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卿
摘 要:在新課改中,小學數學要打破傳統教學途徑,讓數學源自于生活并回歸生活。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況結合起來,不但能夠加強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但是現實中,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途徑感到迷茫,無從下手。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對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生活情景
數學源自于生活并服務生活,只有結合生活才能使數學知識擺脫枯燥無味。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入手,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情境,從而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教師一味重視傳授數學知識,而脫離了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影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數學產生畏難心理,甚至出現厭學情緒。在這種形勢下,探討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途徑具有實用價值。
要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所采用的方法比較多,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分析。
一、引入生活情境
小學數學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從而明白學習數學知識的真正意義。事實上小學生處于少兒階段,他們的天性就是好動、貪玩。在這個階段學生不但心智還沒有成熟,而且思維邏輯水平也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學生在學習基礎數學知識時本能的反應就是排斥。出現這種排斥感是兒童對于不感興趣的事物顯現的本能反應,是完全能夠理解的。對于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目標與工作任務就要讓學生認識、喜歡數學,從而逐漸愛上數學。從教學實踐活動來看,在課堂教學時導入生活情境,不但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教授“百分比”時,采用了這種方式引入生活情境。
教師:同學們,前幾天老師到服裝店買衣服,恰遇到服裝店搞促銷,購買一件打八折,購買兩件打六折,老師用180元購買兩件衣服,試問購買的兩件衣服原價總共是多少錢?
學生:老師我計算出來啦,這兩件衣服總共180元是六折后的購買價格,由此可以計算出兩件衣服總價格應該為300元。
教師:不錯,老師購買衣服中的一件價格就是60元,假如老師僅僅購買了另外一件衣服,那么老師需要支付多少錢?經過短暫討論與計算之后,一個學生計算出結果,兩件衣服總共為180元,這件花費了60元,另一件自然就是120元,所以老師要支付120元。另一個學生:老師,他計算得不對,但是假如僅僅購買一件,衣服就是八折而并非六折,因此,老師所買的120元衣服,其原價是200元,打八折就應該為160元。
在數學教學中,因小學生的學習水平不高,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學生犯一些錯誤也是必然的。似乎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引入情境,不但能夠讓學生從中發現學生極易出錯的地方,從而確定出指導教學的重點方向,還能夠引發學生間的討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內容的興趣,從而掌握教學的內容,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
二、將生活融入教學中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依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生活例子,并將這些生活例子應用到教學中。學生通過數學學習就能夠了解學習數學知識的作用,同時還要掌握怎樣應用數學知識。比如,在計算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數學內容時,教師所引入的教學實例如下所示:
教師:小王家要給客廳鋪地磚,客廳的長寬均為5米,商店中目前有三種規格不同的地磚,分別為長為25cm,寬為20cm長方形地磚,賣價6元;邊長是25cm正方形地磚,賣價5元;邊長是20cm正方形地磚,賣價為4元。闡述完后就給學生提出問題,應該怎樣鋪磚小王家才最省錢呢?
經過計算后學生得出,選用第一種地磚需要花費500塊,總共5000元;選擇第二種地磚要花費400塊,總共2000元;選用第三種需要地磚625塊,總共2500元,經過比較可知選擇第二種地磚比較省錢。
經過這種課堂教學,學生不但能夠掌握怎樣計算面積,還能夠把數學知識合理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學生就能夠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就會重視數學知識的學習,最終加強學習數學知識的意識。
三、合理應用數學知識
任何時候、任何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不能夠僅僅停留于課堂上,必須要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因此,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應該安排一些難度比較適中的課后練習題。學生課余時間還能夠學習,加強掌握與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實現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目標。比如,教師在教授完“物體表面積計算”的相關知識后,應該安排一些課后練習:該堂數學課講授結束,我給大家安排一道課后練習題,回家后使用尺子測量你們家門窗的邊長,同時計算出門窗的表面積。
事實上,有效設立課后習題,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還能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當學會了相應知識后一旦生活中遇到這方面的問題,就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現學以致用。
總而言之,數學來源于生活,因此,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知識。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就要創設一些有趣而生動的生活問題情境,從而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鼓勵他們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漸養成通過細致地觀察與分析事物,并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這樣就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感覺數學就是看得見、用得上、摸得著的一門學科,從而喜歡上數學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2012(12).
[2]黃愛娟.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讓孩子喜歡數學、提高學習興趣[J].新課程,2011(1).
[3]吳麗兒.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四條途徑[J].新課程,2010(2).
[4]朱家生,施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長春:東北師大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