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興
摘 要:數學學習是與運算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小學數學,運算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對小學生運算能力低下的原因進行分析后,教師應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運算能力的提高,為他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運算能力;計算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7-01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76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運算是隨處可見的。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算的教學也是一大重點,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都與運算是分不開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小學生的運算正確率較低,我曾經對小學一、二、三年級的學生進行測試,對測試結果進行總結并發現,一年級學生全部算對的比例占全年級的47%,二年級學生全部算對的比例占全年級的20%,而到了三年級,則降低到了15%。由此可以看出,在運算中出錯的比例在逐級遞增。運算是小學生的一項基本功,也是他們必須掌握的一種能力,如果學生這種能力沒能掌握好,那么,在當前的學習、考試中,他們失分的現象就會變得非常嚴重,他們的數學學習自信心就會遭受很大的打擊,積極性也會逐漸降低。因此,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一、對小學生運算能力低下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學生在運算過程中粗心大意
有些學生在進行運算時較為粗心,他們的思維不集中,不知不覺就會產生一些錯誤,有的是將運算符號看錯,有的是把數字寫錯,有的則是脫漏了某個運算符號。他們要么是把加法做成減法,要么是把乘法做成除法,或者是忘記了小數點。有的學生是不注意卷面整潔,書寫比較潦草,因此沒有將算式對齊而出現了一些錯位運算,結果可想而知。教師將這些錯誤歸類為無意識錯誤。這類錯誤的特點是,當教師指出學生的錯誤指出,他們就能馬上發現并改正錯誤。造成這種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二)學生沒有進行足夠的練習
教師要想使學生進行正確的運算,就要努力幫助他們牢固掌握運算法則,而運算法則的掌握是與大量的練習分不開的。此外,除了運算法則的掌握,學生的口算技能不熟練也是導致運算錯誤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學生對百以內的口算不熟練,在進行運算時就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這樣的錯誤,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運算薄弱之處進行反復練習,使學生掌握運算規律。
(三)其他方面的原因
除了上述的兩點外,還有很多原因在影響著學生的運算正確率,如有些家長認為這次算錯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下次細心計算就可以的,他們的錯誤觀念就會不知不覺間傳遞給學生。有的教師對學生使用計算器的行為不加監督,導致很多學生過度依賴計算器,如進行4/8的化簡時,學生不知道應該寫成1/2,而是寫成了0.5。
二、 對提高小學生運算能力的策略進行探究
綜合以上因素,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不斷地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糾正學生的運算錯誤,促進學生運算能力的提高。
(一)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運算興趣
1.采取豐富多樣的運算形式。在日常的教學中,為了使小學生對枯燥的運算提起興趣,收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教師可以將運算的練習與每天所學的內容結合起來,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進行口算練習。常見的比賽形式有“奪紅旗”“接力跑”等。我也為學生準備了很多運算小卡片和小黑板,幫助他們進行各種形式的計算,如筆算、口算、聽算等。學生比較愛玩的是限時口算游戲,他們心中都有一種急迫感,想要盡快答出教師的問題。此外,自編題目也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運算形式,他們的思維不受限制,可以在允許范圍內盡情發揮。緊張的運算氛圍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也會使學生更具好奇心與好勝心,不斷地促進學生運算能力的提高。
2.融入數學典故與小故事。數學的歷史悠久,也有著很多經典的故事與典故,教師可以結合所學內容為學生講一些小故事,故事介紹一些數學家的經典故事,用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進行“簡便運算”的教學時,我將“高斯求和”的小故事引入到了教學中來,在聽故事的同時學生的數學思想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學習時,我將在網絡中看到的孫悟空、沙增、八戒分桃子的故事講給了學生聽。
(二)對學生的訓練進行強化
要想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就要不斷地督促學生進行苦練,只有練習的數量和質量達到了一定的要求,學生才能在心中形成一定的規則,提高運算能力。我經常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一些相同類型題組,并為這些題組進行分類,每個題組中都包含著一種運算的方法與技巧,解決完一個題組,學生就能掌握一種運算方法,這樣不僅節省了練習的時間,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對學生的運算方法進行指導
學生做了過多的計算題,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維,它會降低學生的運算速度,使他們的思維產生惰性,提高錯誤率。如進行口算訓練時,我經常將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題目融入到口算練習中去,并讓學生自主探究最佳算法,促進學生口算速度的提升。如:9+3+7(可以先湊10再加另一個數);6+6+6(可以利用乘法口訣);46+27+54(可以將加數的位置進行轉變)。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將所學的知識合理地應用到口算中來,也可以讓計算能力強的學生講講自己的思路,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受到啟發,提高他們的運算能力。
(四)對學生的計算習慣進行有效的培養
學生運算能力的形成與提高是與良好的計算習慣分不開的。因此,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審題的習慣進行培養,要求學生做到“一看,二劃,三想,四算”。其次,教師要對學生演算的習慣進行培養。在計算時,要求學生的字跡工整,書寫時要有一定的順序,這樣在檢查的時候也會更為方便一點。最后,教師要對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培養。高準確率的計算是與正確的檢查和驗算分不開的,在學生進行檢查時,教師要指導他們從頭到尾地進行,并結合檢驗提問表進行逐步檢查。
除此之外,我還將一些不同類型的驗算方法教給了學生,如估算法、互逆法、交換位置法等。這樣學生的驗算方式就更為豐富,他們能夠針對不同的題目采取不同的驗算方法,也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驗算,這樣他們的驗算習慣就自然而然地養成了。