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迅速的時代,藝術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而為了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舞蹈藝術教學成為素質教學不可缺少的課程。但目前高校的舞蹈教學模式參差不齊,體制還不是很完善。尤其高職院校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本文圍繞此問題展開探討分析,希望能夠幫助高職院校老師更好的研究高職舞蹈教學,促進高職舞蹈教學模式多元化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舞蹈教學;實踐實操
1 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1.1 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不清晰
高職院校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性,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舞蹈技能,讓他們從實踐中去感受的舞蹈的樂趣和魅力,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高職院校并不像本科院校那樣培養高精尖舞蹈人才,而是更多的培養適用社會的高級職業舞蹈人才。
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想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觀念和行動必須要時時更新,時時創新。而舞蹈教學方法卻一直保留傳統教學模式,也因此使得教學節奏與時代步伐脫節,大幅度降低了教學的效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尤其在高職院校很多教師拋不開本科專業情結,依然照搬院派專業教學模式,追求“高、精、尖”教學。大不部分時間都花在動作講解、示范、模仿上,以細摳細節掌握風格為課堂的重難點,加上學生人數較多這樣一堂課時間很快結束,課堂教學的重心依然還是在老師身上,根本達不到教學目的和效果。而這種教學的模式和理念是不符合現代教育觀的,高職院校應該以學、練、做為教學基本,以學生實操為中心,一切圍繞學生展開,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練習和創造,而不是一味的講解模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舞蹈實踐教學的目的。舞蹈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目,因此必須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不斷練習,加深對于動作的印象。而許多學生在學習時,錯誤的以為模仿老師的動作就是學習,結果往往是照貓畫虎,本身底子薄弱,最后學的不倫不類,根本沒有學習到舞蹈的精華,只是學到了皮毛,在接下來的創作過程中會成為嚴重的阻礙。
此外,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學的課時因為體制原因,教學課時遠遠不夠,加上課堂上老師還是會浪費很多時間在講解專業知識上。雖然學習一門藝術勢必要對這門藝術有著基本的了解,但還是多練多實踐才能提升學習的效率,要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在對基本知識有一定基礎了解的同時必須給出充裕時間加大動作練習的力度和頻率,學生在不斷練習中體驗到快樂和收獲,在不斷練習中摸索到屬于自己學習方法,慢慢有了自信對舞蹈的興趣也會更加濃厚,自然進步的就會更快。
1.2 學生缺乏身體素質和專業舞蹈意識
很多高職學生都是普通高中上來以及中職,舞蹈學習對于她們來說只是為了應付藝術聯考、臨時拜師和去培訓中心找老師學幾節課,幾乎上來都是零基礎,所以對舞蹈專業學習幾乎是陌生,根本談不上專業意識。高職學生多數都是普高考上來,在上大學之前,基本上每個學生受到的教育都是文化教育,在教室中待的時間過長,很少有機會能夠切身的接觸舞蹈藝術。在她們心中舞蹈學習并非那么難,只是需要身體動一動合著音樂跳出來就好了,根本不知道還有什么基本功練習和舞蹈風格訓練什么胳膊腿和腰。而本科學院大都是藝校畢業或者是藝術高中的學生,她們從小就有有藝術氛圍的熏陶,舞蹈專業意識較強,知道舞蹈是怎樣學習和練習的,一考上來就可以進行專業的訓練。所以高職院校學生,一來上課,就是壓腿,下腰等軟度練習,又痛又枯燥。因此,馬上學習興趣和勁頭全無,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這就讓舞蹈這趟課喪失了基本的意義。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感覺到吃力,只能機械的記住簡單動作。因此,總是很難完善自身的舞蹈程素質,使自己的舞蹈藝術更上一層樓。很多學生在上課時候跟不上老師的動作,老師就得調整教學進度,從而影響了整體的教學質量,使整個教學陷入僵局。
2 高職院校舞蹈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法
2.1 用情感引導學生領悟舞蹈的內涵
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極具靈感和靈性的活動。感情是舞蹈的靈魂,沒有情感的舞蹈,就仿佛失去靈魂的人類,空有一具軀殼,整個舞蹈讓人感覺蒼白而無力。這是多么精準的動作也彌補不了的致命缺點。因此,在舞蹈教學之前,要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舞蹈,這支舞蹈索要表達的內容,要讓學生們在情感上理解這支舞蹈,才能通過動作表達出來情感。而想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本身必須對舞蹈有強烈的共鳴,能把舞蹈所表達的情感展現出來。從而通過情感和激情打動學生,讓學生們找到自信,喜歡上舞蹈。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理解情感在舞蹈中的重要性而不只是簡簡單單的記住幾個機械的動作。要讓她們喜歡舞蹈,愛上舞蹈就要時時對學生們進行舞蹈藝術的熏陶,讓她們多去欣賞舞蹈感受舞蹈,學會用心去理解每支舞蹈表達的內容,用心享受每支舞蹈帶來的美。學生們慢慢對舞蹈學習有了濃厚興趣,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自然也就可以把興趣和熱情注入到舞蹈學習當中,逐漸加強他們對于舞蹈藝術的感悟,升華教學的主題,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加強自律學習的意識。
2.2 精簡教學內容,突出高職特色。
教學重信息、重實用、重全面高職屬于專科教育,學制3年。如何在3年時間里綜合考慮培養對象、培養目標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是專業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因此,高職教育需更重信息,更講究實用性和全面性。首先,學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廣泛的舞蹈信息。要改變舞蹈學科劃分過細、過窄的狀況,避免學院派訓練過分追求技術規范性的特點,創造對各類不同的舞蹈信息大量接納的機會。比如在舞蹈學院的教學中,朝鮮舞要從基本體態、屈伸訓練、手位、腳位慢慢練起,至少要學滿一個學期。而在高職舞蹈教育中,朝鮮舞則只作為一個較小的信息部分,教學時間大約控制在6周左右,而且在6周的時間里學生更多的是期望學習古洛里、安旦等不同節奏風格的成型舞蹈組合,這就要求教師應放棄對基本元素訓練的過高要求,給予學生朝鮮舞總體外形風格的信息。其次,選擇的教學內容針對性要強,如省略技巧訓練而加強舞蹈編導訓練,增加劇目排練等科目,最終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知識技能覆蓋面廣、具備實踐能力的全面實用型人才。
2.3 課堂內容加強實踐教學
藝術實踐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要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舞蹈基本知識,自己編創、排練節目,教師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導。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進了他們的舞蹈理論與技法的實際運用,使他們在創造性實踐中體會美、表現美。同時,根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加大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所占的比重,帶她們多去觀看演出,多參與實踐文藝活動,給她們布置課后作業,鼓勵他們在課下通過視頻教材觀摩和網絡欣賞學習,利用課上課下互動學習,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訓環節,每個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必須自己學會一支舞、編創一支舞,增加教學觀摩的次數,并注重實操。逐漸加大實踐、實操實習的力度,注重實習基地的建設,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在社會中鍛煉,在實踐中學習。
2.4 教學模式多元化突出藝術創新思維
在高職學院的舞蹈教學過程中,多融入多元化的教學形式。既能給課堂增添趣味性,又能提升學生的舞蹈技能。使他們成為創新型的人才。當然,創新是建立在一定的舞蹈基礎上的,所以也要督促學生練習基本功,才能創造出好的舞蹈。
舞蹈種類繁多,要想掌握多種舞蹈技能,就要了解該類舞蹈的文化背景,特色。例如民族舞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并表達民族的風情,特點就是柔美和優雅,而爵士舞就是比較現代,充滿動感的舞蹈,因此對于節奏感的要求比較強。在舞蹈《豐收歌》中,運用肢體、情感、眼神、音樂等把豐收的景象表現的淋漓盡致。要想使舞蹈的技術有所提升,就要了解舞蹈相對應的文化,因此,應該注重對于學生舞蹈特性的培養,才能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揮,創造出新的舞蹈,屬于他們自己的個性的舞蹈。
2.5 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每個學生在舞蹈天分方面各不相同,不同性格的學生適合不同的舞蹈類別,因此,應該針對學生的基本功,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教師首先要對學生有基本的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擅長的方面,才能針對不同學生擬出不同的教學方案。可以讓學生結成小組,在課上和課下都互相督促,互相鼓勵,取長補短,一同為了提升舞蹈能力和努力。培養學生互相依靠、積極互動、創編舞蹈、表演舞蹈的合作能力。為了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要對學生進行社交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合作能力,要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與合作態度的培養,使他們能在學習中積極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舞蹈藝術的個性化會逐漸的演變成整體化的教學方式,從個體影響到整體,對學生的行為起到引導的作用并使他們的舞蹈進行深化。對舞蹈藝術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很高的幫助。
3 結語
舞蹈教學作為藝術素質教育的一種,被越來越多院校所重視。舞蹈不但給予大學生一種技能和愛好,更能培養大學生的情操和修養。因此,我們要積極解決舞蹈藝術教學中產生的各類問題,舞蹈藝術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密切聯系在一起,教學必須要做到量體裁衣,要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體質的不同做出及時的調整,做到因材施教達到寓教于樂的最終教學效果。從高職舞蹈的教學特點出發,緊緊圍繞學、做、練,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舞蹈教學,培養學生各方面舞蹈職業實操能力和綜合素養,為走向社會走向崗位奠定良好基礎,這也是高職院校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辦學理念。
參考文獻
[1]林琳.淺談工科高職院校學生的藝術教育——以舞蹈教學為例[J].群文天地,2010(02):97-98.
[2]汲艷蕊.淺談高職舞蹈教學中的策略與實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05):60-62.
[3]陳煜琴.淺談促進高職院校舞蹈教育發展的研究[C]//“決策論壇——科學決策的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2015.
作者簡介
劉倬,現為廣東文藝職業學院舞蹈學講師。研究方向為舞蹈教育教學。
作者單位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廣東省廣州市 5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