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威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與學的重要載體,老師依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則利用教材進行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備考。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編寫優秀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等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來。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學校教師在這些存在問題的方面坐在一起,進行新一輪的探討和修改,進而充分發揮教材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核心素養
1 將核心素養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編寫中
2014年4月8日,國家教育部正式下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意見》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所謂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羅燕芬對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以新的闡述:學生通過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育以及自身的認識實踐活動,從中獲取有關的思想政治學科的知識和能力、情感、價值觀的素養。突出把握“素養”的要旨——既要講求知識的傳導和技能的培養,更要關注如何使能力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并服務于終身學習。筆者認為從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結合教材編寫的角度來看,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
1.1 培養學生理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就是在確定相信什么或做時所進行的理性而全面的思考的過程。最關鍵的是要有懷疑精神,基礎是公正,目標是實現對一個事物的全面,客觀的認識。批判性思維不僅需要體現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更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知識與情感價值觀統一的課程,不但要對高中生進行基本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更要著眼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分析、判斷、論證以期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認識。
1.2 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是指個人或組織履行社會義務、承擔社會責任的道德意識和價值意識,以及履行社會責任、愿意奉獻的道德情感和行動。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強調,有必要加強公共道德和道德教育,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提出: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構建實踐性、開放性課堂,引導學生了解社會,適應社會活動,感受知識的價值和意義。
1.3 完善學生勞動意識
勞動觀是人們對勞動的基本觀點和看法。勞動觀念是學生勞動價值意識的反映,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意愿.。勞動教育從其基本素質劃分,為勞動觀點、態度、習慣。在學校的勞動教育中,往往兩者都與其他教育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2 實現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與黨的方針政策的對接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編寫是需要一個精益求精、循序漸進的過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培育新一代中國人的重要載體之一,必須加強對自身的修正和發展完善,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能為教學所用,為教學服務的教學材料。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與黨的方針政策實現“無縫隙”對接時,應從幾個方面重點把握。
2.1 貫徹黨的精神
2012年11月,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來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隨著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的召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做出指示,所以在編寫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時候,要把黨的精神融入教材的編寫內容中,為實現“兩年一百年”目標,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2.2 抓住時代的脈搏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應該時刻關注國家發展動向,在國家的形式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及時的更新教材的相關內容,使高中生及時更新自己的信息范圍,認真的貫徹黨的方針政策。比如,2012年十八大的召開之后,關于《經濟生活》教材在編寫上就發生變化,在第二單元中的“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還有一處是把“為了解決社會的主要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改為“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一條基本要求”。事實證明,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要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政治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和生態發展,這樣才能抓住時代的脈搏。
2.3 結合學生生活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編寫上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原則,教材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黨的方針政策融入進學生的生活中去,讓學生們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上有一種“獲得感”。
當然,新教材的產生需要過程,剛剛開始存在不足之處是在所難免的,只有堅定黨的領導、把握時代潮流、貼近學生生活,并結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新的教材必將受到高中一線教師的認可和信任,學生們的喜愛和對待。新的教材將被時代賦予新的生命力,讓我們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參考文獻
[1]趙婀娜,趙婷玉.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N].北京:人民日報,2016(09):13.
[2]羅燕芬.高中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實現途徑[J].教育導刊(上半月刊),2013(05):85.
[3]田心銘.關于新課標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修訂說明[J].課程教材教法,2013(07):44.
作者單位
吉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吉林省長春市 1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