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昌榮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時幫助學生掌握與鞏固知識的的重要途徑,因此需要教師盡心設計,以質量為標準,讓作業的價值真正體現出來。本文從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兩方面著手,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作業的實際效益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布置;作業批改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16-02
在實際教學中,作業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在以往的作業布置上,教師往往以量為標準來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改革中對教師作業布置與批改給出了建議,要求教師不應一味的以作業量為標準,更應以學生的興趣為作業布置的參考,對作業的設計與批改進行優化,讓小學生從以往的厭倦做作業轉變為對作業的喜愛。
1.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策略
1.1 作業的布置應具有新穎性與實踐性。以往小學作業布置上,教師往往是布置數學課本知識點后面的練習題以及數學作業本作為學生課后作業,作業的數量較多,學生做作業也基本停留在寫與算上,學生往往會感覺枯燥無味[1]。在新課程改革后,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時應依據課程的實際情況,以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為作業設置的目標。
數學知識源于日常生活,學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不斷實踐才能逐漸感悟到數學學習的真諦,并養成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能力。在具體操作上,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連,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一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完成并且容易操作的內容。比如在講解重量"千克"這一內容后,教師就可以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家用稱重儀器,稱量家中諸如凳子、電話、碗等小型家用品,然后將其記錄下來,并作為資料保存下來。通過布置這樣的作業,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就隱藏在日常生活中。
1.2 作業的布置應形式多樣,具有層次性。單一的數學作業無特色,學生很難對做作業產生興趣,而如果教師設置形式豐富的作業形式,學生就必然會對作業產生好奇心[2]。比如在講解完"方位"這一內容后,就可以讓學生在回去的途中認真觀察回家的路線,并記錄從學校到家的路線,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作業中,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對作業也不在反感。
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差異的影響,在知識理解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按照以往布置作業的方式,就很容易產生成績優異學生"吃不飽",成績較差學生"吃不了"的情況。因此為了照顧到全體學生,在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上,教師就可以分層次的進行作業內容的設置,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作為氛圍基礎、中等、提升三個層次,其中基礎層次適用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中等層次適用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提升層次適用于成績優異的學生。比如,在"正方體面積"求解這一課程中,基礎層次的作業時已知底面積與高,求正方形的面積。中等層次是已知邊,求正方體的面積。提升層次是已知正方體的邊,求解正方體的面積與體積。通過層級化的作業布置,可以讓成績較差的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進一步提升,使各層次學生對數學學習都產生濃厚的興趣。
2.小學作業的批閱策略
2.1 面批。作業批改是教師的常規工作內容,對于學生剛交上來的作業,教師應盡可能采取面批的方式,這樣能夠及時指出學生做作業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學生通過及時的修正,對知識點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面批還能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知識理解情況,并進行及時的講解,這樣使得學生的知識得到有力的鞏固。
2.2 雙向交流,鼓勵學生積極上進。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因為學生的主觀原因,不能了解學生具體學習情況,但是作業的質量卻能真實反映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作業來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作業批閱的目的要明確,以鼓勵學生積極上進為主要目標[3]。在具體實施上,首先,教師一定要對學生上交的作業進行仔細的批閱,注重學生作業中的每個細節,如果學生在前面的運算都是正確的,但是由于個人的小疏忽造成結果與正確有差異時,教師應標注學生錯誤的地方,并在后面加上一小段的批語。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些日記,在作業完成后,在下面寫一到兩行的文字,文字內容主要是表達今天學習的情況,聽懂了哪些,還有哪些沒有聽懂,對教師教學方式的一些建議等等,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小學生比較害羞以及不敢說的情況,教師通過學生給予的筆記,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側重點,并有針對性的對問題較多的學生進行輔導。
2.3 多方面評價。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教師不但要多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況進行批閱,還應從數學邏輯、書寫方面進行評價。小學課程很多是想通的,數學應用題的語句、修辭手法的使用恰當與否也將直接關系到內容能夠清晰表述。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的批閱時,不單單要關注學生最終結果的對與錯,還應對學生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以及計算結果、作業書寫的整齊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在評語一欄也應給出各個項目的評分,對學生解題思路獨特或者書寫整齊的給予積極的評價。在整體得分上,分為"A+、A、B+、B、C"五個層次,其中"A+"表示作業整潔,各種解題思路以及答案正確,"C"則表示學生在書寫方面與解題思路上不理想,中間的三個層次按照書寫狀況與解題思路進行依次對應。
3.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師在進行作業的布置及評價是,不應將其僅僅看成一項任務而已,而是要將其作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活動,發揮作業布置與批改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邱九鳳,宋向姣.試析小學數學作業批改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教育探索,2016(07):45-48.
[2] 徐勝.淺談小學數學作業布置與批改[J].西部素質教育,2015(14):120.
[3] 曹恒孫.小學數學作業批改策略探討[J/OL].學周刊,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