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尚軍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結合生活實際與所授課堂內容,進行情境創設,為學生提供參加教學活動的機會,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形成合理的邏輯思維能力,利用數學思想數學概念來改造我們的現實生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把生活經驗數學化,真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45-01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欲是十分重要的,激發了他們想象的能力才能牢牢的掌握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老師要能夠設置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情境,這樣就能讓小學生在老師設置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從而使學生去思考問題、自主探索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更好的掌握知識。數學是自然科學的一門基礎學科,科學性是數學學科的本質核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把握好這一點,在實施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改變數學的基本核心內容。教學要改變枯燥的教學方法,卻不能改變它原有的科學性。所以情境教學最終目的是以生活化的模式教授科學化的知識。在情境教學中必須要注重情境設置的嚴謹性和明確性。
1.情境教學的手段和方法
1.1 情境教學要兼顧手段好目的。情境教學是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平臺,是實現數學與生活化的途徑,情境教學能把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象的現實問題。小學數學教學能夠刺激小學生的各個感官,充分調動小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愉悅輕松的狀態下學習數學知識。然而怎樣創造情景,教學中如何巧妙的利用情景教學就成了小學數學老師應該考慮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適當的使用多媒體演示課件,通過多媒體可以形象生動的表現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有趣生動的情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當然,教學手段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教學中應該掌握好多媒體使用的時機和時間。教學中只有配合多種教學手段
,才能實現教學的最佳效果。
1.2 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要做到自然巧妙,不能生澀僵硬。這就要求老師在設置情景的時候要做到對知識的掌控能力,情景要與教學內容貼切,不能太過寬泛。要通過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要進項的教學中,所以情境不能太廣闊,要貼合教學內容,能夠吸音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學的情境化不等同于生活化。要明白情境教學的目的是能夠更好的讓小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1.3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激發興趣是關鍵。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最終的目的都是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情境教學同樣如,就是通過這種模式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情境教學要不斷反思、總結,這樣才能積累經驗,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法。
1.4 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創設情境要緊扣所要教學的數學知識或技能,使"數學生活化"。情境創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應對情境本身作過多的具體描述和渲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如:在講解"連加、連減"時,多媒體出示插圖,一片西瓜地,小朋友們正在幫助農民伯伯運西瓜,可是他們太忙了,不知道一共運走了多少個大西瓜,你們愿意幫助農民伯伯算一算嗎?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也進行了思想教育。
總之,數學教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創設生動具體的數學學習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可使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人類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尋找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的全面發展。
2.在質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求知欲
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學生練。其實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老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如果能根據教學需要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積極創設質疑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2.1 在故事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果情境創設不能讓學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戰性,這是激發不了學生求知欲和興趣。因此,數學教學情境創設必須要有吸引力,創設故事情境,學生對數學學習本身產生興趣。
2.2 在游戲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數學教學中,往往會在很多的課堂上采用練習的方法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獲取知識,但過多的練習有時反而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例如低年級學生對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筆算不感興趣,甚至產生不想做的心理,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如果把練習內容寓于游戲之中,就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在進行數學練習時,我設計了一些新穎有趣的游戲與競賽活動,如"找朋友"、"對口令"、"澆開數學花"、"摘果子"、"速算接力賽"等,把枯燥無味的計算練習變成豐富多彩的游戲和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情緒高、思維活、反應快,從而達到了在玩樂中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的目的。
3.在實際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努力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經驗的積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道之前盡早感受,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有關知識后,讓學生去計算教室的空間大小、學校噴水池的容積、為家庭的裝潢設計一個購物計劃;又如學過"人民幣"后,可指導學生到超市購物等。
總之,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的價值,才能使他們真正地理解數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5.總結語
數學課堂上的結合生活實際問題與情景情境的嘗試,不僅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低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促進了學生們的發展。數學教學的方式方法我們主要倡導的是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應用題,從而體驗和理解數學教學。這樣可以激發小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從而不斷的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秦安.數學觀的革命與范式轉換-初中數學文化研究的緣起及基本理論特征葉科學技術與辯證法[J].2013(10)45-48
[2] 鄭毓信.關于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探討-語文課反照下的數學教學[J].人民教育,2013(5):6-9
[3] 李春紅,潘大鳳.淺淡小學數學習題設計生活化田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報[J].2006(0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