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這種教學背景下,學生才是學習主體,而教師應該是教學的主導,從而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以問題為中心能夠有效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保證教學質量,為此,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問題中心的有效教學進行了探討,以期能最大程度發揮問題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中心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綜合型素質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使得教學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書本知識教學,其更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這也使得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受到了較為廣泛的關注。在中國傳統的講授教學不可能被取代的背景下,以問題為主導的課堂教學,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引發不同的思維角度,進而就能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在對學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教學,其實際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為了更好地保證問題教學的質量,筆者也對其進行了適當的分析,并且也就以問題為中心的小學數學教學措施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設問引路,激發智趣
在對學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以問題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教學,首先就要讓學生發現數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學生才能提出問題,最后就能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引導學生發現教學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其能夠提出問題,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提出問題,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進而才能使問題教學質量得到保障,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準備課《數一數》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在兒童樂園中,同學們能夠看見什么呢?”
“在兒童樂園中,我們能看見有很多東西,同學們能夠數一數有多少個木馬嗎?”
在以往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單純對書本進行閱讀,或者是跟著教師的思想展開教學活動,因此,教學質量大打折扣,但是,在以問題為中心教學過程中,通過這幾個問題,學生就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尋找答案,產生知識建構的欲望和思想,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提出這些問題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就會對問題進行思考,而學生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以及數一數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開始,能夠為知識的主動探究打開學問之門,同時也為進一步探究做好了鋪墊,從而就能有效地實現這一章教學目的,讓學生能夠懂得怎樣去數一數,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在以問題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就需要積極地提出教學問題,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追問誘導,探究深化
在以問題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提出問題之外,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這樣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而學生思維邏輯能力得到發展之后,學習過程變得簡單,學習體驗更加深刻,從而就能取得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也是問題教學的主要和關鍵內容之一。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以此來保證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人教版《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這一章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式進行交流和探討,可以提出問題:
“如果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滿長方形之后,發現能夠擺30個小正方形,這個時候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除此之外,你們覺得還有什么樣的方式能夠對長方形的面積進行計算呢?”
針對第一個問題,學生能夠明顯地發現,長方形面積是30平方厘米;
而針對第二個問題,學生思考了一會說:“老師,我覺得這種計算方式太麻煩了。”可是學生又不能想出另外的計算方式,這個時候,有一個學生思維比較發散,提出:“教師,那么我也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長方形長為6cm,寬為5cm,之后再將6×5,就可以得出長方形面積是30平方厘米了。”
學生聽到這位同學的計算方式,都覺得這種計算方式更加簡單。而這種教學方式就屬于問題探究的過程,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用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而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就能更加清楚地知道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由來,從而就能更好地理解這一概念,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問題教學的重視程度,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提出教學問題,并且還要保證問題具有一定的擴展性或者是可思考性,以此來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而學生在思考的過程,就是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理解的過程,這樣就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由此可見,問題教學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樣學生在今后數學學習過程中,就能更好的掌握并且理解數學理念或者是規律,這也是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數學教學的最大價值體現。
三、窮問明理,有效拓展
在以問題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真正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可以適時的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留白問題,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就能對問題中所存在的數學規律進行思考,從而就能更好地掌握相關規律,并且還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人教版《比大小》這章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小學五年級四位學生跳遠成績單展示給學生,如圖1,之后再讓學生針對這章成績單討論:
“哪位學生是第一名,并且針對這一結論說明自己的理由。”
剛開始有學生認為是小明,也有學生認為是小洪,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再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整數部分我們發現小明和小洪成績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可以從小數后面對兩位學生進行對比,那你們看看,誰是第一呢?”
通過這一指點,所有學生都說:“小明是第一名”。在學生都知道誰第一名之后,教師可以提問:“那么假設現在(不要)小風是第三名,那么小風可能跳了幾米呢?”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讓學生對比四位跳遠數據回答誰是第一名,針對這一問題,就能夠有效地起到《比大小》這一目的,之后,教師還在教學過程中對其中一個數據進行了留白處理,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最大程度激發了學生思維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廣度,進而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以問題對學生進行教學,一定要盡可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提出留白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思維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為其今后數學學習打下嚴實的基礎,進而就能真正發揮問題教學的價值,最大程度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和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要想保證其教學質量和效率,就一定要對以往的教學方式以及理念進行適當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而教師則在其中做好引導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其教學質量。以問題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教學,就能很好的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真正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問題教學的重視程度,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提出問題對學生進行教學,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留白,這樣學生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發展,從而就能最大程度發揮問題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顧建芳.基于問題中心的有效教學——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78(4):95-96
[2]朱立祥.以問題為中心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探析[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6.12(1):58-59
[3]陳英宇.基于新課程改革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初探[J]. 魅力中國,2011.22(12):309-309
[4]萬小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問題”教學模式的構建及有效運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45(2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