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敏
我是一名小學班主任,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五個春秋。在工作中,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盡快記住每一個孩子。作為一名班主任,每次接到一個新班級,我都會盡快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姓名,去了解每一位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家庭情況等,因人施教。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我對他們真摯的愛,使他們都能主動打開自己的心扉,真誠地與我進行交流。
從多年的工作中我體會到,教育是個充滿生機的過程,是人與人心靈的相遇和對話。當孩子們在我身后追趕著喊“老師好!老師您辛苦了”這一聲聲稚嫩的童聲會伴隨著甜蜜和幸福溢滿心頭,我用微笑,換來與學生的心心相印,這種感覺唯獨從心底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動到心靈的深處。“每個人內(nèi)心最深的渴望就是被了解與欣賞。”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以日常活動為依托,凸顯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得到師生的“欣賞”,樹立自信心,從而形成了積極上進的心態(tài),逐步達到了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教師的微笑,體現(xiàn)了他的教育情懷。詩人說,微笑是陽光。師愛具有特殊的魅力,而教師的微笑,是教育學最好的一種手段,是讓師愛翱翔藍天的翅膀。新課程標準指出:“為了一切學生。”所以,我們的教育應(yīng)是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教育,我們的班級管理也應(yīng)是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管理。俗話說,“人與人不同,花有幾樣紅。”學生千差萬別,各有各的特點。有的聽話懂事,有的調(diào)皮搗蛋;有的活潑大方,有的拘謹膽小;有的樂于助人,有的斤斤計較……在這一方面,他可能很一般甚至很差;在那一方面,他可能就是佼佼者。如果我們僅以一樣的標準去要求他們,以一樣的教育手段去教育他們,以一樣的尺度去衡量他們,那只是極少數(shù)的學生才能得到教師的認可,只有少數(shù)學生才能在班級這片“星空”里閃爍光芒;而其他的學生猶如被云層遮住的星星,發(fā)不出光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肯定教育正是自我教育的前奏,一個從未得到過肯定的學生,很難給自己定位,很難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一個經(jīng)常得到肯定的學生,心里總會充滿自信,從主觀上就能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去轉(zhuǎn)化自己的劣勢,從而讓教師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說,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得到肯定的過程。“沒有一無是處的學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個好學生。”只要我們給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光的條件,他就一定能發(fā)出光來。
教師的微笑,體現(xiàn)了他良好的心境。記得有一個學生,上課時總是心不在焉。于是,每次我走進教室時,總是對他示以真誠微笑。起初,他還滿不在乎,時間久了,他終于被我的微笑感動、折服,漸漸的,課堂上也變得認真而可愛。當師愛長出了微笑的翅膀,教育就會真正成為一種我們夢寐以求的“師生和諧之樂,教師善教之樂,學生愛學之樂”的事業(yè)。
教師的微笑體現(xiàn)了他的人格魅力。一個有魅力的教師,懂得如何用微笑來收獲愛,用微笑來獲取信任。班級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基本環(huán)境,班級文化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源泉,學生個性發(fā)展是在班級文化背景下的活動和交往中實現(xiàn)的。良好的班級文化,它能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潛移默化地提升個人素養(yǎng)。我特別重視環(huán)境衛(wèi)生,首先從整治最基本的教室清潔衛(wèi)生入手,自己身先垂范,要求做到窗明幾凈。最初孩子們不會,我就手把手教,沒過多久,教室就能隨時保持干凈整潔了。接著就著手教室的布置,盡我所能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我主要以藍色和綠色作為教室的主色調(diào),因為藍色讓人輕松、思維敏捷,綠色充滿朝氣、富有生命力。然后和孩子們一起構(gòu)想班級理念,制定朗朗上口的班級公約、積極向上的班訓、鼓舞士氣的班級精神、催人奮進的奮斗目標、指引前行的班主任寄語和警示孩子的班級座右銘,讓孩子們每天早上上課之前齊誦一遍,以此來提醒他們、鞭策他們,同時也能提振精氣神。在這樣一種積極向上、溫馨和睦的氛圍中,孩子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歸宿感,自發(fā)地加入了班級文化的行列,他們的面貌煥然一新。
“起始于辛勞,收結(jié)于平淡”。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其實教師的工作沒有任何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偉績,唯有的是默默地耕耘,腳踏實地地踐行著為人之師的職責,同時我也堅信我對教育事業(yè)無怨無悔的執(zhí)著的追求,會使教書育人這一神圣的天職得到最真實、最鮮明、最生動的詮釋和升華,那就是——面帶微笑師愛永恒。愿我們面帶微笑,讓孩子的心田灑滿陽光。愿我們播種快樂,讓學生的明天更加輝煌,讓我們攜手并肩,風雨兼程,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