高。此外,許多村民對賣廢品的熱情也在減退,導致可回收利用的廢棄物無法得到充分回收,造成資源的浪費。
(四)常年不合理處理導致環保整改成本巨大
我國政府關于環保資金的投入近幾年來已有所增長,然而在農村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明顯不足,大部分資金仍偏向城市,對農村地區的環保投入數量仍處于低水平狀態。農村生活廢棄物常年得不到合理處理,甚至出現廢棄物圍村的現象。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和運輸方式也還處于落后階段,還有一部分農村不具備生活
垃圾收集運輸設施,垃圾全部被放在村莊周圍的路旁、河邊。此外,農村廢物環境保護屬于公益事業,回報率很低,對于社會資金的吸引力較弱,導致進行環保整改的成本巨大。
四、農村生活廢棄物科學處理模式的探討
探討建立農村生活廢棄物科學處理模式,要嚴格遵守生活廢棄物處理的相關原則,遵循科學的處理思路,根據不同生活廢棄物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并要制定相應的配套來引導農村生活廢棄物的科學處理,才能有望真正解決農村生活廢棄物處理的難題。
(一)處理原則
1.成本效益原則。農村生活廢棄物常年不合理處理導致環保整改成本巨大,政府是推行廢棄物集中收集處理的實施主體和責任主體。但往往鎮政府財力有限、村集體經濟薄弱,難以承受大的財務負擔。因此,農村生活廢棄物科學處理模式要考慮到農村經濟的實際情況,要經濟實惠,運用有限的經費使其發揮出對廢棄物處理效益。
2.因地制宜原則。不同農村地區存在問題不同,措施要有針對性。根據各地農業廢棄物種類分布、利用基礎,結合不同地區的地理位置、發展水平等多個角度綜合考慮,相應采取資源化利用技術,因地制宜的推廣適應不同區域特色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模式,避免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3.可操作性原則。處理措施一定要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不能停留在理論層面,考慮到不同居民的年齡、文化程度等的差異,對新的廢棄物處理模式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要堅持處理模式操作簡單,維護方便。
4.全員參與原則。農村居民作為農村生活廢棄物處理服務的直接受益人;村委會作為自治組織,具有辦理本村公共事務的職能;政府有責任有義務履行管理公共衛生事業的職責。因此,居民、村委會、政府部門等都要參與進來,使全員參與成為治理的主體。
(二)處理思路
農村居民對生活廢棄物的分類意識缺乏,首先是要引導村民進行初步分類;然后根據廢棄物的種類、成分的復雜情況以及對環境的危害程度的不同設計出一套適用于不同廢棄物不同處理措施的方案;最后要實行相應的配套政策,進一步保障廢棄物處理模式的有效運行。
(三)具體處理措施
1.引導農村居民對生活廢棄物進行初步分類。農村生活廢棄物量飛速增長,給廢棄物處理帶來挑戰,提高農村居民對廢棄物進行分類收集的主動性是實現廢棄物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途徑。但農村居民對生活廢棄物的分類意識缺乏,要引導農村居民對生活廢棄物進行初步分類。廢棄物分為可回收廢棄物(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和不可回收廢棄物,其中不可回收廢棄物又包括廚余廢棄物(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有害廢棄物(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和其他無害廢棄物。
2.可回收廢棄物處理方法。雖然現在農村居民也有意識將紙類、金屬、塑料等這些可回收廢棄物囤積販賣,但是因為管理模式的不善,也會導致有些居民找不到回收的人和囤積時間過長造成了可回收廢棄物變得不可回收最終隨意丟棄等現象。
對于可回收的廢棄物應該建立高效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由于農村生活廢棄物處理客觀原因的存在,成本效益低,社會資本不愿意進入該領域。政府應當給予投資企業政策上的扶持,如建立農村生活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的財政和土地等政策,按規定給予投資企業相關優惠,使投資企業的經營成本得到降低。由政府通過比對各投資企業對廢棄物定價的高低,選擇合適的投資企業,由其進行定期的廢棄物回收、運輸、處理。通過這樣的手段和方式,可以降低農村生活廢棄物處理成本,實現市場資本的最優化利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這些廢棄物,并可以讓居民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政府從供給者和監管者的雙重身份中脫身出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監管者。
3.不可回收廢棄物處理方法
①蚯蚓堆肥法
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這類廚余廢棄物居民一般主要以收集然后隨意丟棄,焚燒為主。然而實際上,這種廢棄物也是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的,可以采用一種對于一般農村居民簡單便捷的處理方法——蚯蚓堆肥法,蚯蚓在農村是很普遍的生物。蚯蚓堆肥法是指利用蚯蚓吞食大量的廚余垃圾,并將其與土壤混合,通過砂囊的機械研磨作用和腸道內的生物化學作用講有機物轉化為自身或其他生物可以利用的營養物質。這種方式可以迅速的分解廚余廢棄物,不會因為長期堆積或者焚燒而導致對土壤和環境的污染。
②厭氧處理法
人畜糞便作為一種潛在的“廢棄物資源”,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不僅可以減少本身對于環境的污染,還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的利益。糞便可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為居民提供燃料。目前,這種工藝已經比較成熟,在很多地區都有應用,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中國農村擁有沼氣池的農戶為5000萬戶。并且有相關政策的扶持,國家對農戶相對集中的村莊,以農村居民為用氣對象,按照“統一建池、集中供氣、綜合利用”的原則,支持建設以畜禽糞便或秸稈為原料的小型沼氣。農民利用糞便制沼氣,使得人畜糞便得到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③衛生填埋法
針對無害廢棄物,對于一些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可以直接利用空地進行挖坑處理作為填埋場所,而相對發達的農村地區選擇相對封閉的地質環境作為天然屏障、利用工程措施構筑人工襯層作為人工屏障進行處理。在底層進行防滲,垃圾填埋、壓實后,頂層覆蓋土層,使垃圾在厭氧條件下發酵,以達到無害化處理。對于處于山區的農村地區,要避開選用洼地、山谷進行填埋,選擇遠離水源和居住地的適宜地點,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④集中焚燒法
焚燒是處理廢棄物最常用的手段,針對不可回收的無害廢棄物,集中焚燒法是科學和合理的。將無害的廢棄物進行集中焚燒,得到高效、穩定、快速的清潔處理。處理量大,減容量好。對于一些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可以采用垃圾焚燒爐裝置,使不可回收的無害廢棄物在爐內封閉缺氧的環境下,產生可燃氣體。這些氣體是廢棄物再生的新能源,具有很高的熱能。并通過尾氣處理塔氧化煙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從而達到資源利用、保護環境的目的。
⑤專用垃圾桶回收處理法
專用垃圾桶回收處理法主要針對有害廢棄物,比如: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類廢棄物如果不加以科學處理、隨意丟棄的話造成的危害是遠遠超出其他廢棄物的。應該在特定的幾個地方安裝這類廢棄物的專用垃圾桶,然后定期安排人員來收走送往城市指定的地方處理回收。這個方法雖然在實踐中可能存在有些意識不高的農村居民因為嫌麻煩而不將有害廢棄物放到特定的垃圾桶中去,所以宣傳工作的也要貫徹落實。
(四)配套政策
政府有責任有義務履行管理公共衛生事業的職責,由政府作為主體,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進一步保障廢棄物處理模式的有效運行,提高廢棄物處理效率。
1.加大農村衛生配套設施投入。我國政府對農村地區的環保投入數量仍處于低水平狀態,直接導致農村廢棄物處理設施設備落后,環衛體系建立存在障礙。要加大農村衛生設施配套設施的投入,實現廢棄物的有效處理。環境衛生保潔基礎設施要進行科學規劃,各單位要加大投入,有效解決環衛設施陳舊、數量不足、不配套、無廢棄物處理設施等問題。
2.開展最美衛生鄉村評選活動。開展最美衛生鄉村評選活動,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導農村建設。對參評村從“村莊環境、衛生整潔程度、村民環境保護意識”等三個方面進行考評。對獲獎的“最美衛生鄉村”制作專題頁面集中展示,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并頒發獲獎證書,并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等進行宣傳。發揮最美衛生鄉村示范引領的作用,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提高村民的集體榮譽感和對環境保護的參與程度,推動農村生態保護、鄉風文明。
3.定期開展農村衛生專項整治活動。定期開展農村衛生專項整治活動,加強督導檢查,確保工作落實。各鎮(街道)要相應成立農村生活廢棄物治理行動工作領導小組,按月、季度定期統籌安排行動。嚴格對照環境衛生評分標準進行逐一評分,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對存在的問題給予通報批評,責令按時整改。
4.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教育。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教育,從源頭上減少廢棄物污染。發揮各種宣傳載體的作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機關單位、社區、村等場所的宣傳欄,以及發放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宣傳教育活動;中小學校開設環衛常識課,大力宣傳科學、衛生、環保方面的知識,宣傳環境保護的現實意義,宣傳廢棄物污染的危害性,引導、促進廣大村民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從而從源頭上減少廢棄物的污染。
五、結論
本文通知對湖南省長沙市、婁底市、永州市等地區的農村進行調查,分析了現有處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在遵照成本效益、因地制宜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的廢棄物處理模式,來倡導村民踐行。以期待穩步推進農村生活廢棄物分類減量、收運處理等工作,使得農村生活廢棄物得到綜合治理,同時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用來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張武晴,盧明湘,唐卓,丁曉艷.農村廢棄物資源化與再利用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7):39-41
[2]陳永根,周傳斌,朱慧芳,王如松.發達地區農村固體廢棄物管理與資源化策略[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5(6):940-946
[3]趙志遠.新農村建設中廢棄物處理現狀與出路分析[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6):38-41
[4]郭鵬飛,張潔,等.南陵縣大浦新農村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初探[J].浙江農業科學,2014(12):1918-1921
[5]江文娟,顧瑒,劉格格,曹倩文,邱安安.我國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調查及法律現狀研究[J].北京農業,2014(6):256-257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