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勵貝
(重慶市第一中學 高2017級5班 重慶 400030)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互聯網行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這也就催生了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主要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平臺之上,提供金融服務的一種行為。互聯網金融具有很快的信息傳播速度,并且傳播規模較大且影響較為廣泛。本文就將針對互聯網金融發展與成長過程當中呈現出的特點進行分析,探究其所具有的風險特征,最終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進對策,以期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進步與健康發展,同時也希望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風險性,從而為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提升帶來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成長 風險性 對策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實則可以理解成為是現階段信息技術與金融產業相結合獲得的產物。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確實對傳統銀航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既有積極的機遇,也有負面的沖擊。與此同時,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互聯網金融的需求程度不斷提高,這就表明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金融模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所以,探究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情況,分析其存在的風險,找到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無疑是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呈現的風險特點
(一)技術層面的風險
從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來看,互聯網金融所呈現出的風險在許多時候表現為技術層面的風險。首先,互聯網本身并不是完全虛擬化的,其需要依賴電腦這一平臺才能完成后續的金融發展業務。因此,一旦諸如電腦這類平臺設備存在了問題,就會直接導致互聯網金融系統遭到風險。其次,從操作的角度來看,一旦雙方在交易的過程當中存在失誤,或者在賬戶的使用過程中存在界限不夠清晰等現象,都會造成操作風險。既影響了交易雙方的資金安全,也使得互聯網金融交易環境出現問題。
(二)法律制度層面風險
以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法律制度層面的保障情況來看,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我國當前比較確實監管法律,這是因為《商業銀行法》以及《中國人民銀行法》都沒有針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監管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法律約束條款。所以,從強制約束角度來看,確實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第二,還有一些單位或者是個人沒有經過相關部門的允許,以非法集資的方式向社會籌集資金,這樣也會造成許多違反法律法規的金融行為出現。
(三)系統本身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比較遲緩,且近些年來才有一定程度的進步。這就表明在互聯網金融系統建立的過程當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系統安全隱患問題。密鑰管理以及加密技術不夠完善、病毒無法第一時間進行控制進而造成病毒擴散等等,都會影響互聯網金融系統的安全性,對于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來說,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二、有效規避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對策
(一)注重從技術層面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
我國應該廣泛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針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相關技術標準與參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針對互聯網金融系統進行完善。通過統一技術標準的制定,可以使得互聯網金融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發展。尤其可以通過對計算機網絡平臺等硬件設備的安全監督與管理,有效增強網絡金融系統內部的協調性,盡可能降低與減少在支付結算環節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與隱患。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有效確保互聯網金融安全發展的關鍵性舉措。尤其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初期階段,通過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有效形成電子交易的合法性、電子商務活動的安全性與保密性。同時,應該針對《商業銀行法》以及相關法律條文當中有關于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條款進行完善,這樣才能有效確保互聯網金融的良性發展,為互聯網金融的健康成長以及風險規避帶來幫助。
(三)優化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系統
完善與優化現階段的互聯網金融系統,可以有效提升網絡金融防范與控制水準。一方面通過大力開發先進的信息技術,從而使得我國現階段的加密技術、密鑰管理技術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關鍵設備的安全防御能力,從根本以及源頭提升網絡交易的安全性,在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
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相對完善的金融系統安全管理體系。從金融系統計算機安全網絡管理工作的組織結構入手,建立專業的管理團隊和專業人員,并且針對組織結構進行全面完善。除此以外,還需要針對計算機安全制度進行嚴格制定,完善計算機網絡金融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制約制度,以期建立更為優化的互聯網金融系統。
三、結束語
建立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管理體系,是有效提升互聯網金融安全性,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性舉措。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互聯網金融將成為一種全新的互聯網經濟形式,并且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的相關要求。所以,未來需要監管部門、法律部門、金融部門等多方共同聯手,促進互聯網金融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有效減少和降低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性,為營造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環境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楊群華.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及防范研究[J]. 金融科技時代,2013.
[2]張松,史經偉,雷鼎. 互聯網金融下的操作風險管理探究[J]. 新金融,2013.
[3]劉英,羅明雄. 互聯網金融模式及風險監管思考[J]. 中國市場,2013.
[4]中國人民銀行開封市中心支行課題組,趙繼鴻. 基于服務主體的互聯網金融運營風險比較及監管思考[J]. 征信,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