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玉洪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化,目前高考地理試題也在逐漸變化,應用型與能力型試題逐漸增多,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景題也開始出現,基于此,本文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驗,對高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屬于高中階段地理教學的有效途徑,對幫助學生積累地理知識,培養創新思維能力,促進人文素養的提升意義重大。所以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根據高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的設計生活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地理學習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促進地理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傳統地理教學的弊端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僅僅是交給學生相對基礎的概念與規律,對地理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并未深入講解。實際上,很多地理知識規律都和實際生活存在緊密聯系,教師必須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地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這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新課程改革之后,地理知識也更加多元化,很多現代化的教學理念被提出,讓生活化教學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但是實際教學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升[1]。
從根本上而言,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屬于教師與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過去的教學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學的本質。從學校方面來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略了現實生活的教育意義,反而更加注重課堂知識理論的教學,而很大一部分教師沒有及時的疏通與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僅僅是一味的給學生講解或演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最終導致學生缺乏主動選擇、建構和吸收知識的能力。鑒于此,唯有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才能夠真正解決過去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夠讓學生得以全面健康發展。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把生活中的現象引入教學
地理知識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將生活中的現象引入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例如說太陽直射點移動規律相關知識,如果單純的進行理論講解相對來說較為抽象,學生也難以理解。我們在實際的課堂導入時可以這樣做:首先要求學生了解熟悉二十四節氣歌,之后告訴他們二十四節氣歌的基本原理,即按照太陽在黃道中的具體位置來把一年分為二十四個段落。太陽每經過一個節氣的時間差異不大,因此二十四節氣在每年的公歷時間基本一致,同時每年特定節氣前后都會產生相似的天氣現象,對于農業生產來說意義重大,是典型的和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地理知識。用二十四節氣歌進行新課導入,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掌握地理知識的價值,激發其學習興趣。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涉及到和本地區地理地貌相同的知識點時,可以把生活中的地理樣本帶進課堂中。例如說貴州地區的學校在講到喀斯特熔巖時,教師可收集一些石鐘乳標本帶進課堂,讓學生認真仔細的觀察,進而引導他們分析石鐘乳的成因,聯系化學知識來讓學生在課堂中對石鐘乳的組成成分進行化學測試。通過外部觀察和測試分析,再結合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溶洞內的石鐘乳,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其形成原理。
(二)在教學中創建生活情境
因為高中生生活范圍的制約,對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很多其他地區的場景往往較為陌生,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也無法將他們真正帶到這些地理現場。基于此教師可選擇創設生活情景的方式,能夠很好的解決陌生感的問題。例如說借助于多媒體視頻,把各種地理地貌直接呈現出來,搭建虛擬情境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地形特征。若條件允許,還可以選擇3D軟件建立地理模型,讓學生在計算機實踐操作中感受,從而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例如說云貴高原中的喀斯特地貌,僅僅用圖片或者視頻往往很難讓學生深刻了解其特征,若采取3D模型展示或者第一人稱視角操作感受,所起到的效果會更好。
又比如說地殼運動,我們是不可能讓學生親身體驗的,為了讓他們可以更加直觀的理解,可借助于虛擬3D模擬視頻來演示;而喜馬拉雅山的隆起過程,只有結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制作出準確的3D模擬視頻,給學生展示隆起的過程,才可以讓他們更快的理解知識;火山口的形成等也能夠選擇這一方式進行演示。借助于上述實際教學案例我們能夠發現,依靠現代化技術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營造生活情景,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很多無法親身體驗的內容,讓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化,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將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生活屬于地理教學的基礎,地理知識理論的學習在于不斷的完善與發展生活。所以,高中課堂教學應當和實際生活相關問題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把掌握到地理知識合理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把地理知識理論轉化成為生活問題,可以更好的實現知識遷移與創造[2]。
比如說時區的計算這部分知識內容,筆者設計了如下例題:某飛機于10月1日上午10時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目的地為紐約,飛行時間8小時,請問當飛機抵達紐約國際機場時,當地時間是多少?此例題設計屬于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也反映了時區計算的地理知識。這樣的例題不僅可以讓地理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有更加緊密的聯系,同時還可以提高解題方法的實用性,可以讓學生更主動的將掌握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生活中來。總之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將知識理論轉化為生活問題常常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學習欲望的刺激下,學生才能夠更加主動的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進而達到生活化教學的目的。結語:總之,生活化教學模式更加強調知識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進而準確的了解到知識的價值,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體驗學習的樂趣。另外還能夠幫助學生架構起地理知識和生活實踐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借助于生活化的情景、材料,將地理知識以更好的方式呈獻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婧琳.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研究[J].學周刊,2016,3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