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賀 穆陽
[摘 要] 在時代的迅速發展中,我國的經濟建設步伐逐步加快,隨之加大了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作為教育領域的基礎,幼兒教育在時代的沖擊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變革,但是,僅僅改變基本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還是不夠的,必須著重提高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質,使幼兒受到的教育更為切實有效。
[關鍵詞]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3-0020-02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上升,人們加大了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力度。作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基礎和起步,幼兒教育起著核心的奠基作用。現如今的學前教育專業還是較為偏向于幼兒的知識教育方面,對于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則沒有太大的重視。因而培育出的學前教育人才的整體素質并不高。當前的幼兒教育,已然全面落實貫穿了素質教育,要求把幼兒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多層次地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而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培育人才的模式,已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亟待進行著改革和創新。
一 新時代幼教工作者面臨的壓力和挑戰
現代經濟建設的前進步伐是非常快的,而這樣的發展狀況,有賴于廣泛的高素質人才培育。現階段,我國的城鎮化發展不斷加快,農村的人口也普遍向城鎮移動,渴望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因而學前教育的學生量也得到了大批量的增加,相應地,迎合這樣的狀況,幼教工作者的需求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人們對其的素質要求也在上升。為此,教育領域迅速加大了高校學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不僅擴大了招生的范圍和數量,還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內容綜合培育學前專業人才的各方面能力。但是,它的改革力度并不大,集中體現在幼兒知識培育能力的培育上,這樣的狀況不符合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實際的教育效益也并不高。同時,幼兒工作者的工作開展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首先,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也相對較低,因而許多大學生都不愿意主動選擇和從事這樣一個行業。其次,幼兒教師的工資是相對較低的,不符合當前大學生的高工資思想,而且在較為貧困的地區,幼教工作者的工資收入極為不穩定,因而出現了人員流動速度快的狀況,幼兒受到的教育觀念也隨著教師的更迭產生變化,無法集中地培育某一學習思想。再之,學前教育專業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后,往往選擇的工作地點都在一二線城市,對于鄉鎮及較為偏僻的農村,則不予考慮,也就導致了城鄉學前教育水準的兩級分化。最后,幼兒教師所要擔當的責任是十分大的,面臨家長與校園的多重壓力,因而必須具有較硬的心理素質和處事能力,但是剛從大學畢業的學前教育學生,嚴重地缺乏這方面品質,極容易打退堂鼓,導致學前教育工作的開展相當艱難。
二 現階段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育質量低下
在現代化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步入了全新的時代,相應地,所需的高素質人才數量大大增加。作為人才培育的基礎和核心,學前教育專業得到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部分高校也緊緊抓住這一機遇,迅速擴大著學前專業的招生數量,招生規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張。雖然當前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已經很多,能夠充分滿足幼兒教育的需求量,但是也只是停留在數量上,實際的質量不僅沒有得到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反而由于學生數量的增加,整體教學流程變得十分混亂。學前教育人才的專業水準也在這樣的趨勢下,逐步降低,難以適應幼兒教育的實際需求。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本身具有的知識教育能力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則比較差。比如,他們在以往的應試教育中,所形成的教學經驗都是以書本為原型,通過教材安排課程即可,并不會主動地創新開展幼兒教育活動。同時,由于知識的專業性,他們的口述能力都是比較強的,能夠對幼兒進行直接的口頭說教,但是對于幼兒平時的活動行為則沒有太多的理解,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不利于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
2 高校學前教育課程體系過于落后
雖然高校的教育模式,正在朝著新時代邁進,但是,其教育觀念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過于落后,與當前的素質教育相違背。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壓制下,無論哪個教學的階段,都是以知識的大量灌輸為主,僅僅想要提高幼兒的知識水平。學前教育的學生也是如此,在他們的心里,已然潛移默化地形成了統一的教學觀念:只求集中地促進幼兒成績的提升,為他們以后的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即可。這種教學理念直接導致了學前教育課程體系的僵化,不利于學前教育人才的專業素質培養。現階段的高校,十分注重素質教育的完善與落實,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內容設置也應該往這一方向發展,教師應當在平時的教學中,將素質教育觀念合理地傳播到本專業的學子心里,讓他們感受新時代教育的沖擊,并逐步改變對于幼兒教育的觀念,形成全新的教學思想觀。但是許多高校,明顯沒有重視課程體系的變革,僅僅對教學模式進行了一定的優化,這種模式下的教學,最終所形成的人才都是普通的知識型幼教工作者,不能合理地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成長。
3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育模式單一
一直以來,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對于人才的培育模式都停留在了簡單的形式化當中,十分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則不加重視,導致幼教工作者的教育能力過于單一,只能簡單地傳授幼兒知識,其他方面,則沒有優良的專業素質。在時代的發展下,社會對于幼兒教師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高校為此集聚了大量的學前教育學生,對其進行統一的培訓教育。在這個模式下,所培養出的幼兒教師往往只具備基本的幼教素質,本身并沒有太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教學過程也完全繼承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絲毫的活力。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狀況,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單一,高校習慣于用統一的標準來約束這些學生的行為,對他們的評價方式也十分傳統,按照知識培育能力的高低進行評價,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不利于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培育。在幼兒教師上班以后,經常會感到無所適從,面對幼兒各方面的問題,不知道從何下手,缺乏有效的實踐經驗和能力。
三 推進高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策略
1 創新學前教育教學方式,打造全新教育氛圍
新時代的幼兒教育,十分重視幼兒的各方面發展,在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也應該充分加強對學生能力培育的關注,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儼然不能夠產生較高的教學效用。為此,高校教師應該創新該專業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的創造力和應對能力提升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鼓勵學生深層次地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這種換位思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切地感知到幼兒內心的需要,進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由于幼兒正處于懵懂的時期,好奇心十分重,認知水平較低,經常會出現一些繁瑣的問題,教師在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育時,應當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開展多樣的情境模擬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能夠全面提高自身的應對能力,進而處理好幼兒的各種問題,幫助其健康地成長。
2 改變傳統教育觀念,設置全新課程體系
傳統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課程體系設置,都是本著以知識性內容傳授為核心的教育思想展開的,而現如今的教學理念,已然變成了素質教育。為了迎合這種發展過程,教師也應該積極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對課程體系進行適當地改革和創新。比如,由于幼兒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較為喜歡唱歌和跳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唱游教學的規劃和開展,由他們自主進行課程主題的選擇,進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促使能夠更好地與幼兒進行交流溝通,并能夠自主地創設不同的活動主題,綜合型地促進幼兒的多方面發展。
3 重新設定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的執行標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本專業人才培育的最終質量和方向,以往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評價體系中,知識能力教育占據了太大的比例,而現代化的幼兒教育,所需要的應當是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因而評價體系也應該進行創新和優化。高校應當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評價體系進行重新設定,把創造性思維、實踐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等加入評價體系中,支持鼓勵學生往這方面發展,進而全面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及工作水平。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時代處于不斷地變化發展當中,對于幼兒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為了切實迎合這一需要,高校應該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完善,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多方面地推進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世誠.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一生一特長”人才培養模
式改革與實踐[J].山東高等教育,2015(02):66-72.
[2]甘甜.少數民族地區專科層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路徑探索——以麗江師專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中
國市場,2015(11):136-138.
[3]孫秀秋,王興杰,王乃娟.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職業學
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探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4):201-202.
[4]柳國梁.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的實踐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02):
66-71.
[5]陳惠菊.地方專科院校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與探索——以麗江師專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浙江工貿
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50-53.
[6]王文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
踐[J].遼寧高職學報,2013(12):27-29.
[7]楊靜.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探討[D].
揚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