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婷
【摘 要】在當今以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為最終目的的外語教學中,使學生具備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極其重要,特別是小學英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利用創設情境,營造英語氛圍,讓學生樂于交流;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開放性,點燃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拓展學生英語思維的空間,在各個方面引導學生,讓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學生的課堂和生活。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能力;培養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課程改革的重點。教師在傳授給學生英語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的過程中,應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現結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談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營造英語氛圍
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口語交際訓練中。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語言交流情境,既激發了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擴展了學生綜合語言知識的運用,對拓寬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活學活用語言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通常是由問題情境產生的,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例如,針對新授句型“How much is it?”的教學,教師有意識創設交際情景與學生進行真實語言交流: How do you do?How do you do?/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How old are you?I am eleven/How many pens?Ten.教師再趁機引入“How much is it?”的教學。如此,學生在教師有意識地創設用“How”引導的特殊疑問進行真實語言交流中,思維能力的靈活性得到了培養。
二、養成大膽開口,不怕講錯的好習慣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這樣的道理:學游泳,就得下水;學英語離不開說話練習,只有“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在不斷的使用中才能熟練地掌握。對學生能大膽練習朗讀的好習慣,要及時表揚,多鼓勵。對出現的語言毛病,要藝術地靈活地加以指正,糾正后要指出:說英語就要有膽量,要有不怕嘲笑的勇氣,這樣才能學好英語,不敢說就永遠也學不好英語。
三、培養學生處處學英語的習慣
小學英語課有限,所以應引導學生以自學的方式在課外去學習,讓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一)養成晨讀的習慣。提倡每天早晨都要大聲朗讀或背誦,這樣不僅動口,而且動腦,更訓練口語和聽力。(二)多聽英語錄音兒歌、小故事,多看英語光碟。(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英語材料,其中豐富多彩的內容不僅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對于在閱讀中遇到的名言警句、諺語、俗語,還可以讓學生們收集摘抄下來,使其邊學邊動手,養成主動學習英語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家長與教師嚴要求、多引導、勤督促、常鼓勵,并在過程中逐一落實,貴在堅持。只要持之以恒,當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后,學英語就不是一件難事。
四、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用英語想英語
為什么很多學生學了多年英語,卻講不出幾句地道的英語,不敢同外國人交談呢?究其原因是他們對英語國家的文化和風俗習慣了解不夠,根本無法用英語進行思維。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非常重視語言文化的教學,非常注重學生語言思維的形成,如當教學問候語“How do you do?”時,我便講清這是一句用在初次見面時比較正規的問候語,如果是同學或熟人之間的問候,只要用“Hi”或“Hello”就行了。又如在教“How old are you?”這一日常用語時,我告訴學生,講英語的人很重視隱私,在中國人眼里是出于好心、關心,認為是“good manners”,而在西方國家卻被認為是“bad manners”。所以同外國人談話時避免問“How old are you?”之類的句子。教學中,我還發現初學者因受漢語思維方式的影響,說出中國式的英語,如“Good morning.Teacher Shi.”這也是不了解西方國家文化而造成的現象,與漢語不同,英語的teacher是一種職業,不是稱呼,不能放在姓名前面。由此可見,在語言教學的同時不能忽視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教學,如果能在語言中教文化,在文化中教語言,就可以使學生從較深層次去理解和把握語言,自然而然地學會用英語想,從而形成英語的思維方式,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最后,教育應通過各種途徑,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成為新世紀所需要的人才。教師作為創新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主動開拓進取。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干什么”,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積極的引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動力才會不斷的提高,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