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
【摘要】如何提高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將運用圖示理論,結合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的特點,闡述了圖示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運用中的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圖示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發展中的運用,來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圖示理論 英語閱讀 語言圖示
高中階段英語閱讀能力是英語語言學習者聽、說、讀、寫、譯五大英語技能中的一大技能,是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考英語能力考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閱讀能力是語言能力的重要方面。語言學家古德曼就曾經說過:“閱讀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語言心理活動過程。是作者、語言信息和讀者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是讀者單方面的‘對號入座式的單純的語言活動。” 然而,許多學生正是在這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如閱讀材料難以理解,或者錯誤地理解了所讀內容。所以現行高中英語教學中都反復介紹了各種閱讀技能,例如:如何抓住文章大意,如何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如何在閱讀中作出推理等,并配備相關練習,以指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在這些閱讀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會影響到學生的閱讀效果,導致校內英語學習和校外英語運用的不理想。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發現了影響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即缺乏理解語篇所要求的背景圖示,也就是缺少在圖示理論指導下進行閱讀和理解的能力。
圖式理論是人們在認識新的事物時,將自身頭腦中多年來形成的對事物的概念認識、以往知識結構背景等與新事物相聯系,從而產生的在自身已經形成的圖式基礎之上對于外部新事物的認知。從上個世紀 60 年代后開始,就有國外學者從圖示的角度重新審視閱讀理解的研究,我國近些年相關的研究也有很多,林挺(1996)認為,第二語言閱讀理解是一個復雜的作者的思維與讀者的先驗知識和記憶互動的過程,并不是作者向讀者單方輸入信息的過程。Goodman(1989)曾經提出閱讀就像是一種心理猜謎游戲。所以,英語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一定會借助讀者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儲備。因此,第二語言閱讀應被看做是所閱讀的語篇中的語言知識和讀者腦中各種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閱讀的效果是建立在閱讀者的背景知識和經驗、對所閱讀材料的了解程度以及閱讀前的心理準備之上的。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閱讀理解的最終效果,也間接地會影響到閱讀者的興趣和自信。也就是說,閱讀者在理解語言材料時,除了運用對語言的基本解碼技能外,他必須把自己所知道的有關閱讀材料主題的內容,即圖式理論運用于閱讀理解過程中。在第二語言閱讀教學中,有意拓寬閱讀者的圖式,才能有效提高閱讀效果的這一觀點已被許多從事教學的工作者所認可。在Pearson and Johnson(1978)向外語教師們提供的幾點幫助學生拓寬圖式的建議中,不難發現高中英語閱讀教材和測試方式已經使用圍繞主題的背景知識引入,直接解釋、改述等方式來喚起學生大腦中原有的內容圖示和語言圖示。但這種方式在面對基礎相對薄弱、學習動力不足和學習策略不當的學生時,卻需要一種更為切實可行的方式來貫徹圖示理論的運用。
一、圖示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運用中的發展過程
1.閱讀教學是激活語言圖示的過程。在高中階段閱讀教學可以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主題,不同的領域往往有專門的詞匯,尤其是涉及科技、醫學等領域的專業術語常常會影響讀者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分詞、倒裝結構、虛擬語氣等語法知識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對語篇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影響。語感能力越強,語言圖示信息被激活的程度就越高;語言認知能力越強,對語篇的理解能力也就越強,反之亦然。
You cant be too careful while you are driving on the highway. (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再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All his friends did not turn up in his birthday party yesterday. (昨天他的朋友沒有全部都出現在他的生日會。)
Colin is absent in Shanghai. (科林去上海了,不在這里。)
The bank is open around the clock.(那家銀行24小時營業。)
如果讀者沒有豐富的語言圖示知識,就會因無法理解劃線部分的真實含義而影響閱讀效果。
2.閱讀教學也是構建內容圖示的過程。內容圖式是指讀者通過各種渠道所積累的對世界的認知以及對所讀語篇內容、背景知識( 如政治背景、歷史淵源、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文化內涵等) 的熟悉程度,這些儲存在人腦中的已有知識構架成一個主圖式、子圖式縱橫交錯的龐大網絡系統,表現出極強的能動性、開放性和延展性,具有特定文化的特征,有助于讀者把握語境,增強語篇意識、語篇分析能力以及語言的交際能力。內容圖式具有較強的連貫性、統一性和整體性,對于閱讀理解力的加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內容圖式為理解語篇的含義提供了相應的理解捷徑,因為相關圖式為吸收語篇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在信息的讀取過程中,讀者對事物的發展過程、環節和語言材料以及涉及的內容有了一個預期,篇章中的內容與讀者頭腦中的知識圖式更易融合成新的、更為具體的圖式,從而提高閱讀理解的效率。其次,內容圖式有助于讀者準確推測和預知語篇內容。人們在閱讀具體的語篇時,所讀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激活讀者頭腦中與原文相關的圖式信息,而這種圖式一旦被激活就有助于預測所讀語篇下一步可能出現的情景,通過分析、比較和推理,得出合乎邏輯的推斷,從而理解和吸收話語信息,提高對信息理解的準確性與精確度,解讀并理解文本的真實意義,進而激發學習動機,促進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和轉化。所以讀者對語篇的內容越熟悉就越容易理解文章,熟悉程度和閱讀理解成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話題越熟悉,閱讀理解的效果也就越好,反之亦然。
基于以上閱讀教學中圖示的發展過程,筆者進一步探討在高中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的圖式理論的運用情況:
二、圖示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1.充分發揮圖式功能在閱讀前的作用實現已有圖式的激活。學生要想較為準確的把握英語閱讀材料的大致含義,離不開兩個最為基礎的條件:一是要擁有與所給的英語閱讀材料基本相吻合的圖式基礎;二是在學生進行材料的閱讀過程中 正確地回憶起相應的圖式。而在英語閱讀教學前的準備活動,其主要的目標是實現將學生所隱藏的圖式進行激活,將所給的英語閱讀材料的背景知識與學生自身圖式的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教師可以利用與英語閱讀教材配套的圖片,事物和影片等盡可能的向學生展示相關的閱讀背景知識。如在學生閱讀關于圣誕節的英語閱讀材料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圣誕節的由來、習俗以及歷史話題等這樣做可以引起學生在閱讀之前對文章的好奇心。此外,英語教師可以事先提出閱讀材料的關鍵詞,要求學生聯系以往的閱讀材料,根據以往相類似文章的閱讀經驗,建立對英語閱讀材料的大致印象,對所給材料的內容作出初步的判斷。
2.應用現代圖示理論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建立新的圖示。現代圖示理論是自上而下(top-down model)的閱讀模式,是讀者依據自己的經歷或掌握的背景知識對篇章進行預測,然后在閱讀過程中尋找細節來驗證這些預測,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把現代圖示閱讀教學理念融入進去,補充學生缺乏的知識圖示結構,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圖示結構對篇章進行預測,用已有的知識與篇章的新知識進行比對、吸收、內化從而達到對篇章的理解。這是一個具有創造性,閱讀正確率更高的閱讀過程。為了使學生掌握這一閱讀策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從閱讀材料的各個部分提取相關的信息:一是使學生從文章的首位找到文章的主題;二是使學生在從文章中的各段首尾找文章的大意;三是教會學生注意閱讀材料的相關信號詞:例如表明事件發生順序詞匯,如 first of all,whats more,additionally,eventually等,或者表示文章作者觀點的詞組,如from my point of view,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n my opinion等。
3.及時鞏固圖示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后的作用。在學生閱讀完相關材料后,教師可以通過行閱讀材料的改寫、復述、人物角色扮演等形式,幫助學生進行圖式的鞏固。使學生在英語閱讀課堂后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作用,并在以后的實際運用中將自己已經形成的圖式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當中去,更加豐富自己的圖式。
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動態認知過程,圖示理論對于閱讀理解具有重大影響,同時也決定著閱讀速度,閱讀能力等一系列問題,這也是注重研究并開發圖示理論并使之應用于提高英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原因所在。在英語圖式教學實踐時,更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背景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不斷調動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提高其英語閱讀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實現英語閱讀的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潔.論圖示機構在英語閱讀中的作用[J].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11(7).
[2]馬海英.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2).
[3]康德.趙鵬譯.論教育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4]才秀穎.以圖式閱讀理論指導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的研究[J].海外英語,2015,(1).
[5]莫瓊.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教學[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6]高春梅.圖示理論對大學生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